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嬷嬷一把按住了孩子的肩,道:“少主,她是你亲娘,你就叫她一声吧!”随即叹了口气:“孩子不懂事,都怪老奴平日里太惯着他了,还望娘娘勿怪!”
萧晨月摇摇头道:“孩子嘛,没事的。”
那孩子许是哭累了,忽然一仰头晕倒在嬷嬷怀里。
“少主!”嬷嬷赶紧去摸孩子的额头,又猛然缩回了手。
萧晨月亦同时惊呼:“承佑!”突然上前一把抱住了他,探手去抚他的额头,道:“他有些发烧,许是受了些风寒。此事,就不劳烦嬷嬷了。”
“哎。”嬷嬷也不好再坚持守在小承佑身边,向萧晨月恭恭敬敬行了个礼,便告辞离去。
萧晨月带着小承佑回到雪苑旃,唤来夙玉为他瞧病。
夙玉为小承佑诊脉足有一盏茶的功夫,半晌方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萧晨月靠坐在榻边阖眼小憩,闻声忙强打起精神,问道:“阿玉,承佑的病如何?”
夙玉神色凝重,摇摇头叹了口气:“小主这是寒邪入肺,体内寒气过重,伤及脏腑,渗到体表就如同受了风寒。若只是要祛寒邪并不难,服两剂温补的药即可,只是……这个孩子身子骨奇弱,抵抗力差,只怕今后还会再犯此类病症。唉!”
“那你可有办法?”萧晨月惊诧地看着夙玉,沉默了半晌才道。
夙玉道:“办法是有,我为少主开两剂温补的药还有一些调养滋补的方子,只是,少主的身子能否扛得过去,这便要看他的命数了。”
送走了夙玉,萧晨月在小承佑的榻边坐了下来,她凝望着孩子安静的睡颜,轻轻叹了口气。
这是他的孩子,是一个沐浴血光之灾的生命。她曾千方百计要将这孩子溺死在自己腹中,可他却依然顽强地活到了落地的那一天,这也许便是天意吧。可自从这孩子诞生,她便再也没见过他,这一晃便是六年。她对这个儿子说不上有什么感情,看到他总能想起慕容隆庆对她的折磨和羞辱,可承佑究竟只是个孩子,一出生便要承受母亲的恨,确是太残忍了吧。
萧晨月终归做不到罔顾母子亲情,她在儿子榻边守了一整夜,小承佑才渐渐苏醒过来。
萧晨月大喜,轻轻抚了抚他的额头,终于松了口气:“还好,烧已经退了。”又吩咐侍女端来药,道:“佑儿乖,把药喝了。”
承佑微微转动着眼珠打量着萧晨月,沙哑着嗓音道:“你真的是我阿娘吗?”
萧晨月点点头,没有说话。承佑却忽然道:“那你为何要抛弃我?”
萧晨月一怔,半晌才深深叹了口气:“佑儿,你现在还小,很多事你还不懂。但若你愿意相信娘,娘以后会慢慢解释给你听,好吗?来,先把药喝了。”
承佑凝望着萧晨月半晌,终于轻轻点点头。
一连数日,承佑在萧晨月的悉心照料下渐渐好转,而他对待萧晨月也没有先前那般抗拒了,母子间关系也日渐融洽,这让萧晨月很是欣慰。
元鼎六年,绥州城四周的村舍大旱,饥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不少人家扶老携幼向绥州城请求援救。消息传回京城,满朝震惊。
萧晨月和慕容桓恩不忍百姓受难,遂打开城门开仓赈灾。
帝君下令开仓赈灾数日,城中百姓饥饿得到缓解,但不承想此次饥荒却带来了疫病,这是北溱史上最为严重的一场疫病。
萧晨月怎么也没想到,放饥民入城竟给城中百姓带来了如此严重的疫病。她究竟做错了什么,上天要如此降罪于她?
然而萧晨月却来不及多想,每日都有宫人来向她汇报新增染病人数和夭亡人数,她终于不能再等下去,急忙与慕容桓恩召集大臣商讨如何抵抗瘟疫。
萧晨月与慕容桓恩召来所有的宫廷医师和城中大夫,将搭棚设置病区,派专人看守病人,又命大夫为他们看诊抓药,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夙玉自请前去为病人看诊,与病人一起战胜这场疫病。萧晨月望着夙玉坚定的神色,心情既欣慰又异常沉重。
半晌,她幽幽叹了口气。
夙玉说,医者父母心,每个病患都是她的孩子,她要尽最大的努力将他们留住,这是她身为医者的本分。
萧晨月欣然点头。她突然觉得,只要有夙玉在,他们一定能顺利战胜这场瘟疫。
夙玉和几位医师挑灯夜战研制医案,收集药方,萧晨月便在一旁照顾病人,已有多日未曾回宫看望承佑了。
然而待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雪苑旃时,承佑却已经奄奄一息了。原来承佑听说城内疫病横行,竟不顾宫人劝阻执意要去病区照顾病人,自己却也染上了疫病,他身体本就虚弱,这一次只怕凶多吉少。
萧晨月枯守在儿子榻边,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承佑虚弱地睁开眼望着萧晨月,勉力扯出一个笑容,声音细若游丝:“阿娘,其实,佑儿不曾恨过您。因为,您是佑儿的阿娘,是给佑儿生命的阿娘。可是佑儿不孝,不能再陪伴阿娘了……阿娘……”说完便缓缓闭上了眼睛,再无任何声息。
萧晨月忽然瘫倒在地,一瞬间泪如雨下。
(五)
慕容承佑的死令萧晨月心胆俱裂,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虽然她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儿子,可到底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加之这六年的朝夕相处,母子亲情最终战胜了和慕容隆庆的恩怨。而慕容承佑似乎也渐渐懂事终于放下了对她的芥蒂,肯叫她一声“阿娘”,从内心深处接受了他的母亲。可是如今这个最小的儿子突然离去,她说不上悲痛万分,只觉得自己的心突然一下子空落落的,无处安放。
萧晨月呆呆地守在小儿子的灵柩旁,目光空茫,许久未曾言语。直到慕容桓恩和慕容桓楚都来劝她,她也依旧不言不动。慕容桓恩无法,只得命人将承佑的尸身抬入棺椁,运出宫去安葬。萧晨月眼睁睁看着儿子的灵柩被抬出宫,半晌没有言语,只轻轻一声叹息。
慕容桓楚终于开口:“母亲连日操劳,承佑的丧事就交给我与王兄吧。”
萧晨月没有说话,默然点头同意了儿子的提议。
慕容桓恩和慕容桓楚操持了大半个月,终于将小弟弟承佑的丧事办妥,将他葬于绥州城西郊的陵园,与慕容梓羿的坟茔遥遥相对。
与此同时,夙玉和医师们也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研制出一种对抗疫病的奇效药,挽救了全城的百姓。百姓感念众师父的恩德,竟自发前往京城南郊为他们修建了一座圣心阁,时时为他们跪拜祈福。这是后话了。
这场北溱史上最为严重的疫病虽然最终过去了,但绥州城也因此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所过之处一片破败萧条,大灾过后要想重建它的盛景,却也并非易事。
萧晨月犹自镇定,慕容桓恩却被眼前的惨象击倒了。他不断地怀疑、否定自己,甚至拷问自己,是否是自己的行为有违天道,上天才如此降罪于绥州城的百姓?他感到十分的恐惧和迷茫。在一连串的心理压力下,慕容桓恩终于病倒了。
只是这一次,就连夙玉都束手无策了。
萧晨月不敢去想,如果连慕容桓恩都抛下她撒手人寰,她一个人在这深宫里又该如何坚持着走下去?她心乱如麻。
夙玉言慕容桓恩乃是心病,心病难医,恐非药石之力能为。如今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慕容桓恩服了夙玉开出的温养的药方,病情断断续续拖了好几个月仍不见好转。他知晓自己恐已来日无多,只是放心不下母亲。他悄悄拟好遗诏藏于枕畔的木匣中,静等那一天的来临。
元鼎七年,春。慕容桓恩于紫垣旃驾崩,时年四十八岁。他临去前留下遗诏,将帝君之位传于他的儿子慕容星,命呼延翕侯及左将军等四位大臣辅佐少主治国。
出殡那日,全城的百姓都来为慕容桓恩送行,纷纷哭悼不已。
萧晨月一身白衣缟素,目送着灵车去远,猝然昏厥过去。
当萧晨月再度醒来,已是五日之后。她缓缓睁开眼,看见守在她身边的竟然是临川。临川早已哭红了眼睛,轻轻唤她“阿娘。”
“傻孩子,别哭了,娘没事。”萧晨月轻轻拉住她的手,轻轻道:“你王兄的丧事,都办妥了吧?”
“嗯。”临川轻轻点头:“有三哥哥和夫君操持,都已经办好了。倒是阿娘,您更应该保重自己啊!”
“轩儿。”萧晨月轻抚她苍白的面庞,轻轻叹了口气:“你还怨阿娘吗?”
临川一怔,缓缓垂下了头。气氛一时间有些凝重。
萧晨月也就不再勉强她,默默收回了手。
接二连三的丧子之痛令萧晨月的身心备受打击,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也莫过于此了吧。不过短短数月光景,她已苍老憔悴得满头银丝,望之已再难想见她年轻时姣美的容颜。此时此刻,她无比想家。离家五十余载,她是该回家了。
慕容桓恩和慕容承佑接连故去,而慕容星有慕容桓楚和呼延翕侯及几位心腹大臣帮衬,萧晨月突然觉得,自己留在北溱的意义不大了。
甘露三年,四月。萧晨月挥泪上书萧守礼,言自己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于汉家的土地上。萧守礼阅罢这封情谊深挚的上书后,不禁感慨万千,当即应允了她的请求,专程派人沿途护送,亲自接回了这位南燕的功臣。
回京那日,萧守礼列出长长的仪仗队,于京城西南郊亲自迎接归来的萧晨月。沿途的百姓纷涌而至,竞相围观睿安公主回京的盛况。
萧晨月坐在华丽的銮车中,望着围观的人群,遥想自己当年出塞时的光景,不禁心绪纷繁,胸中自有千般感慨,都自在不言中。
萧守礼亲自扶她下车,又将她扶上銮轿。他望着眼前这个苍老的七旬妇人,想起韩绰的话,似乎能想见五十年前那个年轻美丽的睿安公主,是何等的意气风发。红颜离家,皓首归来,漫天的风雪吹白了满头青丝,染皱了如花笑靥,不独公主自己,连萧守礼都感慨万千。
萧晨月坐在銮车中,仰头望着天际的白云,唇边露出一抹会心的微笑。
萧守礼给了睿安公主极高的礼遇,满朝文武无一人反对。这是她应得的荣耀。
尾声
南燕甘露三年,睿安公主上书南燕皇帝萧守礼,言自己年老土思,思归心切,愿得归骸骨,葬于汉家的土地上。情辞恳切,令人动容。天子悯而迎之,于是睿安公主携孙三男三女回到京师。睿安公主时年已七十,萧守礼赐给她田宅、奴婢,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朝觐仪比公主。
两年后,是为黄龙元年。为南燕和北溱呕心沥血一生的睿安公主终老建安,享年七十二岁,她的三个孙子孙女皆为她守灵。
睿安公主为了家国大业奉献了自己一生的青春和热血,终于在年老之时叶落归根,留下一段永远不老的巾帼传奇。
睿安公主去世后,文弱的北溱大帝君慕容星上书南燕皇帝请求援助,当年已回至京师养老的韩绰自愿请缨,愿回北溱辅佐少主治国。萧守礼欣然应允。韩绰带着天子诏书返回北溱帮助慕容星治国,终身未再回归故里,此为后话。
《长空雁落霜晨月》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