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恐怖灵异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七百八十二节 李鸿章的后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百八十二节 李鸿章的后路

第七百八十二节李鸿章的后路

方山走后,李鸿章大发了一通脾气,砸碎了满屋子的名贵花瓶、推到了屏风。.

但他冷静下来后,立刻开始后怕。

大明对大清的兼并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这一点都不怪,怪的是他们这时候才有了兼并之心,而不是十年前,不是二十年前有。

李鸿章对一下,大明拥兵数百万,如果他们要北伐,谁能挡得住?

湘军?

淮军?

楚军?

还是八旗绿营?

他甚至假定日本跟大清结盟,好似也打不过大明,至于洋人,有人会为了大清跟大明数百万雄狮开战吗?大明打法国的时候,没见有人帮忙,大明打美国的时候,同样没见到有人帮忙,西方国家以利为重,看不长远,这是李鸿章的认识,所以他认为没人会帮大清的忙,是英国也只是嘴说的好听,李鸿章是最不信任英国人的。

一旦大明北伐,夺取了天下,他李鸿章此时不配合的话,到时候哪怕他死了,他李家被满门抄斩,他也无法接受。宗法制度下的家国天下观,臣子对谁当皇帝不在乎,但最自己的宗族格外重视。

但李鸿章可做不到唯大明的命是从,想他堂堂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要苟且于敌国,他忍不下这口气,所以才大发雷霆。何曾有人敢这么威胁过他,朝堂那么多人诋毁他,也不敢威胁要杀他满门。可是现在被威胁了,还是一个极有可能做到的人,大明国的皇帝。

他不敢忽视,连夜去求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对李鸿章没有好感,受翁同酥的影响,他一直都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奸臣,是站在慈禧一边的后党,跟翁同酥等站在他身边的帝党不同。

但是李鸿章的主见倒是挺附和光绪的胃口的,那是主战到底,调湘军楚军参战,调八旗新军参战。

慈禧此时地位尴尬,面对着即将亲政的皇帝,她用修建颐和园刁难,说修园子给自己养老,其实是想在观望一段时间,她不放心自己交出权力后的政局。

所以她始终暗支持李鸿章等主和派,之前的朝仪,李鸿章等主和派明明都已经达成了跟日本和谈的一致吗,怎么突然改观要主战了。

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不敢轻易出口,以防祸从口出。

甲午战争其实也是慈禧和光绪权力斗争的关键一战,此战战败后,一方面黑锅给李鸿章背了,一方面大大打击了主战的帝党,给慈禧继续掌权提供了理由。

之后光绪皇帝利用戊戌变法其实是殊死一搏,结果继续被慈禧利用,彻底绞杀了帝党,之后再也没人反对她垂帘听政,因为两次失败,让光绪的威望降到了谷地,满朝武都觉得这个皇帝靠不住。

现在李鸿章这个同盟突然反水,确实让慈禧太后措手不及,所以她不表态,表示一切都由皇帝做主,说皇帝也长大了,她老了。

光绪一边高兴,只要李鸿章能帮他打赢这场仗,他能亲政了,所以暂时放下对李鸿章的厌恶,极力支持李鸿章的意见,至于资金方面,也全权交给李鸿章去借款,至于向谁借款,他问都没有问。

取得皇帝的支持后,李鸿章的地位稳定了,这场仗胜也好,败也好,都有皇帝背锅,他李鸿章一不得罪朝廷,二不得罪大明,他给自己找了一条稳固的后路。

于是满清政府立刻变得更加强硬,拒绝了英国的调停,决心死战到底。在陕甘的楚军,江南的湘军,迅速调动起来,同时向北方调动。

此时反倒是日本慌张了,为了打这一战,日本积攒了三十年的国力,可日本太小了,人口三千来万,常年扩军备战,民间穷困无,民间穷困没有内部市场,全靠外国市场,可在国际又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唯一的生丝则要面对大明生丝的强烈竞争。

日本人的工资确实低廉,可也不可能太低,至少的能糊口,日本的粮食价格又不低,所以日本的生丝跟大明生丝相,完全没有竞争力。

低端,两广的生丝标准是每年八造丝,日本搞了一些小创新,通过用皂荚给桑树施肥的办法,让日本的桑树在秋季还可以长树叶,但也不可能得大明的桑树几乎是常绿的境况,日本桑蚕每年吐四造丝,大明是八造,这让日本如何在低端竞争;高端,日本的生丝再好,也拼不过江南的生丝,江南生丝的产量不足,但质量在哪里,而且在全世界都富有名声,即便是跟日本一样的低档白丝,卖的日本也更贵一些。

没有生丝这个利器,日本的工业化水平甚至不如历史,历史他们还有三千家工厂,现在却只有两千家左右真正有竞争力的,也不过是三井家族的一些煤矿,但也只能内销,出口受到山西和唐山、越南等煤矿的竞争,同样没什么市场。

所以日本的财政,历史更窘迫,历史他们还能有八千万日元的财政收入,现在才只有六千万,少了四分之一。满清却因为山西等煤矿,以及东北土地的提前开发,财政收入颇为充足,高达一亿两以,是日本的两倍。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满清坚持持久战,日本光是财政支持不住。

日本开战以来,军费大量依靠向英国借款,在伦敦市场发行了十亿日元的债务,结果满清决定继续开战之后,日元债券价格爆跌,充分反应了国际还是更看好满勤的。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别无选择,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继续通过军事胜利,胁迫满清尽快和谈,于是强忍着国内民生崩溃的情况,继续发动大规模攻击。

日军再次开进了辽东,淮军依然一触即溃,不断的朝着山海关溃败。

楚军、湘军开始进入山海关,他们拿着大明的武器装备,在精神意志也淮军要好,至少老湘军在拿着机枪和大炮防御的阵地,不会轻易逃跑,在西北喝了十几年西北风,时刻防备俄军的楚军,也不会让领导先走。

结果日本的前线部队,追击到了山海关前,一头撞了朱元璋修建的城墙,撞的头破血流,只能停止了进军的步伐,不费一枪一弹攻城掠地的好日子结束了。

清军取得了开战以来的第一场胜利,官们粉饰为山海关大捷。

此时反而开始轻敌起来,之前保持沉默的八旗权贵竟然开始请战,表示要主动出击,打过山海关,收复满洲祖宗之地。

他们看到湘军和楚军轻松打退了日军,以为日军不过如此,之前是李鸿章太怂,转念一想,不是倭寇吗,有什么可怕的,轻视日本人的心态抬头,于是八旗纷纷请战。

二十万八旗新军的装备水平湘军、楚军要好得多,也只有李鸿章的精锐淮军能一,他们要求从张家口出关,迎击日军侧翼。

光绪皇帝异常欣喜,见到这种势头,认为军心可用,此战必胜,再次觉得自己军事才能爆棚,大笔一挥准了八旗迎战的计划,他甚至一度想要亲征,给自己捞足威望,但在翁同酥等官员的劝谏下才遗憾的放弃了这个打算。

二十万八旗新军,浩浩荡荡的杀奔张家口,是坐着火车去的,倒是没跟沿途老百姓谈麻烦,但却祸害了一大批张家口的晋商,他们去了要粮要钱要女人,满足不了是通敌,很是勒索了晋商一把。

还没开战发了财,更是让一杆八旗子弟觉得此行大有前途。

新军统帅名义是富珠哩,但里面太多的红带子、黄带子,他根本惹不起,只能任由这些人胡闹。

从张家口到葫芦岛都有火车相通,是俄国人修的,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俄国人任由八旗老爷们征用了他们的火车,同时却将这些老爷的行踪通告给了日军,其实不用他们通告,日本的间谍早掌握了这些人的一举一动。

日本人放过了一列列火车的八旗兵,等到他们开始在锦州集结的时候,才突然派兵包围了锦州。

然后经过不激烈的战斗,炸塌了锦州的城墙后,包围圈的八旗子弟们投降了,二十万人投降,而包围他们的日军才只有十万人,还是缺粮少弹的十万人。

二十万八旗新军全军覆没,让清廷震动,他们第一时间在群情激奋的大人们强烈要求下,将统军将领富珠哩满门抄斩。

然后八旗权贵跟汉人重臣开始互相推诿,八旗权贵说李鸿章坐视八旗新军被围锦州而不去救援,导致二十万大军一朝覆灭,李鸿章则表示,听闻八旗新军被围,他已经着手解救,但还没有来得及打退正面的日军,谁知道八旗新军投降了,从他们到锦州到被包围,时间不到十天,从他们被包围到投降,时间不过五天,半个月的时候,别说正面还有日军阻截,算一马平川,大军也赶不过去。

争吵没有结果,只是让人认清了一个现实,最为养尊处优的八旗最烂,第二养尊处优的淮军第二烂,反倒是在西部吃苦的楚军,和装备低劣的湘军更好一些。

这让清廷决计换帅,撤换李鸿章的职务,换了主战派首领翁同酥为帅,统领湘楚军团,拱卫京畿。

但此时占有制海权的日本,不再硬撼山海关了,反而从海登陆了山东,向威海开进。

山东巡抚李秉恒因为跟李鸿章不和,坐视日军攻打威海卫而不救援,导致威海炮台失陷。

北洋水师主力,四艘铁甲舰在军港一直跟日本联合舰队鏖战,日本海军始终拿这四艘军舰无可奈何,结果用清军自己炮台的要塞炮将四艘军舰打沉了。

日本海军一直在劝降海军提督丁汝昌,结果丁汝昌一直都不肯投降,在海军覆灭前,自杀身亡,临死都在念叨,“哪怕打沉一艘也好啊”,带着没有击沉一艘日本军舰的遗憾,他自杀了,但他的死没有洗刷他的耻辱,投降的北洋水师将领将投降的责任都推到了他头,知道十几年后才得以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