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张?
店老板没见过张天元,不过却也听说过张天元的名字。
他不由抬头仔细打量了一番,可终究还是没能认出来。
要说起来,这也是店老板倒霉。
或许连张天元自己都不知道,他曾经在黑水孤岛上得到的那些黄金面具看似消失了,其实却是融入了他的身体之中。
这但凡购买古董古玩的时候,如果对方不是很熟悉他,看到这张脸,那就看到的是黄金面具上的其中一幅面孔。
虽然与张天元本人也有七八分相似,可不熟悉的人依然是认不出来,哪怕是曾经在电视上或者报纸上看到过张天元的照片。
只是这一点,张天元自己都不清楚。
“阁下是天元老师?”店老板认不出来,就只好问了。
张天元摇了摇头道:“我就一小老板,老师可不敢当。”
他没说自己不是张天元,但也没承认自己是张天元,这模棱两可的一句回答,反倒是让店老板放心了。
在这家店老板看来,张天元都是世界巨富了,怎么可能打扮成这般模样,出门连个保镖都不带。
于是乎,他不再惦记张天元的身份,而是将注意力放到了桌上那几本书上面。
这几本书,有三本都是从同一个人手里收到的,那是个收旧书旧报纸的,他只花了几十块就收到手了。
其中一本就是张氏家谱。
当是之所以肯花钱买,那是因为从他自己的眼光来说,这很像是真的,就算只是后世临摹或者高仿的,只要是清代以前的,那也绝对值几个钱的。
毕竟他只花了几十块,如果能卖个几百块,甚至几千块,其实都是赚的。
其实他也没指望这三本书是真的,毕竟西汉那会儿,纸张还没有流行的。
正如这位姓张的年轻人所说,即便是真得流行了,那也早烂成灰了,毕竟就连后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没能保存到现在啊。
还有一点,这三本书上的字体非常相似,都是用的蝇头小楷,很整齐,甚至用了大量的简化字。
在这个店老板看来,简化字怎么可能是古代人写的啊,所以他推断这可能是建国后有人誊写的。
不过自己的东西,没人会说是假的,见到客人来了,自然还是要自卖自夸几句的。
哪怕明明知道自己说的是鬼话,那也要表现出非常认真的表情。
这就是古董生意啊。
不过这位店老板可能不知道,所谓的楷书,其实早在古代就有大量的简化字出现了。
甚至现代的简体字,很多直接就是从古代借用来的。
只是这个事儿,除了对文字比较了解的人知道比较多之外,大部分人其实是不知道的。
还有一些人虽然从网上看到过一些这样的新闻,可是并不知道是真是假。
而这位店老板显然并不喜欢上网,也不是很懂文字。
所以他的判断,自然会出现一些差错了。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什么是楷书。
其实所谓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它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其原因非常简单,一个就是简单易学,而且容易记忆传承。
有人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这一点张天元是绝对承认的。
其实翻开古代楷书大家的作品就不难发现,那些字帖里头充斥着大量的简化字,就算是从来没学过古文的人,一看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个店老板以这一点来说这东西是现代的临摹品,实在是有点孤陋寡闻了,所以做古董生意的,多学点东西肯定是没坏处的。
当然,张天元知道这些,他也是不会说的,他现在要的就是压价,捡漏捡漏,如果傻乎乎地告诉别人这些,那个捡什么漏啊。
店老板心里头反复思量,最终做出了决定,他虽然已经肯定从旧书摊上买来的三本书不是真正的古书,可是想让他便宜卖出去,他也是不甘心的。
所以这书得卖,可也得卖个他觉得满意的价格。
想到这里,店老板笑着说道:“张先生,这张氏家谱您不喜欢,其余几本书呢,尤其你看这本《唐工录》,这是记录了中唐以前工业发展的书,很有历史价值,而且这可是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手笔啊,绝对的值钱。”
张天元笑了笑道:“柳公权的字帖,我还是有的,不过你这个真是他的手笔吗?我怎么瞧着这家谱和这本什么《唐工录》上部分字迹其实是同一个人所书呢?”
“再说了,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我可没瞧出你这本书上的字有那么出色!”
“另外柳公权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唐工录》。”
“多余的话,就不用我再说了吧,老板您是行家,我呢也不算外行,虽然不敢说是专家,可也粗通一点这方面的知识。”
张天元的话,让这个店老板脸色有点尴尬,不过他到底是生意人,很快就恢复过来了,做生意的都这样吹,他这也不算为过。
虽然对方看出来了,可是店老板也不会就这么服输的。
他翻开书说道:“张先生,虽然您说的有道理,不过这印章、留款总不会骗人吧,你看着上面还有唐穆宗的留笔呢。”
说到这里,店老板有些得意地继续道:“柳公权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有一丝不苟,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