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现在在乡君手上,以后她想回乡住几天,就会在这待着。
等过了冬天,开春之后,荆南乡君府就会开建,不用等到秋日,就能搬进。
安乐长公主带着记下的书册回京,公爷还要等到荆南乡君府建成,就在荆南县置办了一个宅子。
整天不是待在宅子里,就是纵马进山打猎,完全不理三十二皇侄,只偶尔上门,与乡君说话。
乡君这边,经历了短暂的慌乱之后,在梅兰竹菊桂的帮助下,家里就井井有条,所有人各司其职。
理顺后的第二天,荆南乡君就派人将自家人接来见面。
兴金侄孙站的远远的,不敢靠前,其余侄孙也没有底气。
姑奶奶在公主那儿待了一个月,跟着沾了公主的贵气,现在看着,就跟乡下普通妇人完全不一样。
她身上那身衣裳,有花有草的,还挂了东西,家里今年辣椒园所有的收入,都买不起。
听说姑奶奶现在是乡君,大刘乡还没有出过乡君呢,整个荆南县都没有乡君。
按照兴金侄孙的理解,这乡君,跟公主相比,也不差什么。
只不过一个是皇帝嫡亲的女儿,一个是皇帝封的外边人,都是一样的身份高贵。
“都过来坐吧,我又不是吃人的猛兽,一个个站那么远,这才伤了我的心。”
荆南乡君一开口,大家都知道,她还是那人。
家里的小辈早就念着来看祖祖,这会儿一窝蜂的都围上来。
荆南乡君知道,自己现在身份不同,与家里人终究有了隔阂。
不过他们心中还是念着自己的,跟自己是亲近的,不过是身份上的落差,让他们不敢接近。
看着还拘束的众人,就让宫女太监们都下去,只留下熟悉的梅兰竹菊。
摆出瓜果零嘴,上了茶水,大家吃着聊天,会轻松很多。
说着说着,兴金侄孙也有了笑的模样,看来是放下了,荆南乡君放下茶盏,说到正事。
“这次找你们来,是想说一个好消息,之前圣上的圣旨上写了,将荆南划为封地。
我一个妇道人家,别的做不了,只许诺一件事,我还在一天,咱们家就不用交赋税。”
听到这话,众位侄子侄孙反应各不相同,只有一点,都陷入震惊、狂喜和不敢相信中。
小辈们的反应,在荆南乡君的预料之中,朝廷收税古来有之,逃税、偷税是重罪,谁也不敢在这上面做文章。
之前县令过来,询问明年荆南县税收之事,说要不要给大刘乡免税三年。
当时荆南乡君问个中缘由,县令便说,每年税收,部分留下用于荆南县,其余都是上交。
现在荆南县税收归为乡君,可别乡里免税,是在便宜之中,不算违规。
大刘乡免税一事,荆南乡君让县令不用再提,她对大刘乡可没有那么深的感情,独给自己娘家一脉免税。
这本就不是出格之事,乡君关心自己娘家,县令当然不会多说,当时就应下了。
除了这个,其他税收荆南乡君都没有动,让县令按照旧例。
大家还没反应,荆南乡君开口嘱咐,这事,让他们回家消化吧。
“那些粮食,种了自己够吃的就行,卖粮食赚不了几文钱,但是,不许出去买粮食吃。
今年的辣椒卖的好,家里辣椒园得了头彩,以后把更多心思放在这上面,安心种辣椒。”
有句话花婆婆没说。
‘你们一步一个脚印,不贪多,不求快,十年二十年,咱们家说不定还能出个当官的。’
不用交税,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大家都不敢相信,还是荆南乡君反复跟他们说了,这才应下来。
兴金侄孙请姑奶奶让识字的小兰把这句话写下来,以后就是族训。
姑奶奶说的不能出去买粮食这件事,大家都没放在心上,庄稼人哪有出去买粮食的,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拿到小兰写的条子,兴金侄孙扭扭捏捏的说了一件事。
“姑奶奶,咱们刘家祖坟冒青烟,多少代才出您这么一位。
我想着,在族谱上单开一页,给您写上,这事,大家都同意了,您看可以吗?”
家里无论男女,都是上族谱的。
外来媳妇儿,也是连名带姓的,写在族谱里。
现在,族谱就在兴金侄孙手上,他想着,给姑奶奶单开一页,也让后世子孙跟着骄傲。
这事是现在的乡正大人过来找他,他才想起到的,乡正大人想把乡君的事情写入乡志,来询问刘兴金的意见。
这是好事,刘兴金不敢给姑奶奶做主,就说要问问姑奶奶再回话。
正巧家里有孩子出生,在记族谱,想到了这事,先是跟家里弟弟们问了,才找姑奶奶说。
族谱单开,乡君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她本来想着这个世界,功德是难得之物,这么些年做好事,也只有七点。
没成想,这个世界的功德与别的世界不同,它有另外的评定方法。
在封为乡君时,就感应到一大波功德入账,打开一看,功德增加近两百点。
现在有机会族谱单开,说不定又有功德进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荆南乡君转身吩咐小菊。
“你去支点钱,我想在家里建个祠堂。祠堂旁,起几间房,请个先生给大家教教书。
以后大家心里有落处,孩子们有机会识字,以后也能写自己的名字。”
这就是投桃报李,对于荆南乡君来说,算得上相互成就。
血脉亲缘是断不了的,因为乡君封号,与家里人隔了一层,只能从别的地方补起来。
乡君说的建祠堂和修族学,这是影响多少代的好事,也是多少老人一辈子的梦。
孩子们当即就被压着给祖祖磕头,谁也没想到,地里刨食的人家,还能有读书的那一天。
虽然说读书做不了官,但是那些当官的,都是读书的。就连县里补衙役的缺,都是要求会读书写字。
兴金他们,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还是家里唯一一本书上,一代代传下来的。
据说是朝廷刚立的时候,上面发的,那时候,还让人学字来着。
别家这本书可能丢了卖了,只有家里,一直是上一辈教下一辈,兴金认识的字,刚好够做里正,学字的时候,就照着画。
现在能有祠堂和族学,每个只有两间屋子,也意味着,家里以后是真的要兴旺起来。
祠堂和族学的事,荆南乡君找县令说了,专门批下来一块地,这事盖棺定论。
乡亲们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酸的不行,村里前不久才死了人,谁也不敢乱说酸话。
公主说杀人就杀人,花婆婆是乡君,听说身边的丫鬟都有一个做了女官,谁也不敢说她。
现在大刘乡就只有两个最出息的人,一个刘有学跟着公主去了京城,一个花婆婆,大家也攀附不上。
只能对着乡的娘家人使力,刘兴金他们突然发现,大刘乡处处是好人。
有实在酸的不行的人,暗搓搓挑拨离间,大家没信,也没有要求湘君带家里出去。
在家老老实实的看着辣椒园,现在不用交赋税,那就是赚多少是多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样还不能赚钱,谁也不相信,姑奶奶有自己的生活,做小辈的应该学会不添麻烦。
知道今年冬日,是姑奶奶在大刘乡过的最后一个冬日,小辈们想着,要跟姑奶奶亲近。
家里一些长辈认为,自己这么大年岁,还在姑奶奶面前撒娇,面子上过不去。
就在家教着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去祖祖面前尽孝。
荆南乡君现在彻底没有了生存的烦恼,光是乡君每年的俸禄和各种东西就够了,还有荆南县的税收。
少了生存的压迫,就想着让县令给自己找了个会识字的女先生,跟着学文断字。
安乐长公主知道小菊识字,走之前说好,会给自己写信。
自己明面上可是个睁眼瞎,可不能拖了公主后腿,识字也好,这个世界已经有过前辈,一定有很多有意思的书。
于是,县令得到乡君请求,想找两位先生,一个男先生,一个女先生。
这事被县令报给了皇妹,得到信的安乐长公主,随口与父皇提了一句。
“哦?这么看,也是个好学的,荆南乡君,我记着,今年不到七十。
听你说,她身体健壮,如此,也还不晚,这是好事。”
当今来了兴致,随手指了一个女先生过去,这是给安乐做脸。
明年与胡国谈判的事,被十二皇子抢去了,圣上知道安乐肯定心有不满,在小事上给足了优待,用作安抚。
父皇给了这么多用作补偿,安乐长公主知道,自己再闹,就是不懂事,只能吃了这个暗亏。
父皇赐了女先生,安乐长公主就把自己身边一位老学究送去乡君那边。
这位老学究有些迂腐,无儿无女,孤苦一人,年纪也大了,去做个族学先生,正好养老。
乡君是个宽厚人,他家里小辈也都良善,如此看来,不算委屈了先生。
开春之时,乡君这来了两位京城的先生,其中一位还是当今钦赐,这就让乡君受宠若惊。
第二日,荆南乡君就让侄孙们过来,领老人家回去,住在自己原来的小屋,等宗祠和族学建好,就开始教书。
跟着两位先生一起来的,是安乐长公主亲手写的一封信。
女先生被送过来,就没有回去的可能。
她来之前,被安乐长公主教过规矩,知道自己唯一的主子就是荆南乡君。
这会人一到,就直接认主,嘴里一直在表忠心。
“文先生请起,你这是折煞我了。”
叫起了文先生,乡君就让她帮忙,看看公主信上写了什么?
小菊识字,梅兰竹菊桂可以共享技能,正经识字的话,乡君身边就她一个文盲。
她只能用【语言、文字转换器】看懂文字,不能看字。
一屋子认字的人,让文先生来读信,这就是一个考验,一个小小的试探。
公主与乡君的信件,这样机密的东西,文先生要是读了,以后就没机会下船。
被安乐长公主找过,文先生没别的想法,见乡君如此相信她,原本得了公主吩咐的文先生,更忠心。
乡君看重,文先生做出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表现,应下这一件差事。
安乐长公主的信件,被小兰检查之后交给文先生,厚厚的一打。
公主的字写得极大,字大如斗,满满当当一张纸上,不过二十来字,一封信占了几十张纸。
里面写的都是最简单的字,文先生之前还没见过这么通俗易懂的文字,就像三岁小儿所写。
看来,安乐长公主与荆南乡君感情甚笃,自己运气不错。
按照公主信上说的,三人被押送进京后,遭受二次审讯,现在身份已经明了。
其中两人,与敌国皇室关系匪浅,还有一人就是敌国皇上亲子。
那位是爱招摇的人,战场上露过面,不少人认得,一下就断明了身份,这是送上门来的把柄。
两国打了十几年,劳民伤财,迫于压力,不宜兵戈相见。
周围小国虎视眈眈,再争下去,有宵小趁虚而入,就是个两败俱伤的后果。
索性鸣金收兵,共修和平。
以往每次盟约,都是绥朝给胡朝粮食美酒美人,现在有了这三人,攻守之势异也,这三人性命可换边境最少十年和平。
公主的信上说,刘长庚和刘有根二人跟着胡朝王姬几十年,而且是父子共侍一人。
在胡国几十年,没有个明面上的身份,绥朝作为他们的娘家人,准备给他们争一争。
一旦胡朝承认了两人身份,当今会给荆南县君身份向上抬举。
这就看刘长根和刘有根二人在那位王姬心里的地位。
圣上的想法,乡君身份总会压他们俩一头,安国二字封号,届时会跟着一起下来。
安乐长公主遵循父皇的暗示,去信给皇父,让他将乡君府建大些。
一步到位,就建一个五进的荆南乡君府,免得以后还要加盖。
信上,安乐长公主简单的给乡君介绍了那位胡朝王姬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