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文体之路 > 第六四二 第一堂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正常的组织中,它的人员配备应该是老中青三者有机结合的。

老年人的经验,中年人的沉稳、少年人的冲劲揉合交织在一起,这样的结构才是最完美的。

不过,在这间办公室里,大家的年龄都不算大,正是闯事业的关键阶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只有陈明亮是闲着的。

陈明亮还幻想过他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无数人赞叹的不是他英俊的外表,而是他渊博的学识。

甚至,还有些女学生发出了不切实际的师生恋的幻想,然后在陈明亮的厉声喝止下最终悬崖勒马。

一切都是想象。

他现在竟然无所事事!

陈明亮连自己想干点啥都不知道了。

想做点事太难了吧。

不得已再一次找到付校长。

“我想教学,可是现在没有多余的课程开给我。”

“这个事情不该找你们院长吗?”

“院长是同意了,可是这学期的课程都已经安排完老师了呀,实在没有适合我的位置。我过来找您是想看看咱们学校有没有那种选修课还没开始上的,给我安排一个,我先练个手。”

最终,一位历史系的老教授出门的时候脚崴了,只能到海口三亚之类的地方去修养几个月。

教一教历史也好,这是陈明亮的爱好。

说干就干。

陈明亮买来了全套的历史资料,而且天天泡在图书馆里,把两只眼睛都看红了。

中国历史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连续性非常好,而且留存文字记录极多,适合深度发掘。

不过,由于各类记录实在太多了,历史真实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反而迷糊了,尽情忽悠吧。

开个什么课题好呢?

陈明亮品三国?

人家厦门大学的易老师早就品过了,还是在央视品的。

陈明亮作为一名深度的历史爱好者,还是有些历史专业知识积累的,尤其是他爱上收藏之后,关于历史的认真更加深刻,知识也更加丰富。

仿照“晓说”和“嘟嘟”开一门自己的课?

陈明亮很快就决定好了一个新课题,一个关于历史上日常器物演变的课题,也算是寓教于乐了。

陈明亮谈历史!

也就是闲聊天呗,扯淡呗,谈呗。

任静就成了他最好的探讨对象。

尤其是最近她们人艺也在排练年度历史大剧--《蔡文姬》,讲的就是‘文姬归汉’的故事。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才女,一生坎坷,可以讲的点非常多。

正吃饭间,陈明亮开始提问:“任静女士,请问蔡文姬是‘嫁’于匈奴左贤王还是‘没’于匈奴左贤王,有区别没有?她的两个孩子究竟是谁的?匈奴人讲究父死子继,她的两个孩子有没有可能是叔侄关系?为什么蔡文姬和卫中道会没有子女呢,卫中道知道是自己的原因吗?”

任静哪里知道这个。

她更不知道的是,在陈明亮这里,蔡文姬其实是个辅助。

受到伤害时会有移速加成和回血,一技能和三技能会为自己和友方单位恢复血量,二技能可以使敌方单位眩晕。

“左三圈~右三圈~扭一扭转一转~人家也作萝莉控~”

......

半夜时分,正当俩人热情如火的关键时刻,陈明亮也会突然来上一句:“请问任静女士,同样都是交公粮,唐朝赋税中的‘租庸调’,明朝时候的‘一条鞭法’,清朝时候的‘摊丁入亩’各有什么联系,是继承发展还是另起炉灶?”

任静大叫一声:“陈明亮你大爷!不进来就滚!老娘架起的腿都酸了。”

任静读高中的时候确实是学文科的。

问题她就是一个五分熟都没到的学渣,要不然也不会学表演。

问这么个历史问题她哪里知道。

在兜兜转转的煎熬中,陈明亮上课的时候终于快到了。

任静和陈明亮已经分房睡一周多了,她实在受不了陈明亮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要找历史典故的恶习,净整这些幺蛾子也是不分时间地点。

今天第一天上课。

万里无云。

因为有雾霾,自然看不到云,甚至离开的远一点,连人都看不见。

陈明亮早早的来到办公室,嘴里还念念有词。

他已经把今天要讲的课程反复演练了好几遍,不过还是很紧张,简直比参加奥运会登上领奖台还要紧张。

为人师表。

陈明亮努力要做好一名大学教师的本分。

由于学生们都是学霸,陈明亮知道自己不能露怯,虽然这只是一门选修课,自己肯定还是要多加努力。

陈明亮的课放在了周一下午的五六节,在大阶梯教室。

刚吃过午饭,陈明亮早早的来到了教室里。

浓浓一杯枸杞茶,厚厚一本教案书,一支笔,一本花名册,这就是陈明亮准备的全部了。

上课时间已经过了有一会了,同学们才陆陆续续的走进来,毕竟只是一门选修课而已,大家都是来混学分的。

一看台上坐的竟然是陈明亮,顿时眼前一亮。

怎么是这个货!

陈明亮的表情很严肃,他先是看了一下学生名单,又暗地里数了下教室里的学生人数,明显数字凑不上。

名校的学生一样会逃课,尤其是选修课,大部分人都是抱着混一混的态度。

这门课已经开了两周了,陈明亮中途接手,但是学生们不知道啊。

陈明亮心里不平衡了,老子辛辛苦苦备课那么久,你们竟然还敢不来。

关门,放大招。

点名!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如果在自己的课堂上不点名,简直就不配为人师表。

课堂点名的传统延续已久了,这是课堂上不得不说的精华荟萃,每年每所学校都会发生可歌可泣的故事。

老师和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记录下来就谱写了大学发展的历史。

陈明亮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手段就是点名。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1917年的***说是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

放在现在,学生们的书还没读完,中华已经崛起了。

“陈独绣”

“到!”

“李大刀”

“到!”

“詹天右”

“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