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的海战争”之前,波特卢作为波旁的海中领土最广的国家,是一个拥有13个行省,83座主城的庞然大物,虽然有着领土广大国家所应有的一些毛病,但是这无碍波特卢的全盛。
然而在“波旁的海战争”中,波特卢遭遇了自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惨败,虽然没有被逼迫签署城下之盟,但是也不得不被迫将许多的领土给割让出去,以作为和平的代价。
经过《第三次欧利和约》之后,波特卢北方征服的领土统统丢失,南方征服的领土也丢失了大半,全国只剩下5个行省,33座主城。
这5个行省中,分别是首都欧利所在的波特卢航道,这个位于北迈拉米海湾东海岸的行省也是波特卢的精华之地。
此外还有波特卢航道东部的罗苏宁卫所和阿西卫所,而罗苏宁卫所的首府是尼那,阿西卫所的首府是堕落。
这两个卫所的源头是1570年从波特卢航道(当时被称为波特卢大卫所)拆分出来的罗苏宁阿西卫所,1835年时又进一步拆分,北方的罗苏宁卫所继承了罗苏宁阿西卫所的法统,南方的阿西卫所成为崭新的卫所,一直存留至今。
阿西卫所往南是提姆卫所,提姆卫所曾经是波特卢的领土,然而如今已经被迈席卡占据,所以波特卢本土的3个卫所和另外2个卫所在陆地上不再相连,那两个行省成了飞地,或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其中一个卫所位于北迈拉米海湾南海岸,尽管陆地不相连,波特卢却可以轻易的通过海湾将其与本土联系。
这两个卫所就是位于迈拉米半岛的2个行省,北方的是波尼卫所,首府位于古都。波尼卫所就是过去的北迈拉米教化区,如今已经被称为波尼,因为波特卢试图让治下群众淡忘迈拉米这个古老的名词。
南方的卫所是南波尼卫所,首府位于纳波里,古时为迈拉米领地,被迈席卡征服以后命名为平原地,后被波特卢征服,1703年更名为如今的称呼。
波尼卫所与南波尼卫所仍然留在波特卢的手中,但是因为提姆卫所的失去导致陆路被截断,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担心这两个行省会成为下一个独立的行省,连国名简称都被某些人想好了,就叫“波尼”。
或许对于波特卢来说,丢失8个行省唯一的好处就是族群问题,过去有无数有识之士都在忧心的呼吁,说波特卢的主体族群居然只勉强占据人口的一半,这破锅药丸。
如今他们就大可不必因此呼吁了,因为2200年时在波特卢的人口统计中,波特卢人史无前例的达到了99%,也就是说剩下的5个行省中几乎全都是波特卢人,如果说还有那些异族,无非是边境的蛮族休伦人,以及没清理干净的波埃米人和印哥纳人,但是他们此时的人口对于波特卢庞大的体量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
而最让后世历史学家感慨的一个问题,就是迈拉米半岛真的变成一个历史名词了,整个迈拉米半岛再也没有一个人是迈拉米人,全都是波特卢人,以波旁入侵迈拉米开始算起,波系族群用了千年的时光,终于将这个半岛给换了一层骨,只剩下一个名词的皮来怀念昔日在这里居住的族群。
战打的这么惨,可以说是输的一塌糊涂,那么自然是要拿人来出气,对波特卢的贵族王拥有世袭权的莱戈王朝就是最好的出气对象,尽管莱戈王朝在战争中出力良多,但那又如何呢?
更不用说,波特卢被神界剥夺了一项重要的荣誉,“帝国称号”。
神界在2100年时又搞出了一个新花样,即授予一些出色的国家荣誉帝国头衔,被授予这个荣誉头衔的国家可以自称帝国,统治者除了原有的头衔称呼以外,还可以在公文中自称“大帝”。
而对于帝国头衔的授予,神界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比如已经衰弱的波旁,神界就追封他为帝国,并追加剥夺其帝国头衔。而战争时仍然强盛的波特卢,神界也是追封波特卢帝国,而波特卢的帝国从1874年开始算。
但是在“波旁的海战争”失败以后,波特卢被认为失去了帝国资质,因此神界终止波特卢可以继续自称为帝国的资格,波特卢帝国252年的短暂存在就此灰飞烟灭。网
基于以上原因,和谈一结束莱戈王朝就被议会控制起来,紧接着在次年宣布罢黜莱戈王朝的世袭权,恢复共和。
至此,从1713年至2127年在波特卢拥有对腾龙贵族王世袭的莱戈王朝的统治,在414年之后就此宣告结束,波特卢迎来了二次共和。
这是波特卢的情况,那么作为波特卢最大的对手(尽管两国并没有真正面对面的血战,大多数都是在海上交战),波里斯此时情况又如何呢?用“一片混乱”,就是波里斯此时最好的写照。
众所周知,当波里斯强大起来以后,将自己称为第二波旁,认为古波旁早已逝去,如今留在老航道的那个国家不过是披着熟悉的皮的骷髅,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波旁,第二波旁。而现今波里斯丢失了波旁岛的所有领土,只能自称是“第三波旁”了。
这也是特尼罗斯的宣传口号,“我们要在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建立起第三波旁,重复祖辈们的霸业”。
口号说的响亮,还是得先处理好自己的内部问题,此时位于埃多楠的波里斯,领土比起过去大大缩水,从战前的7个行省、44座主城,缩水为战后的26座主城(此时没有划分行省),但是派系问题却比一样严重的多。
在过去,波里斯的派系无非就几个,团结在费尔马王朝身边的派系是波里斯无可争辩的最强派系,费尔马王朝也因此可以统治波里斯,碾压其他的野心家渣渣。
除此之外,安罗拉航道贵族因为位于埃多楠半岛,作为唯一的海外行省而形成一个派系;修恩多航道贵族也因为哥尼格塔贸易繁荣而繁华,形成一个派系;内部被波里斯统治的古波旁人是一个派系,被波里斯统治的波康人是一个派系,但是这些派系都无关紧要,团结在一起也打不过费尔马王朝。
然而在第三波旁中就不行了,随着战争的结束,特尼罗斯发现除非继续打一场不得人心并且会让敌人笑掉大牙的内战,否则自己居然没有办法压制住此时波里斯的派系!
那么此时波里斯有多少派系呢?最主要的派系,被称为特尼罗斯派,又被称为原从派,指的是那些一开始就跟随特尼罗斯参与远征军以及的贵族以及他们的亲属,这个派系实力最强,但是并没有强到拥有绝对优势。
而拜拉多米派(又称波利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势力,随着波利从埃多楠撤军,无可奈何的波利侨民最后都全部涌入拜拉多米这个叛徒的怀抱,大大增强了拜拉多米的势力,并且拜拉多米控制了波利过去新中土殖民卫所在下埃多楠半岛的领土(新中土殖民卫所横跨上、下埃多楠半岛),俨然是割据一方的实力派军阀。
此外还有第二波旁派,也就是听从那波利卡七世逃亡到波里斯的派系,这个派系最麻烦的地方不在于拥有大量过去的正规军,而在于他们控制着几乎所有波里斯的海军,只要特尼罗斯敢违逆他们,就得承受波里斯海防大开的危险。
这三个派系是此时“第三波旁”最为重要的派系,可以说决定着第三波旁的命运,至于剩下的安罗拉派(战争前就居住在安罗拉航道的波旁人贵族),逃民派(自行逃亡到波里斯,不被特尼罗斯派和第二波旁派接纳的派系),南波乌图派(被波里斯统治的南波乌图贵族)和埃多楠派(被波里斯统治的埃多楠贵族)相对来讲就有点无足轻重,但也不能真的无视他们,他们联合起来的话,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作为一个老辣的政治家,特尼罗斯没有waaaag,而是耐心的和各个派系谈判,将冲突局限于谈判桌上,最后成功的达成了妥协。
首先,费尔马王朝还是丢掉了对海王的世袭权,结束对波里斯331年的统治,但这并不意味着费尔马家族就此退出政坛,事实上特尼罗斯派和第二波旁派都是费尔马家族所掌控的派系,也不可能让费尔马家族退出政坛,只不过两个派系的费尔马家族分家罢了。
其次是领导体制的更换,由于波旁人在当地人口稀少(不超过十分之一),所以军队为先,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那样世袭,因此从君主制变成了寡头共和制,头衔也从“海王”变成了“督军”。
最后,确立了行省的划分,波里斯针对现有的领土,总共划分出4个行省。
4个行省中的加本尼航道最先被划分清楚,因为加本尼航道的范围就是以拜拉多米派现有控制领土为基准。
然后旧有的安罗拉航道没有被撤销,甚至波里斯在皮斯之后的第三个首都巴达拉就是设立在这里。
塔纳萨航道是曾经迈席卡的崭新南卫所,历史可以追溯到1470年,波里斯将塔纳萨航道的首府从过去的芬尤迪搬迁至迪娜。
至于第四个航道则是费尔马航道,不要将这个航道与波旁岛的费尔马航道混在一道是昔日南波乌图为了向自己宗主国献中心而改名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88年波旁设立的中土殖民卫所,是波旁最早在埃多楠半岛设立的行省,最初也是沿海的土地,只不过随着行政区的变迁,费尔马航道的范围诡异的越来越往西部偏。
“波旁的海战争”对波里斯的人口伤害是极其大的,过去波里斯对埃多楠主要以傀儡国的方式进行统治(捞钱很快,但是统治很不稳固),如今遭到了报应。
过去波里斯所自豪的就是自己主体族群的比例,当波特卢在50%上下晃悠的时候,波里斯的主体族群波旁人基本是80%左右。
可是从第二波旁到第三波旁以后,这些移民被神界认定为新的族群,即西波旁人,而他们在全国范围的人口比例少得可怜,危险的可怜。
在2200年的调查中,作为主体族群、统治族群的的西波旁人只在波里斯占据10%的人口,另一个统治族群波利人也仅仅是好一点,占据15%,把西波旁人和波利人加起来,才堪堪四分之一。
而国内人数最多的,占据了剩下四分之三人口的,是35%的南波乌图人和40%的埃多楠人,然而他们在国内发言的权力,却几乎没有。就如同一开始所说的一样,第三波旁是“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