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在古代奔小康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先攒钱粮,后修黄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先攒钱粮,后修黄河

修黄河大堤的事情,武定国这边可决定不了,最终还是要放到皇帝那边去决定。武定国的奏折里面详细介绍了自己目前人力资源的优势,大批的难民正好以工代赈,但是也列举了不足,钱和粮食都不足够支撑修理黄河大堤的事情。最终怎么办,还是由皇帝来决定。

武定国的这种请示的奏折,在皇帝那儿受到了重视。领导最喜欢这种模式的奏折,只需要他选择方向,而不是想办法。这不,没过多久,皇帝的批复就送了过来。

“暂缓修筑黄河大堤,全力积攒钱粮。待积蓄到一千万两白银,五千万石粮食,民夫一百万,方可修理黄河大堤。”

啧啧啧,瞧瞧皇帝这目标定的。这哪是修理黄河大堤,简直要重新开一条京杭大运河。这种天文数字,任何一个官员看了都要头疼不已,粮食还好说,只要粮荒过去,大不了靠着海运,慢慢积累就是。但是这银子可真不是说攒钱就能攒出来的,皇帝等于是抛了一个大难题给武定国。

好在,皇帝陛下也没有给武定国规定多少年完成,算是讲一点道理。让武定国凑够了这么多数字,就可以开始修筑黄河大堤了。

领导已经指明了方向,剩下的就只是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就好了。甚至连皇帝陛下自己心里都没什么底,这么大的数字能凑得出来吗?

“把‘吗’字去掉吧,这点数字对于我武定国来说,凑凑还是能弄出来的。”

武定国满不在乎的说道,仿佛这一千万两白银,对于他来说,和一千两白银差不多。然而这种心态,在他身边的人看来,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是说武侯爷您心态好呢,还是说您武侯爷吹牛不打草稿呢?

一千万两银子,你怎么不想想,现在大康全国的赋税加起来才两千万两多一点,你一个鲁省,每年能上交一百万两就不错了。

一百万两赋税,那都只是折算。由于目前实行的是两税法,也就是可以交银子,也可以交物品,比如说粮食税,百姓们就是上交粮食而已。真正交银子非常少,就拿张松涛以前所在县,每年收到的银子,也不过是几百两罢了。

而鲁省89县,满打满算也就四万五千两左右,这一千万两的数额,差着两百个张松涛的距离。

武定国捂着额头,有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不只是自己的身边人,上到皇帝,下到黎民百姓,对于赚钱这个概念,还有税收这个概念十分的模糊。他们根本难以想象,当商品流通起来,会产生多大的经济效果,也不知道,国家能够在商品流动中,获得多少赋税利润。

很简单,就拿一颗珍珠来说,从渔民捕捞,到手工业者加工,再到商品贩卖,最终到富贵人家收藏,这里面四道工序的倒手,国家每次收取一点税额,就能把财富给收集起来。颇有种后世收税方式的意思。

然而,现在的税收政策,就像是一锤子买卖,从捕捞收一道税,后面基本上就不管了。呵呵,这样的税收政策能让国家富起来就骗鬼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武定国也是这种一锤子买卖政策下的既得利益者,通过给原材料增加产品附加值,获得经济利益。

武定国决定拿事实说话。

“芷宁,你给他们说说,咱们港口贸易获得了多少白银。”

“我们开展港口贸易半年多以来,总共进行了两次港口贸易节,总共获得白银二十二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两。按照估算,每次港口贸易能够给我们带来十万两以上的收益,这还是不算粮食等实物抵押。”

此数字一出来,震惊全场。大家都非常惊讶港口贸易的利润。然而,武定国却是知道这里面的原因。

其实理由很简单,武定国用粮票代替流通的货币,然后开启白银兑换粮票,等于说,武定国用纸就能换到老百姓手中的白银。而一切的税收,都由粮票给代替了,自然也就是用真金白银代替了绝大部分实物税。而官府实际支付的也是粮食,没有白银的留出。

这种方法和张居正所采用的“一条鞭”法有点相似之处。

这个时候,每个听到数据的人,心里都开始默默算账了。按照港口贸易三个月开一次的频率,那么一年就能有四次,总收入四十万两白银,一千万除以四十万,二十五年就能凑齐了!

可是二十五年啊,等到那个时候,怕是黄花菜都凉了吧!不!都馊了!都化成灰了!

“你们是不是傻,非得盯着一个港口吗?你们不知道多开几个港口吗?青岛,威海,莱州!再往南一点,吴淞口,宁波,海门,汕头等等……大康那么多港口,开二十五个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

对啊,既然港口贸易这么赚钱,那完全可以推广开来。有港口的不止鲁省一个,其他的沿海各省都可以这么做。这等于是给大康增加了一大财源。

“你们啊,一个个的先别这么激动,推广港口贸易的事情,还得慢慢铺开,这里面涉及的经济问题太大了,若是让不懂的官员办这个事情,反倒会滋生腐败。这件事,我建议陛下慢慢来,先培养一些人才再说。”

武定国这话才说到了关键点上,事情是好事情,但是也要得力的人来做才能成为好事情,历史上不少的改革,一开始的初衷和立意都是非常好的,只是到下面的执行阶段就变了味道。武定国的记忆里面,好像只有张居正这位大宰相完成了一场算是合格的改革。

所以说,一切又归结到人才身上去了。若是天下真的能多出几个武定国这类的人物,或许皇帝就不怕那么没钱过日子了。

看来,攒钱粮的同时,也可以开始人才的培训工作呀,到时候,就能有充足的人才投入到事业当中去了。

武定国再一次萌发要广收徒弟的想法,难不成,我这辈子还能有当校长的机会了?

武定国摸了摸下巴,琢磨着这件事怎么才能弄起来。尤其是怎么在儒家思想一家独大的情况下,让商业思想求得一丝夹缝中生存的机会。

“唉,果然,各种问题追究到深处,那就是思想的问题啊……”

好在自己现在还算是年轻,办教育的话,现在还是来得及。武定国突然有了个想法,虽然我没办法培养读书人,但是我退而求其次,培养给读书人打下手的人呢?

毕竟官员们上任之后,自己得招聘一些师爷,账房,等等这些社会公务员,组成自己的班底。如果能对这些人进行培养,到时候,天下官员都得求着武定国要人才了。

而且,张居正的办法也是抓吏治,自己这从培养官员下面的办事员开始入手,着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嘿嘿,也恰好能避开和儒家正统学派打擂台的危险,我这是给儒家学派做补充嘛。

我的天,我真是太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