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鉴宝秘术 > 第三五八三章 洋古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还有些好东西,不过可能在你的印象中应该算不上古董,你想不想看看?”

见张天元对自己的藏品不太感兴趣了,斯蒂芬·贵诺急忙说道。

“不是古董的收藏品?究竟是什么啊?”

张天元还真有点好奇。

像斯蒂芬·贵诺这样的有钱人,收藏的东西,一定不简单吧。

“还真是独特啊!”

张天元跟着斯蒂芬·贵诺来到了他的秘密收藏室。

这里的东西,才是他喜欢的。

真得是什么都有啊。

洋古董集散地。

这是张天元对这里的评价。

俄罗斯的大门、美国的松木楼梯、德国的木质吊扇、英国的壁炉、日本的手提保险箱、法国的座钟、意大利的柚木衣柜……

这些东西,张天元以前在国内一家私人博物馆就见到过,当时就觉得很新奇。

因为它们都是100年前,在津城租借地内“洋人”们日常使用的东西:有的在拍卖场上可以创造天价;

有的造型奇特令人匪夷所思;

有的已成为全球孤品独此一件……

这些“洋古董”如今都静静地被摆放在津城某个私人博物馆内,让每一个来此参观的人通过这一件件物品,回味上世纪初期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那段历史;

体会当时中外达官贵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

惊叹100年前那些有钱人生活的精致与奢华……

张天元当时应邀去参观这个博物馆的时候,正好碰上两位日本游客在参观这个叫五大道博物馆的私人博物馆,他们尤其对于100年前日本的电风扇和樱(花)木屏风感兴趣,因为这两样东西今天就是在日本也属罕见。

“这就是收藏的魅力所在”,博物馆的馆长说,“通过一件东西,就能留住一段历史、一段时间,让人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无论是在国内居住还是出国旅行,这位博物馆的馆长都习惯住在有木质地板、楼梯的房间内,行走时发出的“咯吱”作响的声音,就能让她白天因为生意忙碌奔波的心绪立刻平静下来。

这也成为她收藏大量各式木质楼梯的全部理由:“其实,100年前的声音也是可以收藏的”。

在样式、功能纷繁复杂的各式古家具中,梳妆台永远与女性有着最直接、最亲密的联系,但由于收藏者群体中多为男性,因此普遍受到冷落。

这位馆长喜欢收藏梳妆台,尤其是柚木质地、配有大镜子的那种。

现代人有时候往往过于相信今天的科技和工艺水准,认为古董中“昨天”的科技含量一定不如“今天”,但当你看到一面镶在100多年前制作的梳妆台上的镜面时,你会惊讶的发现:那面镜子至今仍光洁如新、反射效果丝毫不变形一一今天的大衣柜镜子,谁敢保证5年内毫不变形?

闲暇时,这位馆长常常会坐在自己收藏的梳妆台前,抚摸着隐隐散发着香气的柚木台面,想象着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在天津的租借地内某一个房间内,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曾经面对这面今天仍然如新出厂般明亮的镜子……

当然,这是馆长聊天的时候透露给张天元的,具体过程,张天元并未见到过。

但是对于那些古董,张天元真得非常感兴趣,也曾想过自己也能搞一套,只可惜一直都没那个机会。

女性收藏者独特的品位还体现在这位女馆长对于门的喜爱。

“一扇完美的门的设计,一定是与它的整个建筑设计融为一体的,比如,外门常常是厚重的,内门往往是轻巧的,而女性闺房内的玻璃门则会添上腰线。”

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习惯性地先去关注一座建筑物的门,通过那一扇扇门,就可以窥测出整个建筑物的前世与今生。

在津城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锦城道、山城道、常城道、理城道、睦南道及马场道为名的五条街道,津城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这里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英、法、意、德、西班牙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

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

其中风貌建筑和名人名居有300余处,被公认为津城市独具特色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但是,建筑物里面的“生活”展示却成为五大道上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缺憾一一光有建筑而缺少当时人们生活的痕迹。

女馆长收藏的这些“洋古董”,恰恰是弥补了这种硬件下的文化软件的不足。

她正式的收藏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了,第一件藏品是红木古家具。

有一次,在一家古董家具店内,豪爽的店老板卖家具时捎带手送给了这位女馆长一些老照片。

回到家中,当她翻看那些老照片时,不仅为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场景所深深吸引:原来今天所谓的“时尚生活”,无非是在简单的“模仿、复制”当时的生活。

但是,光有照片显然是不够的,重现昔日五大道租借地生活更具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是那些“物品”:带逃生暗道的壁炉、手摇唱机、民国门铃、三眼吊灯、珐琅彩座钟、结婚陪嫁用的屏风、帽架、西腿椅……于是,这些“洋古董”便一件件地进入到了这位女馆长的个人收藏之中。

在古董收藏领域中,残缺美历来被奉为一个极高的审美层次,但在这位女性收藏家眼中,古董收藏也可以追求完美。

比如座钟,100年前的那些西洋座钟,除了必需的实用计时功能外,工匠们还给予了座钟大量的艺术欣赏功能,往往一种样式的座钟仅生产一件,甚至比瓷器等艺术品更加纯粹。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来,国内古玩店开始打破只面向外籍人士销售的禁令,她立刻就相中了里面的两座法式座钟,尤其是其中的一座12柱珐琅钟堪称国宝。

它曾经的主人是津城的一个军阀,同样近似的一座12柱珐琅钟存在故宫里,但品相略差。

毫不犹豫地,在20年前,这位女馆长花了3万元“巨款”买下了这座完美的12柱珐琅钟。

半年后,有人提出拿一辆当时津城的“豪车”、12万元的“桑塔那”交换她的12柱珐琅钟,她婉言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