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上了战场上,拼杀的,成为一方将领的,没有人是傻子。
史书以成败论英雄,输了就是脑残,输了就是智缺。
输者是没有发言权的,也注定是沦为脑残、智缺。
小说中会出现脑残,智缺,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中,不会出现。
张浚在策划着,算计着敌我的力量对比,不断的扩大着胜算。在他看来,这一战,还是胜算极大的。
第一,完颜娄室是不世名将,只是多次遭宗翰等人忌惮,前一年更是被罢免,若不是西北局势紧张,又无人愿意西北征战,他只会继续被罢免。而在此回到西北后,由元帅的位置,变为了副元帅,宗辅、宗弼二人开始架空他的权力。
金国内部纠纷不断,给了宋军可乘之机。
第二,连续的征战,金军有些疲惫了,战力开始下滑,再也不复过去所向披靡。在完颜娄室初次入侵西北时,率领着总计一万的金军,纵横西北,二十多万宋军被击败;可是如今金军在西北,囤积了近十万兵马,却再也难以复制过去辉煌的战果。
第三,西北军这些年连续作战,战力快速恢复快,已经具有较强的攻击力。
这些因素,导致张俊决定与金军大战一场,即便是违背皇上命令也在所不惜。
当然了,张俊可让西北军继续对峙下去,西北军有着四川为基地,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可以继续耗下去;而金军粮草缺乏,河东之地有不稳。若是耗上一两年,金军必败,即便是不败,也得退兵。
可是看着其他金军连连取得胜利,而西北军却在耗着,寸功未立。脸上无光,决定冒险一战。
张浚拒绝一些将领按兵据险,先行防御,待一、二年后再进行反攻的正确建策。选将治兵,调整部署,自献黄金万两,预借川陕地区五年民赋,集中大量粮草钱帛,以供军需,决心大举反攻,准备先分兵攻取同州、麟州、延州,然后与金军决战。
而金军解除宋朝对河东地区侧翼武力威胁,决心集结重兵先攻取陕西地区。企图先攻陕西,尔后入川东下,迂回灭宋。以右副元帅完颜宗辅替代陕西都统完颜娄室为攻陕主帅,宗弼为策应。
西北地区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了。
八月,张浚发布攻金檄文。命权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收复长安;环庆路经略使赵哲收复麟州、延州,初战告捷,使张浚更加轻视金军。金朝闻宋军反攻,急命完颜宗弼率精骑2万由洛阳驰援陕西;命完颜娄室率军数万由河东进至绥德军,阻遏宋军东进。
各路之间,犬牙交错,战势激烈。
张浚认为决战时机已到。遂以熙河路经略使刘锡为都统制,率泾原路经略使刘锜、秦凤路经略使孙渥,及赵哲、吴玠等5路大军,步、骑18万人,号称40万,向地处关中平原的耀州(今陕西耀县)富平地区集结。他亲自坐镇邠州(今陕西彬县)督战。
九月,刘锡率5路宋军进抵富平地区,完颜宗辅率金军进至富平东下部县;两军相距80余里。宋军以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作为屏障,扎营列阵,诸路运送辎重的乡民。在宋营外围设寨。
大军营寨密集,布置得当,巡视着大营,张俊意气飞扬,觉得建立大功的时刻来了,扬名立万的时刻来了。
“对面的金军如何?”
“对面金军大约有三万多人,统帅是宗弼!”
“宗弼,一个纨绔小儿而已!”张俊对于宗弼很不屑,能够引起他重视的,也只有完颜娄室一人。
“敲鼓,聚将!”
很快隆隆的战鼓声响起,众将汇聚在中军帐内。
一个巨大的沙盘,摆在了桌子上,富平地区的地形、地势等,摆设了出来,宋金兵力部署清晰显现而出。
张俊开始询问众将,主要是兵源是否齐备,粮草是否充足,还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问完一圈之后,张俊的脸色有些阴沉,挺进富平,让宋军粮草运输线陡然变长了,致使粮草运输困难,而更为忧虑的是,一些将士士气不好,对于这一战怀疑十足。
打仗,重要的是信心,信心不足,还如何打仗?
看来,要打一场小胜,提升全军士气。
“元帅,如今金军兵力分散,在富平仅仅有宗弼一支兵马,不过三万多人。在金军未汇合前,不如趁金军分散,先破宗弼之军,再破娄室!”一个将领提议道。
“不可,此刻宗弼之军,有三万多人,营寨高垒,攻克极难。若是久攻不下,士卒伤亡惨重。那时,娄室军又前来。前后合击,我军必败无疑!”另一个将领反对道。
“若是两股金军汇合,我军取胜更难!”
立时间,营帐内争吵了起来,因为是否进攻金军营寨,发生了剧烈争吵。
自古是攻难守易,强攻三万大军的营寨,不知要死多少将士,才能攻破。怕就怕,死了许多宋军将士之后,依旧没有攻破宋军营寨,那时士气一衰,完颜娄室又率军汇合而来,那时局势更加不妙。
而一旦金军守不住营寨,可以撤离而去。
金军有强悍的骑兵,一旦跑路,看着宋军这点骑兵,想要趁机追杀,胜算不大。
张俊思考了许久,摇摇头,拒绝了强攻金军营寨的计划。
攻取金军营寨,胜利了,战果不大;可若是攻击金军营寨受挫了,却是大挫士气。
“下战书,明日与四太子一战!”
张俊道。
…………
下战书会战,这是古代很多正战的必备程序。
说不上迂腐,只是打仗的习惯而已。
“明天会战!”
看着战书,宗弼笑了。
“此时,我不过是三万大军,而张浚所部至少也二十多万。这二十多万中,又有近乎两万骑兵。三万与二十万大军打正战,你傻,还很我傻?”
宗弼随手一挥,将战书丢在了火盆中。
火焰冒起,将战书烧掉。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那时在太祖皇帝时,在宗翰、宗望、娄室等这些名将手中,才有这个称号;在宋军战斗力极度垃圾,一触即败,才会出现的情况。
而西北军战斗力不弱,而宗翰也有自知之明,他不是千古名将,只是一般般而已。
三万打二十万,胜算不大,败机倒是很大。
既然如此,我为何要出营一战!
ps:
看看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富平之战。
有些史书,太过偏颇了,一点也不符合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