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宋耻 > 第二十二章 瓜分世界(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蒙古人赖以为生的工具,不再是硬弓和弯刀,而是变成剪羊毛的见到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就失去了劫掠的能力。这算是大燕帝国为西方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征服克烈人的过程类似,就是让他们主动或被动的学会了养绵羊、羊驼等经济牲口。

对森林地区的林木部的征服,却更加复杂。因为森林地形限制,林木部族虽然也能发展牧业,但不能以此为生。就好像女真人无法像蒙古人那样游牧一样,森林地形决定,半耕半牧有更高的效率。

因此大燕帝国管理林木部的北海都护府长期以来,一直在这里推广源自东北森林地带的插花田作业。这里的部族也先后完成半耕半牧化,尤其是林木四部的西部两部,斡亦剌部和黠嘎斯部,他们跟女真帝国以乌拉尔山为界,其实互相之间的交流始终没有中断。女真人的生产他们很容易学会和接受,只是森林部落的定居化,给西方民族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由于斡亦剌部和黠嘎斯部跟女真帝国紧邻,在政治上,他们就游走在大燕帝国和女真帝国之间,綦业之后继任的赵明信等首相,都不愿意在草原上用兵,默认了这些状态。因此西部林木部族经常参加女真人的西征,也从西方掠夺农奴,用奴隶劳动开发森林土地。但他们的规模和数量,跟女真人无法相提并论,农奴人口始终不到一半。

农奴劳动模式,只会让他们跟女真人走的更近,这是大燕朝廷无法接受的,更不可能让更西、更北的乌拉尔林木部族臣服。大燕帝国采用的是所谓的教化模式,教授的不是文字,而是技术。狼居胥府学,经过长达一二十年的研究,研究出了许多草原新技术。蒙古人,克烈人的绵羊、羊驼都是根据当地气候改良出来的品种。而给林木部的,则是狐狸、貂的养殖技术。

林木部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毛皮产业。寒冷森林的野生毛皮,质地优良,深受全世界的欢迎。但数量稀少,且捕猎的成本极高。森林里产的野生毛皮之所以优良,一方面是因为野生,最主要原因还是寒冷。寒冷地带生活的动物,自然会进化出丰厚的皮毛,而且身体会积累比热带更多的脂肪来帮他们度过寒冬,所以毛皮油色好。

于是狼居胥府学试图驯养一些高价值的动物,发现最合适的还是狐狸和貂,因为他们吃的较少,毛皮价格又高。建起围栏散养,模仿野生环境,让动物可以尽量活动,直接建在森林地带,气候就能让这些驯养动物跟野生动物经历一样的春夏秋冬。狐狸和貂的食物,主要是牛羊等牲口的下水,当地人的主要食物就是肉食,却不吃下水,跟他们不争食。

经过多年摸索,技术终于成熟并推广开来。人工饲养的狐狸和貂毛皮质量和价格,依然无法跟野生毛皮相比,可高手驯养的动物,质量已经很接近于野生动物。养殖终究比打猎容易,而且更容易大规模生产,保质保量。

在欧洲高烧不断的毛皮热下,林木部的毛皮养殖业迅速膨胀,并且通过森林商道持续出口。大燕帝国从蔑儿乞人手里继承了这条森林商道,继续维护。有一百多座屯堡作为驿道,一直延伸到波罗的海。

毛皮从东方通过小船、驮马运输到欧洲出口,回程则运回波罗的海地区的琥珀,两种物产都是高价值物产,足以弥补昂贵的森林运输。因此这条商道虽然运量不大,成本高昂,却始终能维持盈余,吸引了大量商人。

不过光是靠利益的吸引,很难让一个民族转变生存方式,至少不会那么快速的转变。当蒙古人能用强弓弯刀为他们得到丰厚的战利品的时候,他们绝不会放下弯刀拿起剪刀。

让他们迅速转变的原因,主要还是压力。

生存的压力。

一方面是军事上无法形成绝对优势,甚至开始越来越劣势。

两项科技带来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跟农耕文明博弈了数千年的游牧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

一项科技是火枪的出现,火枪实际上比大炮更让游牧民族绝望。在火炮时代,大炮加骑兵的满清八旗,依然能压制明朝军队。但开始使用成熟火绳枪技术,并采用更合理的战术的哥萨克人,就让八旗兵无可奈何。围攻雅克萨这种几百人防守的小城堡的清军,不得不出动数万军队长期围困。

火枪技术,是宋人官员发明的,但成熟则是在西方。因为东方的军事技术走向了一个极端,中原扎甲和硬弩都被制造的极为精良的情况下,其实类似武器很难走向成熟。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当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某种优势太大的时候,就只能沿着这条轨迹继续下去。

哪怕到了现代,这种规律都在起作用,一些垄断型企业,在某种优势太大的情况下,根本就不会去创新。柯达相机技术太好,让他们发明了数码相机后也没有持续改进,因为早期的数码相机不可能跟他们制造的传统胶片相机质量相比,于是日本人买来了技术,改进数码相机淘汰了柯达。微软在封闭操作系统太强大,让他们错失了开放系统,成就了谷歌。

中国人在唐朝时候,同时制造玻璃和瓷器,但到了宋朝,因为瓷器技术更早成熟起来,玻璃产业就消失了,不在继续改进,退出了市场。扎甲可以大批量生产之后,板甲就没有空间诞生。神臂弩各种型号齐全,早期火枪就没有用处,自然不会去发展。

革新很多时候,反而是弱势群体的无奈选择。宋人各种武器发明,主要是因为军事劣势下的赌博,寄希望于出奇制胜。优势势力,往往选择更成熟的方案。腾讯这样的巨头,往往不会自己去搞创新,而是让市场上的小公司试错,等他们找到了合适的技术,然后收购这些公司。

在这种跟马太效应相反的效应下,西方人率先搞起了火枪。他们未必是从宋人手里学到的原始技术,因为早期火枪,跟火炮一样,都是靠点火发射,在东方称之为手炮。如何小型化,需要材料技术的进步。小径的火枪,早期很难产生跟大口径火炮一样的威力,因为火枪枪管太薄,无法承受太大的火药爆炸威力,因此早期火枪威力和射程跟硬弩无法相比。在东方根本没有市场,只是作为玩具。而西方人没有特别发达的弓弩制造产业,制造弓弩需要的牛角等材料,在西方价格太高,反倒是制作火枪的铁皮更便宜。

于是西方武器加工中心的米兰,率先发明了板甲和火枪。他们有技术,有市场,西方频繁爆发的战争,是他们最好的革新动力。

火枪经过长期改进,从一开始的手炮,在发明了扳机机关之后,就彻底跟火炮产生了差异。然后短枪慢慢变成长枪,口径从胳膊粗细逐渐变成拇指粗细,重量可以从以前的守城工具转向野战武器。

火枪的出现,彻底让游牧民族的个人勇武作用下降,一个不那么勇敢的士兵,经过严格训练,在纪律约束下,机械的站在战场上,射出的子弹威力,跟一个勇敢无比的士兵射出的武器具有同等的杀伤力。

火枪的出现,还让游牧民族可以低成本组建军队的优势变得无用。以前游牧民可怕,是因为他们天然的全民皆兵,农耕名族组建士兵的成本很高。但现在拼的不再是兵力,而是生产。兵力多寡,取决于谁能为自己的军队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

所以当蒙古人哪怕聚众数万控弦之士,也无法冲击几百个火器士兵的屯堡之后,他们就失去了继续劫掠的能力。

但火枪这项技术,也不是让游牧民族走向衰亡的决定性技术。至少在东方是这样,因为大燕帝国哪怕引入了新的火枪,也没有持续发动进攻。作为防守,用硬弩和大炮的二线屯戍大燕军队也足以胜任。

另一项主要技术,是铁路技术的成熟。蒸汽机推动的火车,让快速动员变得可行。大燕帝国出于战略考虑,修建了狐狼道铁路。很显然,这是一条跟辽东运河一样,不可能盈利的铁路,是用军队的军费修建的。

赵明信这个精通商业的宰相上台后,开始大量裁撤北方驻军。十万用于稳定草原的驻军被缩减到了两万,十万长城守军被全部裁汰。用节省的经费,修建了这条草原铁路。

缩减北方驻军之后,一些部落确实出现过叛乱。但快速调兵的能力,让他们在摧毁少量士兵防守的城堡之前,大燕帝国就能将内地军队运送过去。经过数次这样的危机之后,大规模的草原民族叛乱就结束了。

铁路建设,对生产的贡献自然更大。铁路往北延伸到了贝加尔湖地区的苏武城后,连森林地区的木材都能变成资源,林木部族砍伐大量优质木材输送到南方造船、制造家具。克烈人、蒙古人的牲口直接输送到内地,变成吃货嘴里的鲜肉,简单肉质的皮革、羊毛,大规模出口变得可行。

铁路带来的运输能力一方面让草原民族低成本动员优势被中和,一方面让他们可以换一种方式生存,在生存压力之下,他们只能放下弯刀,拿起剪刀。

于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和森林,才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成为中原王朝的直接领土。采用郡县制管辖,而不需要羁縻。

这些主要发生在赵明信任期内,他作为宰相,在史上被认为是一个守成宰相。一直没什么激进之举,最大的贡献被认为是为后两届朝廷积累了力量。因为在綦业用四年财政紧缩偿还了债务之后,赵明信用十年任期,积攒了二十亿盈余。

这笔钱让后两任宰相,用二十年时间进行了大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