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 > 第22章 郑人避王驾,姬友讨虚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章 郑人避王驾,姬友讨虚封

内史叔垚欣然领命。

姬宫湦补充道:“尔尽管放手去作战,即便出现疏漏,孤王亦不会怪罪。”

“谢大王厚待!”

内史叔垚本就尚武好战,初次上阵便当统帅,自然更为用心。

疾行两日,虎贲军便顺利抵达郑地疆界。

料想中的乱象并没有出现,郑地国人正在田间劳作,驻守甲士更是散漫松懈。

见到天子旌旗,竟然无人上前迎接,反而在远处指指点点。

姬宫湦不禁好奇:“莫非郑伯奏报有误,条戎并未犯边?”

内史叔垚道:“郑伯确有收到讯息,太尉倔突亦在蓝田大营传阅,此事不应有假。”

猜测无果后,姬宫湦只得命寺人尨去打探。

费了一番功夫,总算找出其中缘故。

究其原因,竟是姬宫湦。

周宣王在位时期,将胞弟姬友封于郑邑,郑国由此建立,姬友由此称郑伯。

郑地本属于王畿东疆,郑伯姬友受封,却一直在朝中司职,仅将家眷迁徙进郑邑。

郑地百姓不受郑恩,仍以王畿国人自称。

姬宫湦的残暴昏庸之名,早已在郑地广为流传。

路途遥远,信息闭塞。

此时的郑地国人,感知还停留在姬宫湦宠幸褒姒之初,以为天子欲壑难填,突发奇想到郑地选美。

郑地国人自知无力抵抗,索性选择视若无睹。

至于条戎,确实偶尔进犯郑地边疆,但都行同盗匪,劫掠完粮食牲畜便会快速离去。

贴近中条山的芮国,才是条戎劫掠的主要目标。

条戎有芮国甲士扛着,天子却无人敢忤逆。

两相比较,天子更可怕。

姬宫湦并不恼怒。

既然重生为周幽王,就要承担周幽王以前犯下的所有过错。

郑国位于中原四战之地,土壤虽然肥沃,却无天险可守。以姬宫湦目前的军力,并不足以掌控郑国疆土。

收拢郑地国人民心,才是当前的首要目标。

姬宫湦当即调整布局。

内史叔垚依计行事,率八百甲士绕过芮国,奔赴中条山内麓,尔后伺机而动。

余下二百虎贲军由妫子骘统领,负责护送姬宫湦进入郑邑,沿途不得滋扰郑地国人。

分兵之后,各自前行。

仅过去半日,略显残破的郑邑便赫然在目。

天子旌旗飘扬而至,驻守郑邑的甲士不再松懈,纷纷摆开仪仗。

当国大夫子僦率众出迎。

子僦本是姬友僮仆,姬友受封郑地后,便命其为当国大夫,位同正卿,总领郑地事务。

“臣等恭迎天子王驾!”

姬宫湦扶剑长立:“孤王受郑伯之请,亲率虎贲军助郑地退敌,郑地国人为何避而远之?”

子僦哪里敢说实话:“大王威严昭昭,郑地国人唯恐冲撞天子威严。”

“沿途甲士散漫松懈,尔身为当国大夫,作何解释?”

“启禀大王,当下正值季春之末,今岁霖雨淅淅,国人争抢春耕。甲士未及征期,便四散养精蓄锐。”

姬宫湦脸色阴沉:“郑地遭受条戎袭扰,尔等四散养精蓄锐,却央求孤王亲征襄助?”

子僦抖如筛糠:“条戎确有犯边,近两日不知何故,已退回中条山。”

“芮国遭难,尔不知乎?”

“臣知道,然郑地甲士孱弱,尚且难以自保,无力驰援芮国。”

姬宫湦勃然大怒:“尔等治理郑地数十载,如今却甲士孱弱,只能纵容条戎作乱,有何颜面郑地国人?”

子僦及一众郑地属官,慌忙跪倒在地:“臣等有罪,还望大王宽恕!”

姬宫湦道:“郑伯替孤王兴建骊山行苑,孤王也不为难尔等。条戎乃镐京东畿大患,即刻征召郑地甲士,随孤王前去征伐。”

子僦不敢再多言,当即派人前去撰写布告,随后将姬宫湦迎入郑邑。

郑伯府邸虽然陈旧,却是郑邑建筑之首。

姬宫湦刚住下,郑伯姬友的奏疏便接踵而至。

郑伯姬友先是一番告罪,言明郑地条戎情报迟滞,导致天子王师扑空。

为弥补过错,姬宫湦可以在郑地随意自取。无论土地国人、粮草牲畜及甲士将佐,均位属其中。

郑伯姬友坦言,自己欲效仿弭国公姬翉,希望姬宫湦能够准许。

骊山行苑,已初显成效。

灵沼野人派青壮前去查探,随后便决定举族迁往骊山行苑。

标杆一旦树立,便会引发大量的从众者。

王畿四周的其他野人,纷纷追随灵沼野人,成批涌入骊山行苑,竞相成为新国人。

一时间,农庄炙手可热。

姬宫湦早就料到会有此情景,提前制定以工代买之策。

对荒山野地进行划界,参与开垦者即可获得相应记工竹筹,用于购买农具、牲畜及粮食等物资。

等内史仲飔完成纸币制作,便替换记工竹筹,进而降低纸币推行阻力。

根据郑伯姬友估算,新国人已超过三千户,总计两万五千余人,远超一般的小型诸侯国。

为补足粮食,弭邑余粮已经被掏空,郑地过半仓廪均已见底。

投入越大,未来越可期。

郑伯姬友忠心周王室,深知郑地难以拱卫镐京,遂决定自请去国虚封。

姬宫湦思虑良久,才正式回复郑伯姬友。

“孤王立足未稳,天下诸侯环伺,王畿之东仍需郑国为阻,不宜过早划归。待时机成熟,孤王定亲自加封王叔。”

寺人尨将书信送出后,抱回来一大堆竹简。

姬宫湦忙问:“这些又是何人奏报?”

寺人尨道:“回大王,此为郑地民册,乃当国大夫子僦遣人所送。”

“孤王懒得看,先放着吧。”

“郑地国人对王室多有嫌隙,大王真打算征召他们前去迎敌?”

“王命已下,焉能作假。”

“倘若他们仍是散漫对待,那该如何是好?”

姬宫湦似乎养成习惯,拍了拍寺人尨的肩膀。

“孤王本就不指望他们骁勇善战,只要届时不添乱,条戎必能遭受重创。”

……

次日清晨,万里无云。

姬宫湦跟随当国大夫子僦,提前抵达郑邑校场。

静等小半个时辰,才看到稀稀拉拉的人影。

他们神情惺忪,甲衣凌乱不整,戈矛锈迹斑斑,时不时还会停下脚步打呵欠。

子僦本想放声催促,姬宫湦却挥手制止。

“孤王正好看看,郑国军心涣散到何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