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件事情又上了通和日报,再加上昨天的工人运动,县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县里的干部以身作则,大家纷纷倾囊相授,对捐款,王致远本来是想搞匿名隐蔽捐款的,但是干部们却不同意,王致远也只好作罢。

但还是强调道:“大家捐款还是要量力而行,别把家里的生活费都捐出去了。”

王致远这些年靠工资也攒了一笔钱,每月工资154元,但是平时日常花销基本没用多少,吃饭有补贴,都是在食堂,其它零零散散一个月是10元钱也花不到,最花钱的地方就是买衣服和书。

每月剩了不少,县里也没有谁需要特别关照的,大家过得还不错,孤寡老人和孤儿各村镇都有安排,王致远也没地方捐赠。正好趁着这次,按每个月30元的消费,剩下的全部捐了,总计2814元。

赵前发也是慷慨解囊,捐了1100元,王致远有些担心的看着他,怕他将生活费都捐了。

陈克声也捐了1050元,陈克声一大家子还在农村,3个孩子还小,每个月要寄一笔钱回去,王致远曾经劝他将家人接过来,他也没同意。他工作时间比赵前发长一些,还是这点积蓄。

县里各个部门都在进行捐款,特别是工厂的干部,捐得最多,本来工作没有没有几个月,将大部分钱都捐了出来。

学校老师也是吃的财政饭,但是不属于干部身份,也在组织捐款,医院……不少地方都在组织捐款。

两天后,县里的干部和老师、医生等统计捐款有28.5745亿元(旧币),看着这个数量,王致远很是感动,这些人不像王致远这么高的工资,而且还要养家糊口,平均下来每人差不多捐了2个半月的工资。

这都是勒紧裤腰带省下来的钱,大家就这么捐出去了。

后面县里的各行各业也在组织捐款,让王致远没想到的是,还有不少农民驾车拉着粮食来捐款的,有来捐黄豆的、捐棉花的……

王致远看向外面排队的人群,走上前问道:“老乡,你们自家的粮食够吃吗?你们粮食不是都卖了吗?”

“王书记,你放心,我家里的粮食都留够了,我们老百姓家里哪能不存点粮食。”

又问了几个人,还是这样的回答。

王致远今年是没想让农民捐款的,因为大家都等着盖房子,大部分人盖房子的钱都交了,就是怕政府突然不盖房子了,导致大家现在手里都没有几个钱。

没想到农民拉来了家里的粮食和农作物,也要进行捐献。

浩浩荡荡的捐款活动在11月底落下来帷幕,还是有不少人默默地攒钱,后面工人又捐献了一次,比第一次规模更大,通和县总计收到了148.5862亿元(旧币)的捐款,差不多10架米格-15战斗机,也符合当初的预期。

通和县男女老少人均捐款达到了3元以上,在这个时代是很了不起的。

江雨时早就联系报社的朋友,对通和县的捐款进行了报道,同时王致远安排人,带着钱跟江雨时一起去抗美援朝总会。江雨时拍了不少照片,准备去游说抗美援朝总会,提前进行三大号召中的前2个,提前号召全国支援抗美援朝。

王致远看来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有钱了找老大哥多买点飞机,战场形势也要好不少。

当时间来到了12月,农村耕种已经结束了,大家又开始了修建水利工程,马上就要全部完工了,根据工程进度来看,最多半个月就可以了。

那边的房子还在盖,也是要这个月,7个镇房子全部盖完,不然等天气太冷了,就不适合盖房子。

12月3日,抗美援朝总会有了反应,通和县上了报纸,上面做出了肯定的批示。

一下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支援抗美援朝的各种活动,各地一时间游行声援,捐款捐物,各地的报纸和省报都开始了报道,上面的报纸也在点评刊登。

不过这跟通和县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虽然县里还是可以收到零星的捐款,毕竟声势已经过去了,离下次捐款高潮还有些时间。各个工厂增产节约还在继续,但是没有天天进行,工人也是要休息的,不能天天紧绷着。

这一时间县里统计科的同志深入各村进行情况调查,县里面也有一部分人在调查,这次调查决定着明年通和县该如何发展,有什么地方需要弥补和加强。

制药厂研发部这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这一次没有进行制作药物,这次提取出了聚乙烯、聚丙烯等一系列化合物,这些东西有个共同的名字——合成树脂(塑料)。

塑料早就被创造出来了,但是国内第一次自主生产还是58年,塑料的用途广大后世生活中随处可见,成本极低,正是这个时代好用的材料。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些物资是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国家这个时候还是个贫油国,海量的资源还在地底下,等待被发现。

先让更多的人学会,后期油出来了,在加大力度生产,现在国内的一些石油,也足够生产一些,不过要向上面申请。

有这项技术,申请并没有什么困难的,在国内也算创新了。后面什么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也可以慢慢搞出来,对延金良而言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难就难在大规模生产,现在国内条件不允许。

机械厂已经生产了好几款机床,但还是没有形成规模。上次有专家过来考察过,王致远请求在这边搞一个贷款援助项目,可能性很大,下一批的项目在明年。这边场地也有,只要机器过来,再培训一些工人,马上就可以投产。

这些学生和老师也在实践中学习,到时候培训工人,一次可以培训很多,各个工厂都是这样的,就等着月底的学校完工,明年开始正式规模化培养工人。

王致远当初规划的工人学校,是要成为全国工人的培训基地,因为这边技术都是有的,就是变现有些困难。但是一旦成功,需要的工人就不少,而且很多工厂不可能都在通和县,那么学校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