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诸位士子的质疑,这个僧人就苦笑着道:“我们佛教传至天竺,在天竺有一个这样的算术故事,当时国王和一个平民打赌,那个平民在地上画了九九81个格子,只要求一个格子里按倍数放上一粒小麦,结果诸位以为结果如何?”
众人就都笑了,在这里都是人精,也就都是大明的精英分子,按照这个僧人说的,一个格子一粒小麦放下去,81个格子那能多少呢,几升几斗罢了。
只有毛玉龙才真正的贼笑着。
这个僧人就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这个故事的最终结果就是,这个国王需要将它1000年所生产的所有小麦都放在这里,竟然还不能够填满他所说的数目。”
这样的结果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都不相信这个僧人说的话,都认为他是在说天方夜谭。
这个商人再次对毛玉龙施礼:“小施主,宅心仁厚。”然后就冲着学正道:“诸位士子不信,我便算给大家听,当然,现在我一个算盘是打不出来的,还请学政大人再找几个精通珠算的先生过来,我们一起算一算才能知道。”
这样的话,也让学政大人产生了兴趣,于是立刻打发小厮去山下寻找精通珠算的人上来。
时间不长,十几个夹着算盘的人走了进来,这其中就有当初毛玉龙见到的那个掌柜许杰。两人相见,互相郑重施礼,那个掌柜的笑道:“听说小相公有此赌约,我便自告奋勇。”然后扫视了一下诸位士子:“圣人的教诲,却被许多人读偏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天大的笑话,作为朝堂栋梁,若不能通读数术,如何能知道这天下钱粮?”
这话说的绝对过份,但也绝对中肯,因此上毛玉龙对这个先生就已经非常上心了,再次躬身施礼,诚恳的请教:“敢问先生大名,若是有一天,小子能够上进一步,愿千金聘请先生为西席。”
当时这个粮店的掌柜就玩味的看着毛玉龙,就在大家嘲讽的笑意里,郑重其事,恭恭敬敬的给这个小孩子施礼:“在下许杰,若小先生有用到我的那一天,我便是水里火里,追随小先生左右。”
这绝对是一种诡异的场面,一个30左右岁的掌柜,却恭恭敬敬的给一个小小的15岁的少年施礼,并且郑重的承诺,准备追随他的左右,这让所有的人不能理解。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理解,才成就了一个千古佳话,就从今天开始,毛玉龙和许杰,便成就了大明的一个千古传奇。
闲话当然少说,十几个算盘一起噼里啪啦的打响,在半个时辰之后,结果出来了,若是按照毛玉龙的说法,就这小小的36个格子里,最终要放下,钱。
而正如那个僧人说的,哪怕是多一个格子,便是翻倍,也就是3千3百多万钱,如果再多一个格子呢?
如果真的按照天竺人的那个81个格子算,大明所有的铜钱全部堆在这里,也根本就不够填满。
看到这样的结果,所有的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就这毛玉龙厚道的格子,就已经让他获得万两白银。
现在明朝的铜钱和白银的对比,是一千四百千钱,兑换一两白银。
按照大明初期规定所有的铜制钱都规定为铜七铅三.铜币当重一钱.但是不法商人却把大明发行的铜钱融化了提取铜来铸造铜器出售以赚暴利.造成市面钱荒.虽经官府多方打击.但总是屡禁不止.没奈何万历朝改定为铜六铅四.每枚铜币重一钱二分.泰昌、天启两朝的铜币也沿用万历朝的规矩.这样扣除费用大明得到大量钱息(铜.铅差价,大约是两分.这样大明每年可得钱息上百万.用于军费开支和充实内库)商人却无利可图.慢慢的也就抑制了大明钱荒.
泰昌、天启两朝以来.东林党把持了南京铸币司.从此以后生产的铜钱就一代不如一代.到天启二年.南京铸造的铜钱已经下降到了铜三铅七.重八分.到天启三年.南京新出炉的一批铜钱竟然已经是铜一铅九.重量也破天荒地降低到了四分一枚.钱息更是每年只是上缴几万两.其余的都饱了私囊.这样在苏州等地.大明的百姓自发地兴起了抵制天启铜钱运动.这次的抵制风潮长达八个月之久.让南直隶东林党焦头烂额.
到天启五年的时候.魏忠贤乘广宁惨败案打击了东林的大胜之余威.顺势发动了南京铸钱案。
结果当然是魏党大胜.东林倒台。
但是魏忠贤一党可比东林有良心的多多.把大明发行的铸钱由铜一铅九变成铜三铅七.总算让钱币走向正常,多少平息了民愤让人可以忍耐。而上缴内库的银钱也达到历史最高到三百万两。
有了这笔额外的钱,这样才不再拖欠了关宁的军饷.虽然这些军饷发到士兵的手里是多少.那就总比没有强了.所以现在还是钱贱银贵。
不过即便是按照现在的铜钱对比,这么多文的钱,完全可以折算成白银两。
哄——所有的人都傻眼了,但转而就是一片大哗,这个赌约其实是再次落进了毛玉龙的圈套。
不过细细想想,大家也觉得自己输的不冤,毕竟自己和这个小小孩子相比,这简直就是目光短浅的可以。
宋远山仔细的打量了一下毛玉龙,然后郑重其事的道:“毛同窗,这个赌约我认了,我输的不冤。这一次的教训告诉我自己的目光短浅,见识浅薄,待日后我必定不再死读诗书,定当开阔眼界广读博览。”
毛玉龙就再次笑着赶紧还礼:“其实广读博览,不但不会耽搁诸位读圣贤书的工夫,反倒会拿其他事物和理论证明圣人之言的理论博大精深,如此相辅相成,宋兄将来一定会对圣贤要义有独到见解,那时候,说不得宋兄便成一代宗师开创流派。”
宋远山就呆愣在那里,好半天,然后面色变得酡红,就在所有人的震惊里,慢慢的躬身施礼下去:“小子谨受教。”
学政看到这一幕,撸着胡子不住点头,对身边诸位教谕教授点评道:“这宋远山,的确做到了圣人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领悟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大道。我观此子,将来必开一代新学。”
诸位连连点头称是,这就又为后来传了一段佳话。宋远山果不其然,虽然没中状元,但也成为一代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