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14章 战柏乡,战战战(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章 战柏乡,战战战(六)

那被盯住的,就是十三郎不假。

毅勇军六千余骑,五都加一个亲军万胜营,只他史十三的银鞍都人最少,拢共只有八百骑。

作为郑大帅的连襟好兄弟,当然没人专门为难他。

实在是银鞍都名声不好,谁都不愿意来。

人要脸树要皮,大唐的武夫,那也是有尊严要面皮的。

哪怕是军中连胡儿们,都宁可跟着别都鲁、速合混,也绝不愿进银鞍都。

丢不起这人呐。

在毅勇军,银鞍都怂那是出了名的。

也不是不能打,打群架绝对可以,但是打硬仗就绝不要指望。

上阵躲刀,那很有当年刘三、刘四兄弟的风采,可说是刘家兄弟的衣钵传人了。问题是刘家兄弟就俩人,这是几百个呀。一样的上阵往后缩,一样的打架往前冲。而且这帮魏博武夫还特别抱团,外人你想进去跟着一起堕落都没机会。

最初从义武移镇振武军的时候,本来十三郎的队伍散了不少,还是刘三哥可怜他,硬塞了不少胡骑过来,才算凑足了数。

结果呢,胡儿们很快纷纷要求调离,别说刘三哥,就是郑二爷也拦不住。

后来还是托了魏博连续动乱多年的福,陆陆续续外逃了许多人,其中有不少就辗转跑来了振武军。再加上梁朝征调魏兵各种送,比如在两三年前潞州一战就赔了许多,其中不少就做了毅勇军的俘虏。

于是,十三郎煞费苦心,各种招揽流亡、吸收降兵,总算勉强维持个八百人的队伍,否则,这点人手他都凑不齐。

对此,史十三表示也很无奈。

也不是史十三破罐子破摔,实在是魏博来的弟兄们带不动。兵是将的胆啊,这么一帮子好人,你让十三郎有什么胆子?

只能把诱敌这项技能吃透。

一看梁骑冲自己靠近,史十三知道买卖来了。

“嘘嘘!”十三郎打个呼哨,就有心领神会的好弟兄减速去后面摇人。

如果说,在毅勇军谁跟十三郎关系最好,其实不是郑二爷,而是忠武都的带头大哥卢八哥。

单论武德充沛,在毅勇军,忠武都绝对的首屈一指。齐装满员的六百具装甲骑,四百弓槊双绝的甲骑。硬碰硬,这就是军中武力担当,不接受任何反驳。

在大草原上,就是他们,一击砸穿了秃头蛮的大军,撵着胡儿满山跑。

在河东,也是他们将李存勖死死摁在地上摩擦。

但是卢八哥有个痛苦,就是捕捉战机太难。

具装甲骑是典型的一锤子买卖一波流。抓着了,定能给敌人开膛放血,抓不着,那就是自己直接退出战斗,非常没脸。

比如此时,六千余骑出击,都这会儿了,忠武都的将士们都还不能上战马。那具装甲骑的几百匹马爷,不但人不驮,连马甲都不穿,就空着鞍子跑,只为节省那一点点马力。

若落单被轻骑缠上,弄不好还会被人玩死。

所以,忠武都一千人,只有六百具装甲骑,其余四百就人披铁甲,马不披甲,或者只披个毡毯凑合,实际是作为预备兵和辅助兵存在。但是,四百人伺候六百人往往也很不够,故而郑守义常让随行的义从军之类的牧骑给卢八打下手。

可有个问题,打下手的换来换去非常不便,最终促成了八哥跟十三郎的联合。

一个能诱敌,一个能打硬仗。

于是这俩货自然而然是越走越近,搭配默契。

只要没有特别安排,总是银鞍都在前诱敌,忠武都在后突袭。

堪称珠联璧合。

这就是现实版的狐假虎威吧。

在后慢走的卢八哥看史十三的人过来,都不等人近前就忙下令:“换马。”

忠武都的战马都是高足五尺以上的壮马,也只有这等高马,才能驮得动人马俱甲。与很多误解不同,其实胡儿与唐军交战经常吃亏落在下风,很大程度居然就是败在马匹瘦弱,撑不起胡儿们的野心。

道理也不复杂。

胡儿们穷,马匹一般只能啃草。

大唐富裕,舍得大把粮食喂畜牲。

所以,数百年来,草原胡骑从来都是轻甲骑兵为主,反而是大唐的铁骑纵横南北,压得胡儿们抬不起头。

但是,对于具装甲骑来说,战马的负担仍然过重,一般是出击时战马才披甲,以节省力量,而今天这局面就有点尴尬。

忠武都的马甲有两种。

一是分体式扎甲。基本套路与军士所穿相似,都是钢片以皮绳编缀,从头到尾分成面帘、鸡颈、当胸、身甲、搭尾、寄生几个部分。

好处在于防护力更强,且可以部分穿戴,在不需要穿全甲时,能减轻马匹负担,延长作战时间。

短处也很明显,比较沉,且穿戴比较费时。

另一种是环锁甲。跟人穿的锁甲道理一样,都是用小铁环连缀而成,防护弓矢十分得力,尤其是一整张,披雨披一样,罩上就算穿完,而且比较轻便。

短处就是应付钝器击打效果较差,而且比半身马甲要沉。

可是不管哪种马甲,分量都很不轻。从高邑过来有些路程不远不近,若是披甲出城,倒是省了麻烦可以直接作战,奈何跑了这路,十分力气至少损去三分,影响后面发挥。

不披甲倒是省力,可是遇到紧急情况又很麻烦。

今天卢八哥是心有定计,决定裸奔一把。

对面梁军都是突骑,玩不了骑射这种高难度。

没有弓箭骚扰,对马匹威胁就不大。

而且在城头卢八瞧得分明,今天这个战机稍纵即逝,也来不及阵前披甲。

骑士们的盔甲出城之前都已穿好,此刻直接换马就上。

用兵之道,在于因势利导,可不能拘泥。

若不算将领所用,忠武都这千匹战马就是毅勇军中的顶配。五尺好几寸高的壮马少了几十斤马甲,那马爷们跑得欢快啊,甩开蹄子,旋风般就贴上了十三郎的屁股。

史十三始终注意着身后友军动向,很默契地将队伍稍稍散开,做出要跟王铁枪硬拼的架势。

他当然不知对面是梁军马枪第一的王彦章,反正不是自己去拼,对十三郎来说,谁都一样。

这么干,史十三主要是为了挡住敌人视线,为后面的八哥打掩护。

这都是弟兄们玩熟的套路喽。

王彦章看当面这股辽贼这么勇,真当他们要跟自己硬撞。

对于辽军的甲骑,王彦章还是有些尊敬的。当然,更多的则是要将敌军挑翻的雄心壮志。

两军越奔越近,王铁枪兴奋中夹杂着一点忐忑,端着大枪,准备教十三郎好好做人。却在双方还差百十步时,这帮混蛋哗啦就散了个电光开。

王哥这还纳闷怎么躲了?

都没来得及哗笑这辽骑无胆,就看眼前一股洪流劈面而来。

我丢!

战马的速度与体能各有千秋,跑了不近,原本严整的队伍早就有些散乱。又经过前面史十三的干扰,龙骧军更是快的快慢的慢,十分不整。但此时也顾不上其他,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自己选得路,王铁枪是砸落满口牙也得走完呐。

这边卢八哥虽然队伍也不十分整肃,但毕竟要比王彦章强些。

他们是有心算无心,在十三郎散开前后,军士们默契地稍稍调整了速度,尽量保持了还算有序的阵型。尤其他们马匹更加高大,坐在上头,总有种似有若无的骄傲。再加上辽骑所向披靡,心理优势也明显更大。

“轰隆!”两支硬汉的队伍果真迎头相撞。

这等场面可不多见。

养马养人都不容易,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才是战争的要义。

人换人,马换马,这是亏吐血的赔本买卖。

突骑的作用,从来就不是兑子硬碰,而是寻找敌军薄弱、撕开伤口。

而不是傻大胆。

所以,即便是两只突骑阵前相遇,大多也会在将要接敌时带偏马头,只用侧翼摩擦。若非什么紧急情况,或有不得不为的理由,是鲜少有这样碰撞的。

今天却是个阴差阳错,就让卢八哥和王铁枪遇上了。

都是两丈上下的大马枪,都是精甲防护,都是积年老武夫。哪怕有那么一点慌乱,也不足以创造出很大的胜势。

卢八哥的真正优势,一在于马好,一在于角度稍微更有利些。

借着史十三的遮蔽,除了一个百人的小阵与梁军怼个满怀,损失甚重,其余各部多少都偏开一点,从梁骑的左前方向切入。在此角度,辽军是正面对敌,而梁军则要稍稍将马枪偏左,略微有些别扭。

但是梁军却胜在人多。

铁流乍合乍分,只一面,各自都翻了上百骑,痛得两位主将心血直流。

这种甲骑养起来不易呀。

人难练,马难寻,器械耗费,平日操练,每一骑都是金山银海堆出来的,都是将领的心头肉,怎么经得起这样消耗。

回头看看滚翻一地的部下,卢八哥和王铁枪皆疼得直咬后槽牙。

两人明白,这是遇上了硬茬子,不约而同地四下望望,寻个出路走了。

数千辽骑在侧,王彦章害怕陷在里头,没命打马奔逃。可得跑快点,老郑他坏啊。在卢八与敌接战的片刻,郑守义已经指挥队伍包围过来,准备要将这部花里胡哨的龙骧军一口吞下。

王铁枪也算眼明腿快,左扭右扭,死活是没让郑老黑抓住他的尾巴。

原意吃了这二千骑的郑守义,发现梁军主力已经靠近,足足万骑也不是自己想要招惹。也就勒马停住,下令抓紧收拢战场跑散的战马,寻找伤员,哪怕是尸首也都丢上马背拉走。

战斗非常短促,刚刚赶到的韩勍只看了个尾巴。

对面赵军严阵以待,边上有数千辽骑策应。再瞅瞅太阳已经西垂,听了王彦章汇报,韩勍估摸着再有个把时辰就要天黑,便下令全军皆备,不打算继续拼命。

打了这一天,已经打出了威风,打出了风格。

将士们都累了,该歇一歇喽,明天再说。

想过赵军烂,但没想过这么烂。

韩勍将军心情大好,寻思着就放赵军回去,这么一群吓破了胆的玩意儿,早一天晚一天没什么差。就今天这么个打法,韩哥儿感觉都能一路打到幽州去。

辽贼倒是难缠些,可你架不住爷爷人多啊,耗也耗死你。

此时此刻,韩勍再没有持重的念头,满心都在盘算着怎样乘胜追击,大获全胜了。王景仁?嘿,玩蛋去吧。

韩将军要收兵,王彦章自无异议,才折了百多骑,到现在还疼呢。

对面梁军不动,郑守义给李弘规递话赶紧撤呀,还等个六,等着吃席么。

李弘规老将军当然想走,问题是没有辽军保护他不敢呀。

此时终于得了郑二的口信儿,他是片刻都不耽误,向北快走十几里,速度过了槐水,然后一把火烧了浮桥。

真狠呐。

老王八手脚太快,差点不等老郑过河就放火烧桥,好悬没把毅勇军给扔了。

天已全黑,掘壕立营是来不及了,再折腾,到天亮都吃不到一口热饭。好在元氏县送来了一批粮草,还有些帐篷,只是非常有限。

成德兵惊魂一日,跑出来能穿着甲就不错了。牲口、辎重几乎全丢,都累坏了,草草吃了就挤进帐篷睡觉,转眼鼾声大作,此起彼伏。

李弘规、梁公儒忙着安顿队伍,郑将军则很细致地派人查探,确信附近河上没有搭建浮桥的船只,梁军难以连夜过河,这才领着毅勇军去元氏县。

辽王已经来信,让他安顿好这边就赶紧过去。

元氏县距此有个三十来里路,等毅勇军赶到,辽王早已进城,锅里的羊腿排正在快乐地翻滚,和着花椒,腾起阵阵浓香。

将战况汇报,薛阿檀也帮着解说了西线情况。

无甚惊奇,毅勇军出城后,趁梁军大队尚未完全过河,先来的梁军又已同铁林军脱离接触,辽王就正式下令撤退。

李思安的相州兵血拼大半天损伤颇重,不想再杀。

后来的王景仁持重,不愿冒险。

于是,一个要撤,一个不追,两军友好作别。

跟着郑守义来的,还有个李弘规。

“李帅,来,来,坐这里。”

辽王十分热情地招呼李弘规在身旁落座。

感觉到许多视线跟着自己,李弘规就觉浑身发烫。

丢人呐!守个大营还被汴兵半天就推了,李弘规脸皮再厚,也会有点不好意思。但是丢人他也得来啊,赵军这会儿还在河滩吹风呢,辽军都躲到元氏来了,他得问问明白辽王有何打算,别是就要跑了吧。

就成德如今这个德性,若辽王不管肯定完蛋。

这次朱三绝不会像十年前那样收钱走人。

对此,成德上下认识都很深刻。

嘿!李弘规将军心里凄苦,成德专业骑墙几十年,不过是想安生过过小日子,怎么就这么难呢?

什么世道啊,阿胡拉大神你可显显灵吧,爷们儿快顶不住啦。

“军士皆安顿好了?”辽王亲自给李弘规盛了羊汤,将半块胡饼递他手里。

李弘规刚才已经吃过,倒是不饿,再加上心里堵,哪里有胃口。端着汤碗捏着面饼,勉强吞了两口,只觉如同嚼蜡。道:“多谢辽王关心。

妥是妥了,呃,只是帐篷有些不足,今夜先凑合一宿无妨。正要请教大王,明日如何行止。”鼓足了勇气问出这句话,李弘规的一颗心就提到嗓子眼,生怕听出个什么噩耗。

辽王是个爽利人,将油嘴一摸,道:“赵王未至,我军兵力不足,在此死战不利。我看,恐怕要再退一步,依托平棘与贼周旋。”

在退兵的路上,辽王就已想好。平棘城里粮食充足,赵兵可以守城,辽军则在外游弋。凭借坚城,赵军再脓包,也不至于一触即溃了吧。

李弘规听说辽王不是要跑,顿时心中大定,甚至都觉着有点飘了,咬口干饼子也多吃出几分滋味来。

至于退往平棘么,那很应该,赵兵也就是守守城的水平了。

只要辽王爷爷不走,怎么都好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