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 第294章 升职与飞控试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老专家拿过纸笔写下一大串公式,递给李元。

“小伙子,你看看能不能计算这个?”

李元低头一看,是一个微分方程,轻松道:“没有问题”。

他已经预料到有今天的情况,所以让郝伟早已经编写好,微分、积分模块等常见数学模块。

现在只需要引用即可。

打开文件,边编写程序,边查找模块,然后直接引用。

十几分钟后,一个不算复杂的微分方程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

编译后,直接回车运行。

其通解的表达式出现在屏幕上。

老专家情绪非常激动,“能不能计算偏微分?”

“老先生,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需要编写一些基础数学模型”。

“太好了!”,老先生激动地和身边的人不断低声交流。

李元只听到:热传导、热扩散、热应力等等词汇。

最后,李元调出弹球游戏,大家顿时被吸引。

大家第一次看到,计算机可以出现动态图形。

看到这个,大部分人都有了各种应用方向的灵感。

有的人越想越激动。

。。。。。。

几天后,上级多次组织会议,最后确定继续由保密等级较高的700厂生产“开天”计算机。

主板pcb暂时由维修厂提供,原因是主板为4层pcb,当前其他工厂还没有这种工艺。

芯片由绵阳基地生产。

显示器由津门无线电二厂提供。

电源模块、键盘、鼠标等配件由700厂生产,整机组装同样放到了700厂。

700厂继续保留了“开天6501”这个名称。

从此开始,700厂开启一段神奇的历程。

为了保密,一直控制产量,只为特殊机构和军方提供新式计算机。

开天6501计算机正好赶上今年的国庆,是所有国庆献礼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

10月15日,许领导再次来到实验室。

“小李,今天有2个好消息宣布,你召集一下人手”。

几分钟后,所有实验室人员聚在了大厅里,显得有点拥挤。

“同志们,我代表组织向诸位宣布两件喜事。

第一件就是实验室主要人员职级变动。

李元同志,行政级别:正处,13级,工资标准155.5元;技术级别:副总工,3级,工资标准240.5元。工资按照240.5元发放。

龚黎明同志,行政级别:副处,15级,工资标准124元;技术级别:工程师,6级,工资标准154元。工资按照154元发放。

黄燕同志,行政级别:副处,15级,工资标准124元;技术级别:工程师,6级,工资标准154元。工资按照154元发放。

肖志武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7级,工资标准133.5元。

艾星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7级,工资标准133.5元。

毕延东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7级,工资标准133.5元。

刘杨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9级,工资标准102元。

郭俊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9级,工资标准102元。

王凯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9级,工资标准102元。

郝伟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9级,工资标准102元。

。。。。。。

其他成员都有一定的提升。

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新来的郝伟。因为他完成了至关重要的操作系统开发,属于破格提拔。

许领导宣读升级名单时,一阵阵掌声不断地升起。

“哇,主任也许是年纪最小的副总工了!”,技术员A感慨道。

“其实按照主任的成绩,评定一个学部委员也不逞多让”,技术员b有点抱不平。

“我同意你的观点”,技术员c赞同道。

。。。。。。

许领导双手向下按,“第二件喜事连我都有点羡慕,是一副题词”。

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恭敬地展开一个横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看着那熟悉的草书,李元脑子里顿时一阵轰鸣。

其他人看清题名后,安静少许,然后就是高亢的欢呼声。

大家拼命向前挤,想看的更仔细一些。

李元颤抖着手,把横幅接过。

他真想把此横幅占为己有,但是他怕挨打。

“刘杨,准备一块大玻璃,我要做一个大相框,把这副珍贵的墨宝保护起来。

就挂在这面墙的中央,确保每个人都能看到”。

中午前,这幅160*38mm的横幅便出现在靠北的玻璃墙围上。

每一个人都在横幅前面驻足看了很久。

这种行为,李元没有制止,因为他也是其中一员。

计算机成功研制,李元给大家放了三天假,连上周日,足有4天。

这4天,除了到街道王主任家里坐坐,剩下的时间,便是带着老婆孩子,在京都四处转转。

算是弥补这个阶段奔波、加班不顾家的歉疚。

随后的日子,李元没有再像过去那么忙碌,基本上朝九晚五。

飞控系统的样机已经开始实物测试,这次是由黄燕带队,郝伟是主力,他将根据试飞员的要求和测试参数修改控制代码。

龚师兄正带领着团队研究喷墨打印机。

李元制定了新的技术规划,所有人继续在自己的技术方向上进行深研。

适当的放松可以,但是不能丢掉心气和目标。

他要打造一个最为牛13的实验室,保证技术永远遥遥领先。

1965年11月初。

飞控系统地面调试完成,今天是正式试飞的日子。

好在天空作美,京都是个艳阳天。

一架全新的歼-6出现在基地的跑道上。

李元站在云梯上,探头看着飞机驾驶舱里的仪表。

此时的驾驶舱少了很多机械仪表,多了不少数码管。

指示灯全都换成了LEd灯,无论是体积,还是寿命,都远远高于以往的灯泡或电子管。

为了让试飞员适应这套全新的驾驶舱,实验室联合飞机厂共同开发了一套模拟驾驶舱。

试飞员在地面已经模拟三个多月,对所有操作和指示信息全都烂熟于胸。

此时,试飞员不断测试尾翼控制,发动机怠速状态等等内容。

半个小时后,试飞员道:“李工,一切正常,您就放心吧!”

“注意安全!”,李元嘱咐后,爬下云梯。

所有人撤离跑道,地勤人员不断给出一切正常的手势。

飞机慢慢滑入跑道,随着一阵爆裂的轰鸣声。

飞机急速向前,十几秒后,跳入空中,并快速爬升。

“地面,6501机一切正常”,一阵沙沙声后,传来了试飞员清晰的报告声。

“地面收到,请按照试飞流程展开”。

“6501机收到”。

然后,飞机便在空中展开各种试飞动作。

常规项目很快完成,下面是最为危险的特种项目:最大速度、最小速度、空中停车再次启动、失速边界等等。

地面的所有人都紧张地握紧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