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长空雁落霜晨月 > 第25章 微霜凄凄簟色寒(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章 微霜凄凄簟色寒(上)

(一)

麟德十六年六月初一,经过半个多月的颠簸,沈愔一行终于抵达了江夏郡。

车马停在了郡守府,沈愔还未及下车,远远便听闻外间喧闹之声,不禁心下生疑:“外面是什么人,怎生如此闹哄哄的?”

身边的副使裴濬一挑了帘子往外看去,皱眉道:“前面不远就是郡守府,已被闹事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沈愔双拳紧握,暗自叹了口气:“江夏郡大旱已有月余,农田百亩颗粒无收,朝廷的灾粮又迟迟未到,苦熬了这么久,这郭望之也不容易。”

郡守府的大门徐徐打开,一身灰色长衫的郭望之缓缓步出府门,他面色有些憔悴,望着如潮涌到门边的百姓,叹了口气,然却别无他法,只得赔笑道:“各位乡亲,江夏郡的灾情下官已呈报朝廷,陛下任命的转运使不日便会抵达,还望乡亲们再耐心等待两日,朝廷的灾粮很快便到了!”

然而围观闹事的百姓却越来越多,他们似乎已听不进任何劝解,一口咬定是郡守郭望之克扣了朝廷的灾粮,竟一致叫嚷着要郭望之将克扣的灾粮吐出来,更有甚者竟意欲去砸府门大厅,府门前两名侍卫拼力阻止这些闹事的乡民,却因郭望之先前不许伤及百姓的告诫而迟疑,依然未能挡住激愤的乡民。

裴濬一望向沈愔,道:“公子,郭望之好像快抵挡不住了,咱出去看看?”

沈愔点头,道:“也好。”便与裴濬一一同下了马车,拨开围观的人群,冷喝一声:“何人敢至郡守府门前闹事?”

这一声冷喝,闹事的乡民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齐齐望着这两个不速之客,片刻便爆发出阵阵讥笑:“两位少年郎,外乡人吧?也敢管我江夏郡之事,你们是活得不耐烦了么?”

沈愔淡淡道:“你们说得不错,我本非江夏郡之人,可谁说江夏郡的事我就管不得?”

人群中又有人讥笑道:“那也得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来管这闲事了!哈哈!”

沈愔不疾不徐至袖中取出皇帝的任命诏书,微微一笑:“我本是陛下亲命的转运使,前来江夏郡拨款赈灾,你说我有无资格来管这江夏郡之事?”

乡民们见沈愔竟持有皇帝的委命诏书,不禁窃窃私语:“难道他真是陛下委命的转运使?这……这……”人们一时面面相觑,质疑的声浪渐渐小了下去。

沈愔打开那黄澄澄的诏书,道:“诏书上印有陛下玉玺,焉能有假?”

乡民们见是皇帝玉玺,如临大敌,纷纷丢掉手中的物什,齐刷刷跪了一地:“小民有眼不识泰山,不知大人驾临,先前无礼冲撞了大人,望大人海涵,望大人海涵呐!”

“你们起来吧!”沈愔道:“江夏郡的灾情,陛下已知悉,故任本官为转运使,为江夏郡分忧。只是……你们真的误会了郭郡守,若非他上奏陛下,江夏郡的灾情亦不知何时能解。于江夏郡的百姓,他是有功之臣。”

听罢沈愔如此说,先前情绪激动的乡民渐渐归于平静,一时间都静了下来,静静望着沈愔。

沈愔微笑道:“陛下仁慈,体恤民情,尔等也该体恤陛下的一番苦心。但请各位放心,朝廷的灾粮明日便到,各位只须再等一日,便可如数领取灾粮,解家中燃眉之急。”

乡民们脸上燃起了希望之光,纷纷磕头谢恩:“谢沈大人大恩,小人必不忘沈大人大恩!”沈愔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乡民们的举动令他唯有苦笑:“此乃陛下恩德,你们该谢的不是本官,是陛下,还有……郭郡守。”

那些乡民们听罢不觉赤红了脸,相视许久才纷纷抱拳道:“小人……谢陛下恩德,谢郭郡守恩德。”

其中那刚刚讥讽郭望之的中年男子不觉红了脸低下头来,走出人群,向郭望之单膝下跪,道:“鄙人之前不明就理,冤枉了大人,对大人多有不敬,望大人海涵!”

郭望之望着这请罪的中年男子,叹了口气,道:“你起来吧。”

裴濬一得了沈愔示意上前扶起那中年男子,沈愔继续道:“各位乡亲请先往郭郡守处登名入册,明日未时来郡守府领取灾粮。若有瞒报户数者,一旦查出,即没收其所领的所有灾粮。尔等可明白?”

此言一出,乡民们皆默不作声,自觉排了队……往郭望之处去登名入册,竟是难得的安分。不多时,这些乡民们便渐渐散了去。

待乡民们散尽,郡守府门前顿时冷清了下来,郭望之与沈愔、裴濬一道:“今日多亏沈大人与裴大人及时赶到,替下官解围,若非二位大人,下官真不知当如何是好了。”

沈愔抱拳道:“陛下圣命,未敢有负,实是沈谋份内之事,郡守乃为民请命的父母官,今日之事,无须挂齿。”

(二)

翌日未时,沈愔与郡守郭望之一同召集同郡的受灾百姓于郡守府门前排队领取灾粮,奇的是昨日前来郡守府门前闹事的乡民今日却异常安分,安静地排队领完灾粮后不忘与沈愔和郭望之道谢这才离去。

申时三刻,已有大半乡民领取了朝廷发放的灾粮,郡守府门前只余疏疏落落的几人,却见有人犹豫着不敢近前。

沈愔不禁有几分好奇:“他们为何不来领取灾粮?”

郭望之微微叹了口气:“他家的情形……唉……一言难尽呐!”

沈愔不解:“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

郭望之道:“此人名唤胡玉成,他家搬来此地已有十年,因家贫,他并无妻小,只是上有缠绵病榻的老母,却因常年无钱买药,如今性命垂危,奄奄一息。”

沈愔道:“难道同郡的乡民也不管不问吗?郭郡守明知他家有难,为何不助他家渡过难关,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郭望之叹了口气:“不是不帮,下官也曾尽力,只是……我却是有心无力。”

“此话何解?”沈愔甚为疑惑。郭望之道:“他有个妹妹,正值二八年华,本已该出阁了,却因生得貌美而被邻镇一恶少抢去为妾,为救妹妹,他不惜变卖家中余粮献给那恶少,可那恶少却依然不肯放人。”

沈愔不禁冷笑:“难道这事官府也不管不问,竟由着地方恶少如此明目张胆地欺压百姓?这小小的江夏郡,竟没了王法了?”

郭望之无声地叹道:“那人不是普通的恶少,下官初来此地便听闻其有亲戚在朝为官,那人之所以敢如此目无王法,实是因朝中有人给他撑腰罢了。下官实也无力去管他家的事。唉……”

沈愔望着远处那人,不禁沉默了,他只是千万受难的民众之一,却不知像他这样连温饱都未能解决的民众又有多少?他们饥寒交迫,甚至无钱买药,被恶霸欺压却无处伸张。都说如今陛下仁德,治国有方,不想竟还有不少胡玉成这样的小民,却要过着朝不保夕,没有尊严的日子。而自己从小衣食无忧,大概从未体会过民间疾苦,他不禁有些心酸,暗自紧握双拳,沉沉叹了口气。

沉思良久,沈愔便召来那胡玉成,将灾粮如数交予他,那胡玉成只愣愣地瞧着他,怯怯呆在原地,竟未去接。

沈愔微笑道:“朝廷的灾粮,你也有份,拿着吧。”

“这……”那胡玉成仍是迟疑地望着沈愔,踟蹰着不敢上前。

沈愔道:“你的事,我已听说了。这朝廷发来的赈灾粮,是你应得的。有了它,你和你的老母亲总还能把这日子支撑下去,至于你妹妹,我会帮你想办法的。”

胡玉成忽然双膝一软,向沈愔重重磕头叩谢,眼中已噙满了泪花:“先生大恩,小人没齿难忘!”

沈愔轻轻扶起那胡玉成,笑道:“男儿膝下可是黄金,你可以跪君,跪天,跪父母,怎能轻易跪我沈某呢?”

胡玉成道:“沈大人是小人的再生父母,这一拜,您当得起!只是小人家贫,身无长物,却无以报大人恩德。”

沈愔道:“区区小事,乃我沈某份内之事,你不必太过挂怀。眼下我们更重要的乃是灭蝗一事。

郭望之点头道:“下官曾为此事忧心得夜不能眠,却仍未有良策,而今陛下派了沈大人前来助我,还望沈大人能为下官指点迷津。”

沈愔道:“沈某愧不敢当,只愿此次能不负陛下重托。”

麟德十六年六月,沈愔赴江夏郡灭蝗赈灾已达半月,与当地民众同心协力,剿灭蝗虫达十万多斤,赢得当地百姓的一片赞誉。

蝗虫虽已灭,但百亩良田仍是一片荒芜,大片土壤板结,竟已无法下种。沈愔见此情景,不忍上奏求归,便在江夏郡滞留了一个月,教当地村民掘井引水灌溉,滋养板结的土壤,不久那土壤已能播种。

郭望之与沈愔巡视着劳作在田间的村民,相视一叹:“可惜,这也终非长久之计。”

沈愔沉默良久,竟无言以对。

郭望之道:“朝廷的灾粮,还可支撑多久?”

沈愔道:“最多……不出一月。可我已在此停留了太久,是时候该回京向陛下述职了。”

郭望之摇摇头,叹道:“沈大人,你不能走。你看这些乡民,他们离不开你。”

沈愔望向天际的浮云,沉吟许久,不知在思虑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