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长平长平 > 第380章 赵将贾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火龙明白地指示着秦军的位置。贾偃命令熄灭自己营地内的篝火,全体将士在黑暗中调整好阵势,只待秦军靠近,就全力冲着火光射击。不料,白起看见赵营中篝火熄灭,也下令熄灭自己的火把。双方只得在黑暗中摸索。只有间断响起的鼓声和钟声,告知着对方自己的位置。

远处还传来阵阵喊杀声,那是魏军主力在与魏冉作战。魏军北城军是芒卯亲自控制的部队,拥有一万武卒,约八万民军。在芒卯失踪后,武卒军将接过了指挥,虽然有民军张皇失措,趁夜色逃跑,但在武卒的镇压下,军营还是稳定下来,并投入战斗。两边都没有发动冲锋,而是相距一箭之地,大声呐喊;偶尔相互射射箭。军将担心魏冉是在等待白起解决了后军后,前后夹击,向后方派出了警戒。

其实白起的军队不用巡探:进攻赵军的秦军熄灭了火把,但进攻魏军后军的的两条火龙没有熄灭,依然稳定地向前移动。虽然远远看去像是在蠕动,但他们的位置一目了然。这两条火龙向着北偏东的方向前进,让魏将摸了不清它将攻击哪支部队:夹击北城军?侧击东城军?合击赵军?黑暗中蠕动的火龙,无形中吸引了全部注意。

突然,北城军后面出现火光。在大家还在震惊、判断中时,火光自西向东一路蔓延,大家终于看到,一座座军营被点燃:营栅、车乘、粮草……北城军在火光下,部署无所遁形。武卒军将绝望了:他上了魏冉的当,魏冉根本就不是在等白起帮忙,而是主动向自己的后方派出了一支部队。绝望之中,他下令擂鼓,准备发出拼死一击。

武卒冲上去了,民军跟在后面。火光中,他们的身影十分清晰;相反,秦军的位置则模糊不定。

如此明显的优势自然不会被魏冉放过。他以鼓声令前排让开武卒的冲击,将一阵阵箭雨倾泻到民军的头上,毫无防护装备的民军被一片片射倒。冲出百步的武卒也与后排的秦军接触上了,但秦军不与他们交锋,而是在钟声的引导下缓缓后退,逼迫着武卒不敢回身救援,并一步步远离民军。

死亡威胁着冲上来的民军,终于,他们也被恐惧压倒,随着一声尖叫,土崩瓦解。于是魏冉的军队也开始了收割模式。

正在步步推进的武卒发觉身后出现了黑影。他们虽然训练有素,但也禁不住前后夹击。他们在困难的情形下改结圆阵,拼命抵抗,但一阵阵箭雨失他们彻底丧失作战能力,最终全部被斩首。

在北城军崩溃时,东城军将的民军也几乎跑光了,只有一千武卒还在。东城军将无可奈何,只得率领这一千武卒向东撤往长城。不想出了营地不远,就与一支秦军遭遇。双方都不明敌情,只得呐喊一声,杀到一起。

与白起在营地对峙的贾偃听到营地后方出现呐喊声,猛然惊醒,白起已经派军迂回自己的身后。他立即发出指令,三军交替掩护,依次后撤。

一千武卒打草惊蛇,救了赵军一命。当秦军迂回部队赶到时,迂回已经变成正面进攻。秦军虽然发起了一次进攻,但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毫无悬念地被打退了。

天渐渐亮了。战场的态势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所有魏军已经崩散,先前仗着黑暗掩护逃过一劫的兵卒,天亮后完全暴露在秦军面前,成为他们斩首立功的目标。有求饶的,有逃跑的,有躺平的,有拿起武器反抗的,但结果相同:为秦军刺翻、钩倒,最后割下首级。而一直与白起对峙的赵军则完全退出了战场十里之外。

白起下令夜间和赵军纠缠的三军继续追击赵军。自己则驱车赶往魏冉处。魏冉的大帐就设在一片地势稍高的荒丘上,他自己很随便地坐在地上,各军五大夫、公乘就坐在他的两边。白起的动作他自然看得清楚。见他的部队继续追赶赵军,而他向自己这边而来,魏冉对诸将道:“武安君至,吾等且迎之!”

众人下了土丘,迎出来。白起见魏冉迎出,远远地跳下车,跑步上来,当胸一礼。

魏冉道:“武安君辛劳!”

白起道:“穰侯辛劳!”

魏冉道:“武安君攻华阳,灭郑军,功劳不小。当贺之。”

白起道:“区区二万耳。焉若穰侯破魏军十八万!”

魏冉道:“焉得如此之多,但八万而已。”

白起道:“赵军三万,愿攻灭之!”

魏冉道:“赵军,小贼耳,何必在意!”

白起道:“吾功劳不及穰侯,军皆不服。愿击赵军以建其功!”

魏冉道:“吾观汝已命军追击,虽欲夺汝功,奈之如何!”

白起道:“谢穰侯成全!”

魏冉道:“赵军之途,多有水道,犹需谨防!”

白起道:“谨承教!”行礼而去。

魏冉目送白起上了车,飞驰而去。

魏冉自言自语道:“赵王其罪之,如之奈何?”

赵军的退路上虽然有些小河,但对一支大军来说算不得什么障碍,直到他遇到从荥口引出的鸿沟,才略微有了些麻烦。为了寻找可以涉水而过的地带,稍微费了点时间。而白起这时加快了速度,好像要利用河流给赵军添点麻烦。所以贾偃在渡过鸿沟后,留下一支千人部队,准备利用河道的优势,拖延一下秦军的追击速度。在后撤的过程中,他已经派出多路军使赶往黄河岸边,通知对岸的赵军驾船接应。

秦军赶到岸边,发现贾偃将部队安置在草丛中高低不同的岩石或土坑旁,正好在自己的射程之外,有些恼火,但也没有办法,只得按强渡的程序准备作战。选出了五千人,依次分成五批过河。第一批下水时,时间已经过了快一个时辰。这一千人并不带甲,只执小盾和手戟。后面的四批,各相距二十步下水,他们连盾都没有,全都执长戟或矛。

贾偃命令射箭。一百步的距离上,每人从各个方向射出了十支箭,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并没有减慢秦军前进的速度。贾偃见无机可乘,只得在秦军尚未上岸之前,率军撤离河岸。

过了河的秦军也不追赶,只是四面放出警戒,掩护大军过河。

三万秦军浩浩荡荡地过了河,又花了一个时辰。重新整好队,天又快黑了。

白起问手下的五大夫道:“汝道贾偃得夜渡河乎?”

五大夫道:“必不然也。夜渡河,身喂鱼鳖矣!”

白起哈哈大笑道:“吾欲其夜渡,其岂得不渡!”命令部队稍事休息,吃点干粟,补了水,就着昏暗的天光,启程出发了。

贾偃追上大队,部队已经行进到济水河边,但没有发现来接应的船。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贾偃的心头。他赶紧派出军使寻找。很快军使回报道,济黄交界处出现大量秦军,已经封锁了黄河入济的通道。将军但引军至黄河边乘船。

贾偃离开时,秦军前锋已经过了鸿沟,而自己的部队则在济水河边停留了不少时间,他已经没有时间思考其他对策,简单地咨询了一下诸将的意见,就下令沿济水而上。

前行二十余里,贾偃看到了济水中的形势:河对岸是秦军,约有万人;河这边是前来接应的赵军,不过二三千。两军隔河相对,各执弓弩。船只有沿着这边河岸行驶才是安全的,但凡进入河中间,必会遭到秦军猛烈的射击。且不说人员伤亡,就是弓弩的巨大的冲击力,也足以让小船在河中打转了。所以赵军只能把船停靠在济口旁的黄河岸边,才能避开秦军打击,控制住一个相对安全的渡口。

等贾偃赶到渡口时,天已经暗下来。贾偃放出警戒,自己和前来接应的将军商量渡河的事。

得知秦军就在身后,将军建议贾偃,必须杀退秦军,才能过河,否则必将伤亡惨重。贾偃自然知道,不过他看了看从昨夜直到现在未曾休息,一直处于紧张战斗状态的赵军,怎么也下不了作战的决心。他对将军道:“吾等自夜至今,未得稍息,苦斗竟日,兵皆疲惫。若以迎敌,恐难支也。”

将军道:“有船三百,每渡不过三千众。往返十次,乃得渡。时已黄昏,仅一渡耳。”贾偃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船只,心想也只能如此了。他命令伤员首先登船。待三百艘船坐满启航时,哨探来报,秦军已至十里之外。贾偃赶紧命后军做好战斗准备。自己在河边焦急地看着三百艘船缓缓向对岸划去,靠岸,卸下伤员,再划过来。贾偃要让第二批船员登船,将军道:“天已大黑,河上风急浪高,不可夜渡。”

贾偃道:“若不得渡,但与秦战矣。”

话犹未毕,后军就响起急促的鼓声。弓弦声、呐喊声阵阵传来。

由于赵军的阵地一侧靠着济水,秦军无法两翼包抄,但依然从左翼透了过来。贾偃无奈,只得派兵上去堵截。再对将军道:“将军且观,稍迟,则渡口尽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