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黎早早收拾东西跟随学校的队伍去往北京。
这次学校的队伍连老师带学生一共十个人。
三名教授分别是:李国寿教授、王庆华教授,还有一位年轻的张教授。
李国寿教授分别带了裴舟白,方彤师姐,以及易雯莉。
王庆华教授带了黎早早,以及一位研二的师哥——丁和风。
而张教授今年没有收推免生,所以只是带了两位研二的师哥,稍胖些的那位姓胡,高瘦些的这位姓刘。
当得知团队的具体人员之后,易雯莉更是兴奋不已。
用她的话说,这次真的没人会同她抢帅哥了。
此次的项目主要是在俄国的某个区做一个庞大的智能路灯照明系统。
这种系统不仅仅用来控制路灯的亮度,它还可以实时的采集路口的人流量,空气质量变化等等。
“今天到达北邮之后,大家就好好休息。明天俄国科技公司的团队会过来,到时候北邮这边会举办一个欢迎仪式。”
快到达北邮的时候,李国寿教授在车里这般通知道。
“在北邮学习期间,同学们不要随便乱跑,时刻注意个人安全。咱们出门在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的形象。”王庆华教授附和讲话。
“如果大家有什么特殊情况,需要请假什么的,可以随时找我。”年轻的张教授相比两位老教授而言,要显得亲切许多。
包括黎早早在内的七名学生纷纷乖巧点头。
*
到达北邮之后,已经是下午时分。
大家在北邮学生团队的带领下先到安排好的宿舍放东西。
北邮这边很贴心,给每个人发了饭卡,准备了被褥、洗漱用具等等。
易雯莉、黎早早以及方彤师姐三个女生住一个宿舍。
大神、丁和风以及另外两位师哥住一间。
三位男老师在教师公寓有单独的房间。
大约五点钟,大家便排队参观了校园和实验室。
之后就各自散开去食堂吃饭。
虽然名义上是散开,但因为大家都是人生地不熟,所以除了三位老师去了教工食堂之外,七位学生一起热热闹闹的去了学生食堂。
三个女生,四个男生。
除了大神稍微沉默寡言些之外,剩下的都是个顶个的爱说话。
“原来张教授本科是北邮的啊,怪不得教授轻车熟路,跟到了自己家一样。”易雯莉听到刘师哥说完之后,恍然大悟。
“张教授刚刚在车上专门告诉我说,北邮一食堂的饭最好吃。”胡师哥啃着鸡腿,呜呜咽咽道。
“俄国科技公司的团队是全程参与咱们的项目吗?”黎早早问。
关于这次的项目,她也只是听大神简单叙述了一下,了解的并不多。
“当然了。”丁和风吃着炸酱面,回答黎早早的问题。
“咱们这次做出来的智能系统,俄国的科技公司回去完善完,就直接和他们区政府那边商量投放使用了。”
“唔~这样啊。”黎早早了然了些。
“那他们都是俄国人,咱们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们听得懂吗?”易雯莉皱眉道。
“应该...有翻译吧...”方彤师姐淡笑着回答。
“这必须得有翻译啊,没翻译的话,谁能听得懂谁说话啊。”胡师哥将骨头拿纸包起来,这般附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