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鉴宝秘术 > 第三五七三章 精神漏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类人,从来见不着他们淘换东西,可是,他们还专爱写捡漏儿的文章。

他们和收藏者不同的是:

藏者写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淘换来的,只不过是为了文章的发表,把买卖价格之间的距离拉大了,夸张了,属于收藏修辞学范畴;

而这类人的捡漏儿,没有夸张,也没有忽悠,他们的东西本来就一分钱也没花,卖多少钱都是捡漏儿。

捡漏儿不过是市场运作的一部分。

这类人,张天元还真见过几位,那叫一个牛,你说什么,他们都能给你捡来漏。

苏哈托就是这么一位,“苏哈托”是他的外号,这小子比他们那帮人都精,现在早就不干这个了。

当初为什么叫他苏哈托?

他姓苏,“哈托”是形容他干活的时候,哈着人家的劲儿,别人还真拿不好。

他接的第一单活,是他自己在旧货市场上“哈”来的。

本来人家根本就不认识他,他一连“哈”了好几个摊,听到的都是“您往前边看看,说不定有需要您的。”

当年,他刚出道的时候,一上来就问人家:“需不需要给您写点什么?”

多傻呀!

人家没把他当神经病就不错啦。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单活是在一个夏天,顶着大太阳,满头大汗地走了好几家古玩店。

最后还是一个看店的老太太,看这小伙子挺可怜的,说:“小伙子,进来坐吧。你说你要写什么?”

苏哈托说:“我想跟您借点儿东西,回去写。”

老太太犹豫了,万一要是个骗子呢?

苏说:“大妈,这么着,您就借给我一件不值钱的玩意儿,我写完了,就给您送回来。我的身份证可以压您这儿。”

也许是老太太心软,也许是他心诚,借回了一只青花瓷墨盒。

一个晚上,他就出手了好几篇《青花瓷墨盒捡漏儿记》,满世界一发,第二天就把东西给人家送回去了。

老太太一个劲儿地夸他,人真好,真实诚。

没出俩月,老太太就找他,说有人要找他写,看来真有人到老太太那“捡漏儿”来了。

渐渐做了几十单这种捡漏儿活,知道他的行里人都管他叫苏托。

每写一篇,东西一定要送给他。

慢慢地他也了解了古玩这玩意儿,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价格。

他就根据这一点,按价论价。

他现在专给古玩商做策划,然后找人写,“写这类东西,对于爱动脑子的人来说,是件苦差事,不如忽悠策划合算。跟人一说,有档次,容易见效果,又来钱。”

外行人不知道捡漏儿是个什么概念,张天元认识一个叫刘一手的,又一次去了他在潘家园的古玩店。

刘一手手里正把玩着刚刚从市场上淘换来的一只“汉代”玉猪。

之所以把他这“汉代”俩字打上引号,倒不是张天元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是他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玉猪是什么玩意儿,而是因为“汉代”在张天元心里,有一种近乎崇拜的形象。

所以凡见着人们所说的汉代的东西时,他都要打上一个问号,理由是:那是要经过考证的,而且应该是纯正的乾嘉式的考证。

简单跟您说吧,就是一定要有文献佐证,光嘴皮子不成。

刘一手之所以叫刘一手,就是他嘴皮子上面真有一手。

朋友跟张天元介绍说:“这位刘一手要想说你这是假的,一会儿就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东西是真的了。可他要说自己那东西是真的,同样也用不了一会儿,你就会信他是真的。”

刘一手给自己的藏室起了个名字,就叫“是真斋”,一进门,没别的,您第一个见着的,就是“真的”俩字。

谁那么大胆子,敢把自己收藏的古董都当成真的,可他刘一手就敢!

不过刘一手也不是什么学问都没有,就是一玩家子。

他跟很多文人一样,喜欢清代学者惠栋、阮元、钱大昕以及章太炎的老师俞樾,喜欢没事的时候翻翻《斋集古录》什么的,所以张天元跟他说,你这个汉代两字,我要给你打引号,他没意见。

引号不意味着这只玉猪就是假的,质疑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你听他这东西的漏在哪里――

玉猪是刘一手上个月从一个卖杂项的古玩商手里淘来的。

见着的时候,一共有三五只,有白玉、黄玉、青玉,刘一手单单看上黄玉的那只。

张天元插话说:“你为什么喜欢黄玉的那只,不就是因为我有一只吗?想跟我比。”

他说不是,白玉、青玉的质地都不好,先不管是不是汉代的,卖东西的人都这么说,一下子也看不出来。

他有一个看法,玉就看质地,你就说是黄帝时代,我也不跟你计较,只要玉质上乘,东西不贵,就是漏。

黄玉猪开价3000元,回价1500拿下。

刘一手说:“就这黄玉,不给我20万,你别想拿走。这不就是漏吗?”

闹了半天,就这么个漏。

后来李书恒把这个事儿写成了文章,那时候玉猪还在刘一手手里把玩着,可他坚信这就是一个“漏”。

无独有偶,谢女士去年春天去香港玩,花了6000元人民币买回了一部线装本《诗经》,辗转托朋友找到张天元,说让他给看看,值不值6000元。

他该怎么说呢?只能说不错吧。

可她还是不依不饶的,非要拿着书和资料跟他见面。

碍于朋友的面子,就见吧。

还没说几句话,这位谢女士就拿出一家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册,指着上面的一件拍品图片说:“您看,是不是和我的书一模一样?起拍价十几万呢。这书还没有我的书好,我的书起码也值几十万了吧。”

这时张天元才明白了,收藏捡漏儿,捡这种精神漏,比什么都重要啊。

那是一种人们的美好感受,试想一个人花6000元买了一件,在他(她)心中值60万的东西,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呀!

收藏真的不太狭隘,捡漏儿也不能被理解得太狭隘,这么玩儿才是一件乐事。

张天元把这些话说给了斯蒂芬·贵诺和西川听。

笑眯眯地说道:“你们或许在网上或者报纸上看到过别人说这些东西值钱,但那不过是文章上说的而已,所谓的精神漏罢了。”

“三万美金,你不卖的话,我就去看别的东西了啊,相信你这里应该还有比这写更好的东西吧?”

西川或许还无法被张天元讲的故事给吓唬住。

可斯蒂芬·贵诺却不一样啊。

他急忙一把拦住了正要继续撕书的西川,并表示,就三万美金,把这些东西卖给张天元。

张天元心里头乐。

那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