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得不佩服擦脚布们的作死精神,那真心是一直在作死很难被超越。对于波兰人的作死精神,李晓峰只能说nozuonodie,愿意作死你们就去作吧!

不过为了防止作死的波兰人连累苏联一起倒霉,从1939年10月开始,由总政治部牵头,开始了对明斯克军区的整风运动。之前在斯大林倒台时,该军区从司令到政委一直到参谋长整个班子几乎全部波及进去了,可以说整个班子面临全面的换血。

为了稳定人心,也为了尽快地恢复明斯克军区部队的战斗力,也只能快刀斩乱麻了。10月15日,沙波什尼科夫调任明斯克军区司令,布尔加宁任政委,开始全方位的调整军区的人力结构。一大批参与了斯大林谋反的军官被调离岗位,仅仅军一级的领导就倒下了十几个。

当然,也不是所有斯大林集团的军官都被调走了,也有一部分留了下来,比如巴格拉米扬,比如格列奇科。这两位当年的官职虽然不算高,但也能算是斯大林集团在军队的中的中坚力量。按照斯大林当年搞大清洗的路数,这两位绝对是活不下来的。

好在这不是大清洗,对于他们这种“陷”得不太深的军官,还是以挽救为上。当然。要说仕途完全没有影响。那也是不可能的。之前已经成为正师职或者副军级领导的他们,被降级留用了。分别成为了师参谋长或者副师长。

当然,军官的调整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军种的调整,早就看第一骑集不顺眼的图哈切夫斯基这回可不会客气,几乎将红军的骑兵一刀给切没了,三巨头时代的十三个骑兵师仅仅留下了三个(第一、第二和第四骑兵师)其余的一律解散,改造为摩托化或者机械化部队。至于那些马儿。炮兵还是用得上的。

作为仅存的第一骑兵军军长,朱可夫对这样公然打压第一骑集和伏罗希洛夫布琼尼嫡系的做法是万分不满,暴脾气的他傻乎乎地给军委写了一封信,表示了强烈地谴责。

不得不说,有时候朱可夫是不识时务的,后台大老板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都倒台了,第一骑集就是后娘养的孩子,别说打压,打死都正常。更何况图哈切夫斯基的理由还十分充分:在未来战争中骑兵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这个结论是军委普遍认可的,朱可夫一个区区中将小军长干逆时代潮流而动。这不是找虐吗?所以图哈切夫斯基分分钟就教他该怎么做人了,撤销了他第一骑兵军军长的职务。让他立刻前往刚刚成立的红军军政大学学习。

这个红军军政大学是干什么的?别以为是培养政工干部的机构,这个大学其实是个改造机构,相当于劳动教育。其教育的对象就是犯了错误的红军指挥员,这是李晓峰专门建议成立的对斯大林集团的军事成员进行再教育的机构。

不客气地说,进这所大学学习的都是斯大林系统的人,属于用来专门安置那些错误不是特别大但暂时不适合留在领导岗位的指挥员的机构。

所以去红军军政大学的干部,一般都不叫进修,而叫学习,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实这还是图哈切夫斯基高抬贵手了,原本按照他的意思是准备杀鸡儆猴的,正等着有斯大林系统的出头鸟窜出来好收拾那么一两个。还是李晓峰给朱可夫说了情,这才给未来的元帅大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好在朱可夫也不是真的傻,很快他就明白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第一骑集已经完了,再也不会有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为他们撑腰,他们再也没有狂的资本,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在红军军政大学,朱可夫倒是不孤单,老上级铁木辛哥也在这脱产学习,老哥俩见面之后是别有一番唏嘘。当然,他们算是走运的,有些人连学习的机会都没有。比如说库利克,这位曾经的察里津炮王被认为是斯大林反党集团的核心成员,直接参与了刺杀列宁的阴谋,经过秘密审判,被判处死刑。

说实话,在1939年的末尾,不光是明斯克军区发生了大动荡,同样发生动荡的还有中央军委。斯大林的惨败也导致了军委的权力结构重组。伏龙芝依然是军委主席,斯维尔德洛夫是副主席,原本按照托洛茨基的想法,作为国防人民委员的图哈切夫斯基也得是副主席。不过这个提议遭到了小斯的强烈抵制,最后不了了之。

根据这一轮调整,中央军委的成员被从法律上确定了下来:军委主席、副主席,国防人民委员及副委员,以及四总部的正副领导和总参谋部下属的三个作战部部长。

说实话,结果出来的时候,老托真心是无语了,原本他是想尽量多往军委塞人的,以为除了图哈切夫斯基和他之外,怎么地也得再多占一两个名额。结果呢?确实多占了两个名额,总装备部副部长哈列普斯基和陆军作战部长亚基尔当选了军委委员。可是最关键的,他本人被一脚踢出了军委。

作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和党的总书记,托洛茨基在军队中没有其他职务,自然的出局了,仅仅获得了一个军委候补委员的蛋疼资格,同样获得这一资格的还有苏维埃主席鲁祖塔克以及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候补委员仅仅只有发言资格,但是没有表决权利)。反正托洛茨基觉得自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过谁让这是集体的决议,他想反对都不行!

按照军委的新章程。军委每个月将至少召开三次全体会议。由军委主席主持。讨论红军的最机要事务。不过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增开临时会议。会议上通过的决议即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令,通过国防人民委员令和总参谋部训令的形式发表执行。

其中,红军总参谋部是国防人民委员会首席代表,除了管辖红军的作战、训练以及教育部门之外,还将负责红军的战略和作战计划的具体策划工作。

为了更好的统筹、动员以及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红军的军区重新进行了统一划分,将原本的16个军区和两个方面军(波罗的海方面军和远东红旗方面军)替换为五个大军区。这个五个大军区分别是:莫斯科中央军区、克里米亚高加索军区、中亚军区、远东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

这一改革重新梳理了红军的指挥体系。指挥体系调整为:军委大军区方面军集团军军。其中原本的16个军区直接转化为16个方面军。比如前面提到的沙波什尼科夫,上任之初还是明斯克军区司令,改革之后就是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员。

这一调整意味着红军从和平状态向战争状态的转变,其中新的大军区更像是某个战略方向的司令部,拥有统一指挥军区内部一切兵种的权力,避免海陆空三军之间的扯皮倒灶的破事,意味着红军向合成化部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当然,这种改造中也不光是好消息,坏消息也有一堆。首当其冲的就是装备问题。哪怕经过李晓峰的努力,苏联的工业化进程比历史上快。工业能力也比历史上强,大量的新式武器装备也提前进入红军服役。但是必须要看到苏联的工业基础还是薄弱的。爆发式的快增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装备的质量相当的不稳定,技术力量雄厚的老厂生产出的产品跟1929年之后新建的新厂生产出的产品截然不同。相当一部分新厂工人和技师技术水平差,经验又不足。比如车里雅宾斯克的坦克装甲车辆生产厂生产的b2柴油机及变速箱,寿命普遍只有哈尔科夫那边的三分之二。

更可怕的是可靠性真的毫无保证,比如乌克兰方面军机械化步兵19师反映,变速箱平均无故障周期只有区区十个小时。在1939年组织的一次野外拉练中,刚刚跑了三十公里,该师一半的坦克不是趴窝就是抛锚。剩下的那一半也是走走停停,五十公里之后,又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因为发动机过热或者变速箱滑油耗尽停了下来。整个一百公里拉练下来,仅仅只有六分之一的t-34坚持到了最后。

请注意,这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根据乌博列维奇走访部队的统计结构,全军已经服役的2000辆t-34中,完好率仅仅有35%。绝大部分t-34都饱受变速箱故障困扰,坦克兵们只能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凑合着用。

当时乌博列维奇很无奈地向军委承认:“t-34坦克的性能是先进的,但是因为过于先进,而我们的工业能力有限,导致了一系列的麻烦。其中变速箱的问题最为严重(哈尔科夫和列宁格勒产的变速箱其实也相当的凑合,可靠性和寿命不咋地,只不过车里雅宾斯克的更糟糕而已)。从技术部门的反馈看,彻底解决变速箱的问题,需要时间,恐怕一到两年之内都不会有大的改观。总装备部经过充分地研究和讨论,在现阶段唯一能给出的建议是:给每辆t-34配两套变速箱……”

这个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实是有够蛋疼的,不过这也不能怪乌博列维奇不是,工业水平摆在这里,他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变速箱的问题,比如北方工业生产的t-54就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可靠性和寿命虽然没办法跟欧美的同档次产品相比,但是比苏联还是强了一个层次的。而且北方工业为了这次世界大战做了充分地准备,花费巨大的财力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工人技师。而且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也足够强大。完全可以提供给红军更好的产品。

那总装备部为什么没有大规模采购呢?原因很简单。一个是面子问题,毕竟北方工业是芬兰的企业,堂堂大苏联连撮尔小国都赶不上,这也太丢人了。其次,乌博列维奇还是想给国内更多的机会,机械加工这个坎必须得迈过去,诚然北方工业现在能提供更好的产品,但总不能让苏联完全都用北方工业的产品吧?受制于人是什么后果。乌博列维奇太清楚了。

所以,他宁愿现在痛苦一点,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也要拉升国内机械加工的水平,从长远来看,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应该说乌博列维奇还是很有远见的,正是因为他的坚持,因为他给了国内机会,咬牙撑过了这个阵痛期,才让苏联的机械加工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这还仅仅是装备这一项的问题。和装备上的问题相比,更严重的是苏联糟糕的人口素质问题。虽然从建国开始。在列宁和托洛茨基的坚持下,开展全民教育和扫盲工作。但是时间毕竟还是太短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想要彻底扭转这一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整体而言,红军战士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再加上种种俄国式的陋习,比如说酗酒,再加上战斗种族的暴脾气。反正红军战士们跟德国鬼子相比,显得很糙。尤其是为了备战,从1938年开始红军进行了一轮大规模扩充,从100个师的规模滚雪球一样扩充到了300个师,这种爆发式的扩充,虽然数量很客观,但战斗力真心是没办法说。

根据特里安达菲洛夫的观察:“新扩充的部队几乎没有多少战斗力可言,绝大部分战士仅仅接受了三个月的最基本军事训练,仅仅会走正步会打枪……至于基层指挥人员,因为快速扩充,其素质也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排长和连长都是刚刚从军校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只具备有限的军事素养,而且没有多少战斗经验……至于中层指挥人员,他们的经验没有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经历过国内革命战争的老兵,他们不惧怕打仗,甚至对未来的战斗充满了期待。但他们也不是尽善尽美,他们对于战争的理解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革命战争的层次,缺乏对新技术条件下战争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并且相当一部分中层指挥员存在文化素质低、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的问题……”

按照特里安达菲洛夫的说法,必须对这些问题立刻采取措施,不管是采取突击培训还是以战斗学习战争的方式,都必须马上开展行动!

不光是装备和人存在问题,苏联对于战争的准备其实也是存在问题的,通过近四个五年计划,苏联在煤炭、钢铁、石油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沙俄留下的短板太多了。

经过四个五年计划,苏联在很多领域数量上确实非常可观,但是精细化的程度不足。比如说石油工业,苏联的勘探开采和加工水平跟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比如说汽油,苏联的汽油杂质多辛烷值低,导致苏联的汽车和飞机发动机寿命低、出力小和能耗大。这也是为什么苏联从国外引进的先进发动机国产化之后性能普遍要低于原版的原因之一。

不光是汽油,对航空工业至关重要的铝土矿上苏联也很跛腿,最初苏联几乎没有大型铝土矿,航空铝材大部分都要进口。后来好容易通过勘探找到了大型铝土矿,但立刻又面临一个蛋疼的问题,电力不够用。

第聂伯河水电站其实就是为了炼铝和炼钢准备的,但是它建成得太晚了,1939年才建成。也就是说1939年之前苏联的炼铝工业处于半跛腿状态。二战中苏联为啥有那么多“木头”飞机?真以为是木头加工容易以及苏联木头多的原因?主要是乌克兰沦陷了,铝土矿和水电站都没了,炼不了多少铝,只能拿木头凑合!

此时的情况也差不多,截止到1939年,李晓峰一直通过美国渠道大量的进口航空铝材,这才将将满足了红色空军日益膨胀的需求。而在德国占领西波兰,苏联宣布中立之后,美国突然打着维护世界和平限制军备竞赛的无耻借口宣布控制航空硬铝的出口规模。

更气人的是,美国人将航空硬铝当成了限制出口物资,却管都不管石油出口的问题,让石油缺乏的日本随便进口美国原油,让日本的战争机器可以充分地运转。

美国人的无耻行径给苏联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也就是第聂伯河水电站建成了,才没有让苏联的航空制造业立刻无米下锅。不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托洛茨基也显示出了极大的魄力:“从1940年开始,两年内,我们要建成至少三座大型炼铝厂,彻底地解决航空铝材的缺乏问题……配套的电厂完全可以搞大一点,我国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不必完全依赖水电炼铝!这项投资我认为优先级必须最高。专款专用用最快的速度办好这件事!”(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xuyiqing1985、sabcdefg、去死团团员、星木石、agz00025、假面天使555和尤文图斯同志!--1h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