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恐怖灵异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一百六十八节 昭常一样的忠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六十八节 昭常一样的忠臣

其实柏贵是完全误会了,他看到朱敬伦玩命一样的在保护九龙司的土地,不让洋人割让一寸土地,他以为朱敬伦是出于为朝廷守土的决心,至于条约那东西,清廷从上到下都没lā

就像何景说的,楚襄王遣子良割地于齐,而使昭常守之的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的楚襄王,在做太子之时,在齐国做人质,当时的风气是各个大国为了向其他国家表示友好和诚意,会将君王的王子派到他国去做人质,比如秦始皇的爹嬴异人就在赵国做过人质。

楚襄王做人质的时候,他爹死了,于是楚襄王希望齐王放他回去继承王位,但齐王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要楚襄王割让五百里土地给齐国,不然不放他走。

楚襄王拿不定主意,询问他的老师慎子,慎子说,不能因为吝啬土地,而不去送死去父亲入葬,这是不义的。所以楚襄王回复齐王,愿意奉献土地。

楚襄王这才回到楚国继承了王位,接着齐国人来要地,楚襄王又问慎子,慎子让楚王跟大臣们商议。

大臣子良说应该献地,既然答应了就得给,君王不能失信。可以先给他,然后联络其他诸侯在打回来,所谓“与之信,攻之武”。

大臣昭常说,不能给,楚国之所以是大国,就是因为有土地,土地都割让了也就不是大国了,他愿意带兵去防守。

第三个大臣景鲤也说不能给,楚国一个守不住,他愿意去秦国求救。

问完三个大臣后,楚王才悄悄的请教他的师傅慎子,问他该用谁的计策。

慎子说,三个人的计策都用。慎子让楚王先派子良去齐国献地,第二天在派昭常带兵去守卫,第三天派景鲤去秦国求救。

楚王果然这么做了,齐国接受了子良献上的地图,派人去接收却被昭常阻挡,齐王质问子良,子良表示都是昭常自作主张,齐王大怒,派兵攻打。还没打下来呢,秦兵就来了,齐王只得求和退兵。

这个故事跟中国古代许多历史典故一样,十分的离奇,让人很怀疑他的真实性。但是其中又包含着一些能够自圆其说的道理,于是作为典故就一代又一代被文人继承下来,认为这是智慧。

战国策记载的这个故事中充满了讨巧,首先楚王把地献了,他没有失信。其次大臣又把地守了,他于国有功。

这个故事中自有一套逻辑,加上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就缺少和平对等的外交经验,所以千百年来,就被一代一代当作外交案例传承下来。

何景作为御史,熟读经典,拿这个故事劝告皇帝,皇帝都无言以驳,都觉得有道理。

首先在清廷大臣看来,齐王扣押楚国太子不让人家回国奔丧是不义的,对比英法联军恐怕满朝文武也认为英法两国是不义的,不让他们进京,他们还要带兵进京,肯定不义。

其次楚王派人拿着地图名义上献了土地,算是履行了楚王的诺言,守护了楚王的信用。对比清廷也跟洋人换了约,并且让洋人拿着文书送到了守土的地方官手里。可这时候地方官不认,地方官恰好可以对比昭常。

千百年来,大家都认为战国策中这个故事是经典的,是正确的,那么读过书的人,就得成为朱敬伦此时以昭常的方式处理问题,是正义的,是正确的。

所以柏贵才感慨朱敬伦是一个大忠大勇之人。

因为柏贵跟所有的读书人一样,都完全认为朱敬伦的行为是正当的,如果成功了,朝廷不但不能责罚,还应该褒奖,哪怕朝廷迫于洋人压力,处罚了朱敬伦,到最后整个士大夫阶层还会给朱敬伦书写功绩,记入史书,就好像因禁烟抗英而遭到流放的林则徐一样,到最后谁不说他是一个名臣,是一个肱骨。

这就是中国人做事的一套,他有他自己内在的一套逻辑,他的历史给他留下了许多可以借鉴参照的行为准则,但是两千年前的外交行为,拿到现在,确实有些落伍,或者说跟西方准则完全不同,对于后世已经被西方世界观完全同化的人来说,可能还会觉得祖先卑鄙,迂腐和耍小聪明。

但那个时代的祖先他们就是觉得应该这样,君王必须守信,但是祖宗的土地又不能丢,因此才寻求程序上的守信,同时采取智计规避,这跟两三千年后的后代一样,都比较喜欢钻空子,在现代观念中确实显得有些耍小聪明。

只是晚清时代,文人士大夫依然保持着两千多年前的世界观,所以柏贵很认可朱敬伦。

唯一不同的是,楚襄王时代的昭常最后联合秦兵能够守住土地,而柏贵觉得,朱敬伦即挡不住英军,大清国也没有秦国那样的友邦来救,既然无论如何都挡不住,反而可能把朱敬伦这个昭常一样的大忠臣给搭进去,洋人最终还是会去广州,那还不如直接放洋人来呢。

也许是出于一种保护忠臣的道德感,也许是潜意识中其实不想惹大麻烦而给自己找的心理安慰,总之柏贵感慨了一番之后,让富礼赶紧来新安,告知朱敬伦,如果洋人兵船要去广州,就让他们去吧,至于九龙司割地问题,实在没办法就让他们割走吧。

打死英国人都不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可以让朱敬伦这种在他们看来,即是对他们朝廷的反叛,又是对国际条约的不尊重行为,变得异常的高大。

英国人此时正围绕着朱敬伦提交给他们的文件的法律效力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呢。

威妥玛带走文件的时候,之所以十分的谨慎,多次确认文件的真假,就是在西方,尤其是英国人的观念中,这份文件真的很重要。

如果他们认可这份文件,那么这份文件完全可以代表广州府一带最核心的土地上的一千多万人民,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签了字,可在这个时代,英国人的民zhu还局限在贵族和少数富人手中,因此在英国人看来,那些拥有地产的乡绅,有绝对的权力代表整个广州府地区。

那么朱敬伦给他们看这份文件,同时还秘密派了代表团去英国,这意味着这个地区在以一个独立的身份,试图跟英国政府展开外交活动,这表明,广东的人民不但不认可他们的中央政府加在他们身上的条约,而且已经做出了实际的外交行动。

在西方人的历史中,当这种事情发生后,往往意味着一件事,很快广州府一带的人民,将会宣布他们独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