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顾家因为家里酿酒的缘故,还撒了些江米稻的稻芽,把四块注水的水田分出一块来种,自己种出来的江米也好少些成本钱。

这段时间沃了肥的土壤能保证芽苗的营养,上面盖一层土壤还能保暖,正是最适合生长的环境。

忙完育苗这个步骤,得等待七天左右才会长成秧苗,家里还有两块良田没有拾掇,又正好是种春小麦的季节。

顾芸就想着顺便把这里麦子的种植方法改改。

这里的麦子都是培好地,挖好坑,直接把种子撒进去。顾芸就让顾老爹把地挖出一道道沟壑,将麦种种在凸起来的土堆上,

种麦的土地要上松下实,这样堆起来的土堆正好是这种特性,每列麦子中间挖的沟壑可以用来引水或排水,不会让土壤太过干燥或湿润。

顾老爹听得是频频点头,拿起锄头就开干,顾芸为了锻炼身体,也开始帮忙侍弄田地。

王氏看了都频频摇头,觉得大郎撑不过两天。

顾芸心里却是下定决心了的,这身子骨差已经被很多人看不起,那她肯定得坚持下去。

匆匆忙忙过了几天,酿酒坊的地基也挖得差不多了,先前是想上山砍树,用木头做墙体,顾芸想着这里是酒坊,万一有个火什么的,整个房子就烧没了。

就想到了现代的水泥浇筑,这里没有水泥,但顾芸知道水泥如何制作,只需要将石灰石碎末、黏土和铁粉矿渣按比例混合就可烧制成。

这几样原材料都不难得到,石灰石在这里叫做青石,用钱就能买到的东西。

大青山上有大把的黏土,根本不愁。

铁粉矿渣镇上的打铁匠那儿也可以买到不少。

就是这烧制的场地怕是没有。

想了想,顾芸觉得麻烦些没关系,主打就是一个经久耐用。

于是让挖地基的人先停工,找一块边上的空地,挖些黏土来,先建个烧火的土窑子。

众人不明所以,这建坊就建坊,弄个土窑子做啥。

王氏知道儿子心里有主意,却也是疑惑的,问道:“土窑子用来做什么?”

“烧制水泥,咱们用水泥建坊。”众人听后还是搞不懂,啥叫水泥?

顾芸让人稍等片刻,又跑进书房,把土窑子的结构画了出来,对于烧制水泥,她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试试也无妨。

将图纸递给吴有家,她才说道:“你们先把土窑子造起来,等我把原材料运回来烧制以后,你们就知道水泥是什么了。”

接着又找王氏拿了银子,打算驾车去镇上,把该买的原材料买回来。

风风火火一通操作,让其他人忍不住跟着她说的话去做,好像做成了,有什么好事儿发生似的。

郑子衿知道顾芸要做水泥,内心暗暗咂舌,没想到他懂得这么多,这些知识放在这个时代,那可都是利国利民的。

她就只有个酿酒的本事,倒显得不是那么厉害了。

王氏看着大郎不熟练地驾车远去,不禁叹道:“这神仙就是大气,什么都教给我家大郎!”

顾老爹听闻此言,连忙追问:“上次就听你说神仙指点大郎,到底是咋回事儿?”

王氏神秘一笑,小声把顾芸那番说辞说给顾老爹听。

顾老爹听后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大郎变了这么多,是有神仙帮忙啊,看来以后格局要大一点,大郎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再说他败家了。

来到镇上,顾芸不知道哪儿有青石卖,还是先去找了陆掌柜。

陆清风几天没见顾芸,咋一眼还没认出来,揉了揉眼睛惊讶道:“你怎么变成个黑猴子了!”

顾芸这几日天天跟着顾老爹下地,穿着长衫也不方便,就又套上之前顾大郎留下的短衫,脸上也确实晒黑了些,倒也不至于变成一个黑猴子。

顾芸露出一口白牙,笑道:“陆掌柜,这不是每天下地干活嘛,黑点也正常。”

陆清风点了点头,干活不比读书容易,这才几天,干干净净的白面书生竟晒成这样。

知道她要买青石,便问道:“你种地要青石做什么?”

顾芸解释了一下,跟种地没关系,主要是想做水泥,用来建房子的。

陆清风状似明白地点了点头,给她指了去西市的路,那边有家铺子在卖青石。

待人走后,陆清风暗自琢磨:“水泥?水泥是什么东西?”

说着开始翻找起店内的书籍……

顾芸来到卖青石的店铺,一问价钱,还不贵,又都是青石渣,省去了破碎的步骤,直接安排了大半车。

又找了一家打铁铺,铺子囤了很多铁矿渣渣,这些都是打铁剩下的残物,虽说可以熔炼之后再铸成铁,但这种铁杂质太多不成气候,也都以便宜的价格买了一大堆。

装好东西,顾芸也不停留,扬起条子就把牛车往家赶,得亏今天车上装的不是酒坛,不然按她的赶车法,怕是要损失大半坛子的。

顾家院子里有个碾子石磨,正好可以用来把原料磨在一块儿,等土窑子建好晾干后,再把磨好的生料放进窑里烧制。

顾芸把原料按比例倒在石磨板上,又将黄牛套到石磨上,这样磨起来不费时不费力。

等磨完这些东西,天色也暗下来,土窑子在一行人合力下也造好了,不过上面的黏土还很湿润,得再晾几天才能用。

眨眼间就到了五月下旬,秧苗在一场细雨过后长势愈发喜人,比别人地里早撒种长出来的都还要好。

看到育苗地里绿油油的一片,杜刘冯许四家的人心里也都高兴,觉得是信对了人。

先前本就有些动摇,却没有跟着种的人心里也暗暗后悔,这几家今年的水稻产量要是真翻倍了,那自家可就亏大发了。

可再后悔也没用,稻种已经撒到旱田里了,农家人每年剩的种子就那么点儿,不可能再把地里长出的秧苗拔了重种的。

只等明年再看看了。

这段时间二郎的身体在王氏的照料下好得很快,现在已经能下地干活了。

顾老爹带着两个儿子一起下地拔苗插秧,杜刘冯许四家先不急,先看看顾家是怎么做的,学会了后面才好使劲干。

顾芸带了两根手臂长的竹竿,上面缠了细麻绳。

等把秧苗拔好装进提前编好的竹筐,顾芸便脱掉鞋子,撩起裤腿走到田里,把两根竹竿分别插在水田两头,系上麻绳绷直了。

开始背着竹筐在田里头示范插秧:“每行秧苗都要栽直,方便种也方便收割,每簇秧苗最好两到三颗,插秧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一截拇指深度刚刚好……”

一群人都默默记着,也有不少不信的好事者来围观:“苗子一行一行地栽,中间白白浪费那么多田地。”

顾芸听了也不生气,只是耐心解释道:“因为秧苗在生长过程中会分蘖,也就是根部会长出分支,如果之间不隔开间距,会影响苗子生长,也会影响后面的产量。”

示范完之后,杜刘冯许四家的人也自发背着竹筐来帮忙,干活惯了的人,纵使新学到的,照样做得很快。

顾家的几块水田,几家共招来十几个人,不到半天时间,就全部栽上了。

各家还商量着,下午再帮杜刘冯三家的秧苗插上,明天再一起去帮许家。

都是一个村里的人,你帮我往是常事儿。

等这两天把秧苗下田后,顾芸才想起来烧制水泥,先前好不容易晾干的土窑子被雨水淋润,现在好歹又晾干了。

酿酒坊早就挖好了地基坑,因为水泥还没弄好,就停工了一段时间。

她便迫不及待地让人把生料放进窑里添柴烧制,为了让里面温度更高些,她还特意让人在土窑外围安了个风箱。

漫长的等待后,土窑里的火终于熄灭,里面的温度还是不能让人把东西拿出来。

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顾芸才让顾老爹和顾二郎一起来开了窑,里面还尚有余温。

从窑里刨出许多块状的熟料,顾芸又安排上石磨,将熟料磨成细灰,这样水泥就制成了。

只不过因为工艺差,质感自然比不上现代精工制作出来的水泥,反正能用就行。

“这些灰真能建结实的房子?”顾二郎有些诧异。

“加入河沙,再混合水,等水泥浆固化之后,跟石头一样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