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子慢慢的过,白寡妇第二天真的买了好多肉,让孩子吃了个够。老太太在那儿盼着白寡妇来家伺候自己。一大爷又连着两三天回来很晚。大茂爸随时准备蹲点儿。各家都各自忙碌着,没有闹出其他的事情。

李大妈也按部就班的上着班儿,在结婚的前两天男人又过来了一趟,送来了兔皮坎肩儿,还有大红上衣。

和村长叔打好招呼,在城里住一晚上,第二天下午再回去,好和媳妇儿一起过个小年儿。中午和媳妇儿吃了一个心心念念的小年饭后,激动的回家,恨不得现在就是结婚当天,直接能将媳妇儿带走。

虽然兴奋的很晚才睡着觉,但第二天仍然早早的起来收拾自己,还没等吃完饭就有帮忙接亲的人上门儿了。

整个院儿里突然间热闹起来,村长婶子热情的招待来的人,并吩咐着来人帮忙干活儿,还时不时的催促着新郎官儿快一点。

帮忙的人不断的夸着新郎儿,尤其是准备陪同接亲的人,不断的打趣儿着。

还有一个朋友为了帮忙接亲,还特意的请了天假,朋友小刘见时间差不多了,先到车上,把车预热一下,然后扯着脖子催大家赶紧上车。就怕声音小了,大家听不清。

车准备行驶的前,安排了一个人,特意放了一些鞭炮,在炮竹声中踏上了接亲的路。寒冷的清晨,挡不住男人那颗火热的心。

汽车伴着车灯的那点儿亮光和微亮的月色缓慢的行驶着,偶尔会传出男人夸媳妇儿的话,会惹的路人回头瞅瞅。

送走了接亲队伍,小院儿里的人在村长婶子的安排一下,有条不紊的忙着。

先安排是让几个人简单的做点儿早饭,顺便儿再烧一烧昨天临时砌的锅灶。

吃完了早饭大家又各自忙手里应该做的活儿,之后陆续有人将家里的桌椅板凳,碗筷之类的东西送过来。

这些也不是白借的,村里有不成文的规定,借东西的这些家回头可以端着一些折箩回去。

有人还出主意在西屋炕上摆两桌,很快的,被大家否决了。

甚至还有一个人说:“你是觉得饭不够香是吗,再来点儿味道。”

旁边还有人给他说个大拇指:“这话有水平。”

“啧啧,你家是不是今年把竹林给祸害了,有(太)多(笋)了。”

“够味儿。”

提意见的人说:“我这不想着外边儿虽然有棚子,但还是冷啊。为大家着想,为大家着想。”被说的有些抹不开面儿,手提到胸口略微的往外划拉两下。

反应慢半拍的还问问旁边的人是不是真的,小声的嘀咕着,有时间去拿点儿。

被人问的人也是无语了,深吸了一口气接着干自己的活儿。

何大清开始醒了一下,看着外边儿还黑着,蒙起来又睡了,这会儿天亮了,外边儿实在是太热闹了,实在没办法穿起衣服出来。

大家都热情的打着招呼,只要是临走前,特意跟村长婶子交代过,在场的人都听了一嘴。

有那热心的说:“锅里有热水,你先洗洗脸醒醒神,给你留的饭先吃口在忙。”

何大清自来熟的忙着,丝毫不把自己当外人儿,就因为今天做席,小年儿都没在家过,昨天下午赶着末班车带着闺女和秦大哥就一起过来了。

根本就没管自己那个傻儿子,并不知道自己的傻儿子,昨天是跟李姐一起吃的小年饭。

有的菜已经摘的差不多了,就有人问他要怎么处理,何大清端着饭碗在那边吃边指挥着。

昨天好多事儿都已经做好了,村长叔这边儿安排的人,慢悠悠的干着,时不时还晃悠一会儿。偶尔想起了什么,闲下来的人就被指使着干活去。

天边微微放白时,巷子里传来了汽车的声音,陪人解成放风的孩子,看到亮光的车灯,纷纷的抢着跑回去报信,还大声的喊着:“新郎官来了,新郎官来了。”

“新郎官开着大汽车来了。”

“接新媳妇儿喽,接新媳妇儿喽。”

嘴笨的孩子说:“大...大车来了。”

还能看到几个小子在那儿摆动的手。

因为昨天院儿里提前给过喜糖,再加上院儿里大多数都是一个厂的,李大妈人缘又还不错的,来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很多人从院子里走出来,细心的人还不忘提醒赶紧点鞭炮。接亲的车都快到门口了,放鞭炮的人不知去向。

闹轰轰中也不知道是谁将鞭炮燃了,围观大车的人才纷纷的让开,有那不怕的,还在那儿站着。

有那好奇的女人,急匆匆的出去看了一眼,又兴奋的跑回去李大妈家炫耀着。好话不停的冒。

连比带划的说:“啧啧,外边儿来了个大车来接亲,哎呀,车灯那个亮啊,你可真有福啊。啧啧。”

“真的。”

“那还有假,你没听孩子们在说啥。”

“真没想到...”二婚能找个这么好的。

还有人在心里想:这下院儿里可有热闹看了,啧啧,这老易那个一大爷...呵...白寡妇他俩...

这是有人来一句:“哎呀,别说了,赶紧的盖头呢,盖盖头啊,盖头在谁那儿呢”性子那叫一个风风火火的。

“来了来了,在这儿呢。”

急火火的从那个人手里把红盖头拽了过来,盖在了李大妈头上。

大家伙频频的往外望,等着新郎官儿进来,还有的人出了门口迎着。

女方就李大妈一个人,也就让亲近的几个孩子堵门口,新郎官儿从兜里掏出几个用红纸包的小红包递给了几个孩子,很顺利的将新娘抱上了车。

送走了接亲队伍和陪同的娘家人,大家伙才散了,各自回家,还不忘问几个孩子收到了多少钱的红包。

就听到几个孩子参差不齐的回着:“一毛钱。”

“对,一毛,一会儿我买糖吃。”

“我的被收走了。”委屈巴巴的说。

“我也想吃,妈,把钱给我。”边说还边跑到自己母亲旁边儿,拽着袖子要。

“没想到,还挺大方。”

“真舍得。”

“早知道我也叫孩子起来了。”

大家意犹未尽的聊着回家,饭桌上还不忘说叨。就凭这开着车来,就够这一片儿聊的好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