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温柔的擦掉阿暮眼角的泪水,听着他小声低泣,呢喃的喊着娘,心中不觉一痛。他母亲的遭遇,他心中肯定很痛吧。
定国公一直忙于军队事务,阿暮从小到大陪伴他最多的是他的母亲,感情很深厚。当他从北齐逃到京城,见到母亲的时候肯定很欣喜,却被那个假女人的行为伤透了心,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那时候,阿暮有多绝望啊。
他经历了那么苦难和绝望,重新站起来后,心里依旧有阳光,没有变得阴鸷,没有被仇恨蒙蔽了双眼黑化,真的很难得。
琳琅温柔的轻拍阿暮的脊背,像哄孩子一样,“娘不会离开你,永远爱你,别难过。睡吧,乖。”
琳琅哼着催眠曲,手中轻拍,很快阿暮平复了心情,渐渐进入了梦乡。
良久,琳琅才起身去休息。
肖振生倒是一点睡不着,躺在床上默默的哭,到现在他才知道儿子所受的苦。
想到此处,肖振生无比心疼儿子,遭受了那么大的罪,回来府上差点被那女人要了性命,当时他该多绝望啊。
这是晚上喝了酒后,苏南亭拉着他说话的时候,悄悄告知了他,关于北齐的那些遭遇,又是如何逃出来的,他全部都知道了。
哪怕儿子认他,他依旧心痛难当,他的玉章啊,从小被他捧在手心里疼爱的孩子,他们为什么要那么残忍的对他。
不仅在身体上折磨他,还在精神上摧残他。在世人眼中,肖玉章已经去世,世上再无小公爷。
都是他没用,没有保护好妻子,更没保护好玉章,连阿简都被送去灵山孤零零的过了六七年。
想他肖振生大半生都在为景朝效力,为辅佐太子尽心尽力,却没保护好自己的妻儿。他的玉章啊,在北齐暗无天日的地牢里,每日受着酷刑,身上没一块好肉。在北齐的每一天,都是煎熬,而他还以为他在北齐是安全的。
那张脸不是火烧毁容,是他先自己毁容后,被北齐人不断划伤,变得面目全非,面容可怖。那一身的伤痕,光是听着他的心都快要碎了。
肖振生后悔不已啊,他不该让玉章去北齐,当时为什么没有据理力争,是他这个做父亲的不负责任,害了玉章。
想到当年景朝大败,不仅是安昌侯府守卫的北关,他守卫的南边也是腹背受敌,被苗疆和北齐联合,用轰天雷炸得晕头转向,毫无招架之力。
就快要顶不住,决定和对方同归于尽的时候,朝廷传来消息,投降!
那是他打过最窝囊的一仗,他宁愿战死沙场也不会向敌军投降,可是为了将士和边关百姓不受轰天雷的轰炸,他投降了。
成了他一辈子的耻辱。
后来,朝廷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成为北齐的附属国,每年按照他们的要求送上贡品。另外还提出了要求,要太子去北齐为质子。
做皇后的妹妹求到他这里,他拒绝了,玉章是他的儿子,他一样舍不得儿子去异国他乡受苦。
之后就是太子病了,越来越严重,根本难以成行。最后,北齐点名要他肖振生的儿子去当质子,皇帝虽然为难,想换其他人,可对方有轰天雷,不敢得罪。
皇帝对他和玉章很愧疚,对方点名要人,皇帝没有任何办法。
年仅十二岁的玉章站了出来,脊背挺得笔直,斩钉截铁的道,“皇上、父亲,我去。”
懂事的玉章不想让他和皇帝为难,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去北齐。他当时应该阻止的,他却什么都没做,难怪妻子会责怪他,他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肖振生哭了许久,俗话说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啊。
他把拳头握得嘎嘎响,北齐恶贼,你们加注在我儿身上的痛,我要千倍百倍的还回去。景朝不给力,他就带人潜入北齐,进了皇宫,把北齐老儿给杀了。
北齐皇室有一个算一个,都杀了。
管家在外面听着国公爷的哭声,心中感叹,国公爷肯定又在想小公爷了。看到苏南亭一家人整整齐齐,再想现在这个定国公府,谁能不伤心难过呢。
国公爷哭一哭也好,情绪压抑在心里,容易生病。
听着哭了许久,没有动静后,管家才送了热水进去。
刘美玲知道今天肖振生又去了容家,回来后心情有些沉重,她幸灾乐祸的道,“肯定想起他死去的儿子,难过了。”
她才不管他去哪儿,只要不来烦她就行了,保持距离,才最安全。
北齐迟早会攻打景朝,景朝皇帝还要举行万寿节,哼,恐怕是最后一个喽。
如今的景朝不过是强弩之末,等北齐的军队占领了京城,她就是大功臣,到时候就是定国公府真正的主人。
不知道到时候肖振生父子知道真相,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刘美玲笑得得意且残忍,仿佛很快就要胜利了一般,心情甚好的歇下了。
皇帝也收到定国公和安昌侯在容家一起用晚膳的事情,喝了不少,定国公从容家出来心情很沉重,面色很悲伤。
“定国公回去后就躺下了,属下远远听着,好像是哭了。”
皇帝挥手让大内高手下去了,自己合上了奏折,放在了案上。
朕亏欠定国公啊。皇帝在心里说,朕也是没办法,太子是他和皇后的第一个孩子,是他亲自抱过哄过的孩子,真心疼爱过。
他舍不得让太子去当质子,皇后求到他这里,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他没说话,也算是一种默许。人都是自私的,谁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受苦。
玉章那孩子人如其名,君子如玉,十分的优秀,他站出来主动提出愿意去北齐为质子。
皇帝怎么也没想到,七年后,那玉一般的孩子死在了北齐,连故土都没踏上。
他对不起定国公啊,景朝太弱,连一个孩子都保护不了,让他客死异乡。皇帝深感愧疚。
能不能翻身,就靠接下来的计划了,皇帝招手叫来了暗卫,询问了鹿儿镇的事情。听到禀报,皇帝眉头舒展,捏紧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