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25章 下一站,天下(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章 下一站,天下(一)

建武四年,贞明六年,西历九百二十年。

诗云春风不度玉门关,河西的春确实要比中原晚一些。

四月初一。

黄河两岸早已郁郁葱葱,甘州依旧风雪漫天。

然而,漫天风雪也阻不住郑守义那东归的心。

郑守义要东归,军中上下看法不一,但是不论抱着何等态度,敢出头相劝的是一个也无。

大总管老年丧子,身体眼见着垮掉一半,谁好意思留他在此吃砂子?

还讲不讲良心。

抛开其他,希望郑守义坐镇甘州,无非是着眼于西征。

有这位在,大军出征总要踏实些。

却也仅此而已。

凭心而论,收拾周围这些菜鸡,真犯不上劳动大总管。

换一个角度,郑守义回中原,在中枢为河西争取更多的资源与支持,恐怕比他留在河西意义更大。

虽然唐王对河西很舍得投入,从当初支持李承嗣就看得出来。然而,有自家带头大哥看着,终究感受不同。

所以,事情就此定下。

因河西还要用兵,而陇右道又过于宽阔,河西节度使帐下本就兵力不足,所以此次东归,郑守义只让老伙计武植武大郎领万胜营陪伴,顺便带上一千骑回鹘狗崽子,连毅勇都都不带。

他走后,河西就由舅哥张顺举带队,陪着次子郑方留下。

郑守义已同次子说明,小屠子没了,这副担子就该他背。

这边的经营方略都有规划,以唐军正兵为主,征发牧民仆从,带着小弟往外打,尽可能借力打力,主打一个驱虎吞狼。

这方面,大唐经验丰富。

只有一点,动兵必须慎重。宁可不动,动必有中。

这方面,大唐经验与教训也都很丰富。

郑某人只能管到这里啦。

再往后,全靠这些老伙计跟子侄辈折腾吧。

或许是老天爷开眼,今天艳阳高照,也无风雪也无云。

删丹城外十里,一群军士在旷野中矗立如松。

打头是个七尺长汉,正是陇右道行军大总管。

今天,郑守义就要启程东归。

他已五十有五,若无意外,此生再难见河西。

面前是次子,小郑银光闪闪的一身明光甲,颇具威严。

俯瞰儿子,感觉与小屠子相比这还是欠了一点,不够高,也不够壮。

不过嘛,在坏心思这方面倒是不落人后。

在这儿子肩头轻捶一捶,郑守义将自己的马槊与佩刀都交在他手里。

这马槊,郑守义已不知换了多少杆。

这佩刀,却仍是当年舅哥给的那口。

三十年,整整三十年喽。

郑守义道一声:“好做。”

担子,就交给你啦。

舅哥张顺举,留下。

老伙计郭靖,留下。

老马匪王义,留下。

三弟郑守礼,留下。

挑担史怀仙,留下。

还有王有良、周福贵等等这些老将,留下,留下,统统留下。

这些老将还有重任在肩,他们还没有完成毅勇军的传承。在未来数年里,趁着自己还未凋零,这些老将将最后燃烧一把自己,为新一代照亮前路。

逃兵郑守义与老伙计们一一相望,默默相拥。

再见了。

再见了!

向一众老伙计深深鞠躬到地,郑守义诚挚地道一声:“诸位,拜托了!”

众人亦认真叉手还礼,深深鞠躬,向郑守义朗声唱一声:“喏!”

抬眼看看远处的删丹城。振武军正在交割,这里,就是毅勇军的新家,是老兄弟们的立身之本。什么赤水军、左龙虎军,还是毅勇军顺口。

再看看身边的这些老伙计,一个个也是鬓微霜喽。不知今日一别,还有几人能再见。他们是已相约幽州再会,但关山险阻、世事无常,谁能说得准呢?

再次向众人一拜,郑守义果断转身……

纵马疾驰而去?

不不不,郑某人硕大的身躯出溜一下钻进了马车。

太他娘冷啦。

再慢一步,郑守义怕就止不住眼中的泪水滚落。

马车不甚宽大,郑二甚至得斜着才好抻直双腿。可是有厚布帘子保暖,车内燃起暖炉,挂好车帘,不能说温暖如春,至少是比车外好过许多。

萨仁那裹着皮裘,将他揽进怀中。

她将陪伴郑守义到凉州,到武威。

张顺举等或与郑守义还有再见之日,但是对她来说,这一别,将是永恒。

一声鞭响,队伍缓缓起行。

四月十五日。

队伍行至凉州。

朔方节度使魏东城在城中与郑守义共饮。

魏节度即将返回灵武,那里才是他的地盘,但要等到赤水军抵达凉州之后。

魏东城其实很想回塞内去,并不是谁都愿意在外面折腾。

托郑守义跟李枢密商量一下,看看塞内哪个方镇可以安排。实在不行去辽东呢?哪怕是淄青呢?大军不是打过黄河了么。

郑守义认真应下。

四月廿一日。

又起行。

五月初五。

至灵武。

得益于大军西讨,海量物资经此过境,带动了灵武的活力。

这座河边的雄城,在凋零百十年之后,终于开始焕发青春。

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这是种下希望的季节。

郑守义与萨仁那策马并辔而行。

天高云低。

风和日丽。

甘州临行前曾相约,女人送男人到灵武。

彼此心中都明白,这一别,就将是永恒。

彼此各有各的轨迹,他们只是相交,今生终将别离。

可惜,不能岁月停转。

可恨,光阴不能倒流。

这一世,他们都经历了许多,也错过了许多。

这便是命运吧。

不知又走了许久,直至日头已过中天,女人终于开始放缓马速。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三步一停足,五步一探望。

目送男人的背影远去,直至消失在地平线之下。

女人的眼泪终于洪水溃堤,冲垮了胭脂,洗花了容颜。

数十年的风雨在女人眼前徘徊。

那日在山北的相识。

那日在营中的相拥。

那日在马场的重逢。

那日在幽州的相托。

还有那云中草原上的一记飞扑。

还有这多少个日日夜夜,婉转缠绵。

这黑厮,这黑厮竟真头也不回地走了?

老娘……

女人猛然将泪一擦,双腿狠夹马腹,如离弦的箭,又追了上去。

哈哈哈哈!

这一夜,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一夜,天当被,地当床,青草作垫云作帐。

待清晨,女人假寐,男人别去。

自今而后,我在黄河首,你在黄河尾,此生念君不见君,共饮一河水。

从今以后,你我天各一方,人各安好。

五月二十日。

过西城。

此次东归,宋瑶将军是一路相伴,到此亦将作别。

“郑帅。”宋瑶在马上拱手,道,“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宋宋某就送到这里啦,祝郑帅一一路顺风,福禄绵延。”

若论起来,郑守义也是宋瑶的贵人之一。在天德军最为困窘时,正是郑守义给了宋瑶希望。如今又打通了河西,前景一片光明,宋瑶对郑守义是真心感激。

就是……

就是这一路……

就是夜里都太闹了,尤其是那一夜!

哎呀,这老不羞。

福禄绵延么?俗,俗啦!

郑守义微微一笑,拨马东行。

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烟。

五月廿五日。

至中城。

与东城一样,这座河外受降城也重生了活力。

城外的河渠已经开掘,田连阡陌,牧草茵茵。

中城守将唤作唐骏,振武军本地人士,还是当初王有良、郑全忠治东城时投的军。后来一路积功,恢复中城时就被派过来做了守将。

还真是占一地,治一地。

军士巡哨。

农人忙碌。

牧人畜牧。

工人做工。

商旅往还。

这井然有序,别有一种和谐美。

越看越喜欢。

六月初一。

至东城。

守将已换了符存审的部将。

河东降将太多,郑守义没什么印象。

在大唐治下,除了卢龙系,河东系就是第二大山头。周德威,符存审,已经出了两任节度使,也都挂着枢密衔。

李老三高啊。

东城,牧场牲畜如云,农田麦浪滚滚,再不是早年间的荒败。

六月二十日。

至晋阳。

从甘州出来,走走停停近三个月,受限于传递不畅,郑守义仿佛一个聋子瞎子,几乎完全失了外界的消息。

结果,到这里才知道周德威与秦光弼都在积极备战。

四月,朱梁的河中节度使冀王朱友谦,发兵袭取同州,自行任命儿子朱令德为忠武军留后,并向朱梁朝廷表求节钺。朱友贞未许,于是朱友谦转头就来找唐王求封。

李老三大笔一挥,已经准了。

呵呵,朱温的这个好义儿,再次向朱梁朝廷插了一刀。

为什么说是再次?因为当年朱有珪弑父篡位时这位哥就反过一次,只不过后来朱友贞上台,这厮又跳回去了。

好嘛,这是又跳过来了。

周德威备战,就是准备借此机会谋求南下,全取关中。

周扬五,毕竟是不甘寂寞的。

至于秦光弼为什么要备战么……

打洛阳?

也对也不对。

确实是要打洛阳,但并非秦光弼立功心切。

外甥李洵早晚外放一个实权藩王。

而老秦自己已是枢密副使,以他的资历与根基,是想入中央入中央,想去边疆去边疆,完全没有争功的必要。所以李老三在河南折腾好几年,只要李枢密不说让他动,秦大帅就踏踏实实在晋阳练兵搞生产,绝不自寻烦恼。

这次主要是李老三在河南栽了个不大不小的跟头,似乎是感觉东边硬干效果不好,所以让老秦动一动,看看情况。

“什么?进展不顺利?”听说李三在河南栽跟头,郑守义很不理解。

小十一说这厮带了近十万大军在河南,而且梁军都那样了,还能栽跟头?

郑守义本以为等他入塞,哪怕没打下汴梁城,至少也已重创了梁军主力。

没成想,完全不是那回事。

那是怎么回事呢?

秦光弼同样是一脸的迷茫,道:“说是兖州张万进欲降,刘鄩率兵围城,三郎取郓州后移兵兖州。本意击破刘鄩部,顺势进攻汴梁。

双方相持多日,三郎累次搦战,刘鄩皆不应。

我军欲以发机飞火攻寨,梁军亦发震天雷还击,不分胜负。

忽而城中梁将杀张万进,开城迎了刘鄩入城。

随后王彦章亦率部赶到,屯兵我军侧后。

三郎见无战机,欲撤军,刘鄩却引军出城,王彦章亦发兵来,一南一北。

两军遂战。

双方皆发以飞火,各有兵马受惊。我军数次突阵,刘鄩军几乎不支,但王彦章部亦曾突入我阵。自晨至暮,各有伤亡。后三郎退至平陆驻扎,刘鄩、王彦章则在瑕丘与任城。”

大概叙述了河南的战局,秦光弼搔搔头道:“梁军主力都在河南,朱友谦又取了同州,洛阳一线兵力空虚。我拟趁机南下,看能否取洛阳。便是拿不下来,也能为河南创造战机。

韩进通那边已联系过了,这厮同意助拳。

周德威在关中动一动,朱友谦等无力东顾。若能取洛阳,汴梁西门大开,朱友贞亡无日矣。”

虽是军中元老,但是从当年征山北开始,秦光弼就被大李子另做安排,不是练新兵就是看后院,后来干脆让他做了个都教练使。

也是李老三上台,秦将军总算焕发青春,来晋阳做河东节度使。

当然,这件事上洵哥儿多少受些委屈。

可是讲良心话,秦光弼还是觉着如此安排是最好的选择。

洵哥儿即将去辽东,渤海国羸弱,取之不难。拿下海东盛国,在那边做个实权渤海王,老秦觉着不错了。

若是可能,他秦某人都想找个地方做实封王爷。

看看这老黑,人老郑家在河西这就算是站稳啦。

秦将军是真心有点向往。

如非风沙大,咱秦爷也想去。

嗯嗯,也就是畅想一下。

听了秦光弼的陈述,郑守义啧啧有声。

心里有点懊悔。

他是听了十一郎所说,以为梁军要完蛋了,所以赶着东来。结果秦光弼告诉他,梁军刚在兖州挫败了李老三的攻势?

这事情闹得。

郑守义都想调头回河西去了。

倒是旁边跟随着的十一郎有些兴致盎然。

去年被发配去河西没赶上攻郓州,十一郎好生难过,就怕等他回来汴梁都被打完了。现在好,大军还在郓、兖之间徘徊,小爷总算是能赶上这场大战。

朱梁,这可是篡唐的凶手,能够亲手参与灭梁大战,这是何等伟业。

嘿嘿。

哈哈。

郑守义起手一个脑炮,扇得儿子转圈,斥道:“小兔崽子,良心都叫狗吃了么,你李三叔栽跟头,还乐?没规矩。”

十一郎也不在意挨这一下。

唐王曾说,大丈夫一世,生于天地之间,当何为?高官显爵,封妻荫子,固是人生之乐。但是,若能于乱世奋起,挽此天倾,更是英雄所为。待其暮年,回首往事,方可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亦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十一郎知道,唐王此言有人不信有人信。

比如,高家哥哥就未必信这个。

他投讲武堂,只因父辈走错了路,想从军重振门楣罢了。

这不能说错,十一郎只是晓得,对于振兴大唐,高家哥哥并不真在意。

但是,十一郎信!

郑十一郎记得清楚,那年他陪母亲南归,在燕郡城为契丹包围。时,城中守军不多,娘娘甚至都要带着一众家人上城,他小小年纪也曾在伤兵营里帮工。

听那城头厮杀,听那断胳膊少腿的伤兵哀嚎,看一具具尸体被抬走,被焚烧。那稀奇古怪的气味曾让他一日数呕,肚儿里的酸水都倒干净了。‘

明明很饿,但就是吃不下东西。

勉强吞下,转脸就全吐了干净。

他真怕哪天秃头蛮打进城来呀。

虽然最后守住了,但娘娘受伤昏迷多日,鬼门关前走一圈。月里朵和两个弟弟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后来他才晓得,就在那个夜里,月里朵和两个弟弟被人从院子里明目张胆地拐带走了。

想一想就不寒而栗啊。

后来到幽州,到义武,阿爷依旧常常出征。

别人或许不知,但十一郎却记得,无人时,静夜下,娘娘总会偷偷垂泪。

他知道,娘娘是为阿爷担心。

当初参军,确实是跟着高家哥哥胡闹好玩。

可是,当他进了讲武堂,听了教官尤其是唐王的讲解,十一郎才晓得,原来,这世界并不总是这样混乱。

至少,大唐从贞观到天宝,塞内曾有百余年的平安喜乐。

唐王说,这世道病了,是爷们就该给他治好。

唐王说,百余年和平太短,塞内该有更长久的繁荣。

呵呵。

十一郎觉着,休说百年,哪怕有五十年和平他都心满意足。

因为,从他记事起,就是无休止的战争与杀戮。

他这一生,早已见惯了死人。

但是,他不喜欢死人。

阿爷根本不懂灭梁的意义。

灭梁,江北就能连为一片。

向西,可以恢复关内道。

向西南,可以恢复川蜀。

向南,可以取荆襄。

然后顺流而下,过淮水,过大江,过岭南。

然后整个天下重归一统。

重归一统,塞内才能熄了烽烟,才能止戈。

我要为重振大唐而奋斗!

十一郎暗自给自己打气,同时悄悄盘算着怎么脱离阿爷的魔掌回去。

郑守义可不知道儿子还有这样高尚的情操。看这小子居然还敢攥攥拳头也不搭理自己,这还得了?飞起一脚就给儿子踹得飞起,看得秦光弼直皱眉头。

这是亲儿子么?

秦光弼忽然想起一事,道:“河西那边你怎么安排?”

这话问得突兀。河西那么多事,这老东西问得哪一遭?

看郑守义迷茫,秦光弼说:“五哥儿要搬家过去么?”

郑守义一拍脑门,这都忘了,五弟郑守信可是老秦的好女婿。忙说:“有这个想法,但要看打成甚样。若拿下安西,李三可是允过我,这安西王绝不能赖了。不过你看我这模样,去是去不了喽,那就看哪个过去看着。

三哥儿也快五十了,打算跟我回来。

五哥儿四十有一,正是当年。我是想他在那边好好干几年,待稳了,想回来回来,愿留下留下。

怎么?”

秦光弼抠抠脸,道:“若三娘要过去,你让她从晋阳路过一下。”秦家三娘,就是郑老五的老婆。

郑守义立刻会意,这老小子定是想安排子嗣去占片地。

嘿嘿,老秦前几年在幽州,别个事儿没咋干,女人倒是没少搞。据说子女生下一大院子,都快闹翻天了。

也不知道这是要给哪个安排。

哈哈,自家有个母大虫,其实吧,老秦家的也不差。

要么然家里那位怎么就跟秦家夫人走得近呢?

想起母大虫,郑守义又开始惆怅起来。

儿子这事儿,可怎么说呢?

母大虫会不会咬死爷爷啊。

咳,难,男人难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