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医士只觉得有一冰凉坚硬的物件,抵在他的脖颈之间,他很容易便猜到那是甚么,于是他不敢动弹半分。
“罗医士可是自庾长史宅中来?”一个沉闷的声音缓缓地问到。
医士不敢点头,从嗓子眼中挤出一个“是”来。
脖子上寒冷的物件略松开了些,那个声音亦缓和了几许,“这便对了,我问你几句话,你如实答了,便放你归家。庾长史宅中,谁人有恙?”
“并……并无人抱恙,只一位娘子有了身孕,不甚稳当。”
“哪位娘子?庾长史的夫人么?如何不稳当,细说来。”
那罗医士沉吟了片刻,那硬冷尖锐之物便又贴上脖颈,他急忙道:“是位面生的娘子,仿佛,众人皆唤她‘七娘’,据说是骑了马,小腹隐痛了三两日,初时这胎确有些险象,不过好在那位娘子年轻,身底子好,吃过几剂药,如今已无恙。”
黑暗中他壮着胆子朝声音传处定睛瞧了瞧,那声音冷哼道:“仔细瞧坏了眼珠子。”
医士惊得一缩脖子,低下头去,再不敢随便动弹。那人仍是沉声吩咐:“今日不过请罗医士略坐坐,归家后莫胡言乱语,可听明白了?”
“明白了,明白了……”他连连点头,突然遭人一推击,忙连滚带爬地下了车,马车帘幔复又掀开了一条缝,一只钱袋子自那里面扔将出来,正落在他身边。“拿着,管住口舌。”说着那马车便顺着小道自去了。
罗医士抖着手捡起钱袋子,打开来看,只见一块椭圆的金饼正躺在里头。他又喜又怕,将钱袋子扎好了藏于胸口,四下望望并无人经过,一时也不记得腊牛肉。低头快步回自家宅子去。
马车在街面上绕了个圈,停在了校尉府的西角门边。车中人急匆匆地从闪进角门,穿过偏院,径直进了一间厅堂,俯身在端坐着的盛装娘子耳边低语了几句。
顾二娘的两条小山眉瞬时立起又拧在一处,挥手遣走他,沉吟了片刻,略带难色地向对面之人道:“皆是我思虑不周,也是个好事的,前几日正遇杜公的逃妾。原想着要将她拿了送还予杜公。哪成想,她竟私自配了人家,眼下又……又怀了身孕。”
她面前的那位杜公,听到“逃妾”二字,先是稍一疑,随后脸上显出了兴致,他所见的妇人,凡容貌艳绝的大多胸中无物,这位却是上佳之品。貌美狡慧心狠。若说西北薛家是狼穴,那么恐惟有这只美艳的狡狐才入得。他心中讪笑两声,谁说姻缘不是天注定的。
“如此,杜淹先谢过二娘费心了。”他抬手一揖。“那私逃之人原本也再留不得,只是容她在外,有损了声名,也坏了规矩不是。正拿她不着。可是要劳动二娘一番了。杜淹该如何回报?在下春秋两季的生丝,除却宫中所供的绸锦,几近半数皆售于了二娘。今岁再加两成,何如?”
她笑得极是明艳,欠身回道:“举手之劳,怎敢讨要回报。况且连年兵荒马乱的,我要那些娇贵物作甚。倒是……”
杜淹呵呵笑起来,“与二娘交易往来,一向爽快,眼下如何扭捏起来?要甚么,只管讲来听。”
顾二娘放低了声音道:“粗布,越多越好。”
杜淹心下了然,那么许多的粗布,只怕是制兵服所用。他的粗布原悉数售予王世充,只这豺豹胡人精算得很,这一项上从讨不到好,不若变着法子卖予薛家,总不致亏空了。这般一盘算,他倒爽快应下了,又想了想恐不能万全,便嘱咐,“切记不敢教旁人知晓此事,若是教朝中言官记下了,后患无穷。”
她衡量过许久,薛家暗自屯兵,当然是不愿朝中注意。杜淹贪利,又不敢开罪于王世充,卖粗布自然也是暗底下的事,两方皆守口如瓶,故这桩买卖,最是令人安心的。
数月前,她遣人往杜淹处,买通了他的随从,许了他诸多好处,原是为了粗布,好探听了他的心思,谁知竟扯出了穆清,那随从将穆清归于吴郡后,险些成了杜淹妾室一事,细禀予了二娘。恰逢穆清到了金城,初闻她携了精兵,也不知个中深浅,尚不敢妄动,现推测着那队精兵与穆清无甚干系,她便放下心来做这一场顺水人情。
“杜公尽可放心。”顾二娘笑盈盈地起身,亲自与他添茶,近他身边时,低声说:“那逃妾,还请杜公耐心候几日,待将她腹中的孽子一并料理了,再交予杜公。”
这两日穆清正怡然自乐,丝毫不知刀俎已为她摆放好。那日在点校场遭受的惊吓,也渐平复。在罗医士新换过的方子的调养下,每日晨起时的那阵干呕,也缓了不少。庾立宅中的厨娘善治江南小烹,食材难觅,每日依然变着样地烹煮。
即便中原已纷乱成麻,金城郡的往来商贾仍是极多,街市上不时有驼队或马队横穿,各种音调怪异的汉话。康三郎熟悉此地,陪着她逛过几户相熟的店肆,她进到一家铺陈着各色玉器的店肆,店中所陈的器物造形颇为新鲜。
“金城是西行的重镇,早几年,到了现下的阳春时节,人马往来如梭,各色货品交易热络,自有一番奇景,今岁是远远不如往年了。”康三郎掀起眼皮看了看正把玩玉器的穆清,叹道,“再有薛家那位顾二娘,想要出关便强扣抽成,恶煞一般,人人惧怕。薛家把持着这西北商道,是富可敌国了,可金城关再无往昔荣光。”
“正是呢。”店主忍不住咂咂嘴,“可不是萧瑟了,以往满街市的人,店铺轩昂,货殖往来不断,每日有人奏着都塔尔,拨弄琵琶,敲击羯鼓,好不热闹,好几年不见了。”
穆清以微笑回应了,选定了一只跪地骆驼状的玉镇纸买下,通体雪白油润的和田玉,细糯得跟醒发好的面团似的,她想着要将它摆放在杜如晦的书案上,定是极衬的。
“七娘,你我相熟,有句话,我便直说了。”出了店肆,康三郎忽肃然压低声音说,他一向豪放粗糙,却从未见他这般正经,“我知那李家二郎必是真龙,既杜兄一路匡扶着他,若果真有朝一日握定了天下,可否请杜兄,劝导着尽力重建这金城关的互市?”
穆清只当他想要扩大营生,毕竟是一介商贾,底子里极是重利,倒也无可厚非。岂料他轻叹了一声道:“我粟特族人大多行商,士农工商,本已是末等,不敢多求,皆指望着这些生意了。”
康三郎极认真地看着她,直至她笑着点头,商贾重利,犹知大义。况且以商利国,融贯沟通的道理,阿爹一向主张,她与杜如晦一同受教,自是懂得。(未完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