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孟记酒楼接到了一个大单,县令大人要在酒楼里给夫人办寿宴,办十五桌。
二楼正好十五桌,孟玉英准备把楼上划分出来,到办宴席的那天,二楼单独划分给他们。
这件事,孟玉英准备好好利用一下,把他们酒楼的名气打造出去。
孟玉英把掌柜叫过来:“你安排人手,务必把县令大人在我们酒楼办宴席的事传出去,越多人知道越好。”
掌柜应道:“东家,我知道了。”
孟玉英挥挥手:“去办事吧。”
“是。”掌柜立马去办了。
孟玉英跟大厨核对菜单,核对之后,才好准备食材,这里毕竟距离丹阳县那么远,不提前准备的话,可能会来不及。
核对之后,几人把需要的食材拟定出来,孟玉英就回丹阳县去运食材了。
在临走之前,孟玉英把闫金春叫来了酒楼,让他镇场子,毕竟还有一个随时可能出现的何甫,不能大意。
被孟玉英一顿忽悠,闫金春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天不亮就到铺子里来了,恨不得睡在铺子里。
何甫听说孟玉英离开之后,果然又来闹事了,但他没想到闫金春会在这里。
闫金春可是县令大人的儿子,而他只是侄子,自然是不敢随便乱来的,最后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还的是孙娘子,料事如神!”闫金春已经把自己当成孟玉英那边的人了,所以自然是站在孟玉英那边的。
……
孟玉英回到家里,从地里采了很多菜,又去杀猪、杀鸡、杀鸭、准备好之后,乘船去了常山县。
马上要开始移栽秧苗了,不能再在酒楼里耗下去了。
一会儿过去得想个办法把何甫的问题给解决了。
怎么解决呢?
孟玉英有些头痛,这个何甫似乎盯上了自己,而闫金春不可能时时刻刻在铺子里,万一被钻了空子,她也是鞭长莫及。
先礼后兵,先找对方谈谈,能和平解决尽量和平解决,都是做生意,没有他,还会有别人。
换了一个竞争对手,万一更加极端呢?也是麻烦!
嗯,就这么决定了。
来到常山县,孟玉英把东西交给后厨,然后约见何甫。
何甫得知孟玉英约见他,差点儿把自己呛死:“没听错吧,孟玉英准备跟我和谈?”
小厮道:“对,她是这么说的,现在已经在茶楼里了,希望东家过去。”
“哼!她低头了,说明怕我了,我地凉凉她。”何甫来劲儿了。
小厮提醒:“东家,闫金春可是她那边的。”
何甫反应过来,这不是低头,这是给他施压了:“走,去看看她要说什么。”
孟玉英点了一壶茶,准备把一壶茶喝完,要是何甫没有来,那就离开,然后把何甫彻底按死,彻底解决这个麻烦,至于以后,以后再说。
没想到在她喝第二杯茶的时候,何甫就来了:“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她话音戏谑。
何甫道:“孙娘子有请,我怎么敢不来?”
孟玉英勾唇微笑:“倒也没那么严重,但以后肯定是没有机会再谈了。”
何甫心里一沉,他就知道,孟玉英是在给他施压,要是他不来,就准备跟他斗得你死我活了:“我这不是来了吗?”
孟玉英给何甫倒了一杯茶:“既然如此,我们就来商量一下以后两个店铺怎么相处吧。”
何甫问道:“你想怎么相处?”
“井水不犯河水。”孟玉英言简意赅,“各自竞争,不要耍阴谋诡计,做生意各凭本事,你意下如何?”
“我能不答应吗?”何甫不是钻牛角尖的人,相反,他识时务,“我有一个问题问你。”
孟玉英道:“请说。”
“我家的大厨生病跟你有关系吗?”何甫还是觉得这跟孟玉英有关。
孟玉英自然是不会承认的,她表情十分坦然,让人看不出任何说谎的痕迹:“无关。”
“那就算我家大厨倒霉吧。”何甫也不想再追究了,他都累了。
孟玉英总结:“话谈到这里,也算达成了共识,以后公平竞争,各凭本事。”
何甫道:“可以。”他叫住孟玉英,“等等。”
孟玉英问:“还有何事?”
何甫有些难以启齿:“我听说你家有许多香料,还有酱油、老抽什么的,可以卖点儿给我吗?”
孟玉英纳闷儿:“你从何处得知?”
何甫也没藏着掖着了:“我让下面的人调查过你的店铺。”
孟玉英点点头:“可以卖给你,跟其他人一样。”
她话锋一转:“其实我们并不算绝对的竞争对手,我家的菜你家没有,你家的菜我家也没有几个,所以能不能留住客人,看各自的本事。”
何甫被点拨了:“我知道了。”
两人谈妥,孟玉英就回自己的店铺去了,等把县令大人的宴席办了,她就可以不用来这边了。
经过几天的发酵,县令大人来孟记酒楼办席的事几乎人尽皆知。
到了办宴席这天,好多人到孟记酒楼来看热闹。
县令大人也不含糊,请了一个戏班子唱戏,把宴席办得热热闹闹的,让大家过了一把瘾。
经过这件事,孟记酒楼算是彻底名扬常山县了。
宴席过后,孟玉英放心地回了丹阳县。
……
今天是个良辰吉日,孙二郎准备去关家提亲了,他提亲,孟玉英也是需要在场的,所以一起去了。
双方达成共识,提亲相当顺利,两人的八字也和,所以当天就把婚期定了下来,六月初六,还有两个多月。
两个多月有些紧,但孙老太还是答应了下来,赶一赶,应该没问题。
孙二郎和关锦绣互相有意,两家的长辈也没什么意见,算得上天作之合。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孙老太,大儿子和原配大儿媳都不在了,三个孩子的婚事曾经是她的心病,现在一个个成亲,她别提多高兴了,睡着了都会笑醒那种。
定了婚期,家里就要准备起来了。
孙二郎不想委屈关锦绣,决定在县城买一座宅子。
孟玉英非常支持他,还给了他一些银子。
孙二郎替他干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又替她培养了一批不错的账房,对她也尊敬有加,逢年过节送礼物,做到了一个儿子应该做的,所以她也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