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宋耻 > 第三章 遗产(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吞并九军州,是有严重的文化差异的。大平原实行的是军事化的编户齐民,九军州则是野蛮滋长的边地文化,大宋朝廷将流民流放到这里后,基本上是不管不顾的。经济上的价值都是第二位,只要九军州能帮大宋朝廷招募到强大的东洲战士,大宋朝廷并不在乎这里又没有经济价值,至于建设这里的愿望,他们远没有李靖强烈,至少李靖是将大平原当做他的中原进行打造的。

所以九军州虽然也有贬官组成的地方官府机构,但管理十分粗放,大量当地土豪把持着权力,司法、行政都十分混乱和腐败,这些都需要进行整顿,而整顿则会出现争斗。此时宋国国使的身份,让晏青更容易帮李靖安抚这里。

李靖很快就出征了,但晏青并没有在九军州浪费太多力气。他只是跟几个特别强势的当地豪族进行了沟通,表达了大宋朝廷放弃这里和希望他们归顺汉王的态度,同时对他们进行了一些承诺之后,晏青就回到了汉海都护府。

这座城池,现在已经是汉海地区最大的城市。都护城里的人口,就有将近十万,商贾云集,商船辐辏。但这里的商业却不太活跃,各行各业都把持在一个个豪族手里。来自玛雅地区的折氏家族,来自金溪岭地区的宋氏家族还有来自密河地区的李氏家族控制着商业。

对这些依靠特权经营的权贵产业晏青并不感兴趣,他走访了大量辛苦谋生的中小商人,从一些老商人口中得知,几年前的都护城不是这样的。这几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以前这里只有一些中小商人,各行各业甚至都没有行会,大家生意非常好做。自从折彦文开始进行编户齐民,官府就开始重农抑商,中小商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除了个别大家族的商队,现在中小商人很难离开自己的户籍地,所以苦河虽然绵延数千里,但在河流上的商队却变少了。港口停靠的,更多是海外的海船。

晏青用了三个月时间,逆流而上,抵达了苦水中上游的五大湖地区,这里是大汉如今的北部边地,五大湖地区是折氏家族建立的一座座军塞,常年跟五大湖以北的生番作战或者贸易;而苦水以西直到密河主要是宋氏家族建立的大片牧场;密河以西都是李氏家族的领地。三大家族控制着苦水中上游地区的边塞。

这是动不了的,因为李氏如今还在帮助大汉抵挡来自哭山以西的十二都大军;折氏则抵挡着欧洲白夷支持的大湖生番联盟。宋氏控制着金溪岭,他们开采的金矿,是大汉最大的财源。

大汉的基石,依然是苦水中下游的郡县制州县,编户齐民政策,将这里的汉人和番人全都固定在了土地上。虽然限制了商业,可是农业和手工业却没有受到影响,最重要的是,编户齐民让大汉朝廷控制了所有人力。

这里的汉人编户人口百万出头,番人则高达两百万,如果不是编户制度,光靠三百万人口,李靖怎么敢称帝。三百万人口,连一千五百万人口的十二都零头都不到。但三百万人口,却比十二都中任何一都的人口都更多。

当晏青从大湖区返回都护城的时候,新登基的大汉皇帝已经会师凯旋了。

谁都没有意外,甚至连发动攻击的燕国可能都不意外,因为这就是一场走走过场的战斗,双方都需要这样一场厮杀,可谁都知道改变不了什么。

对燕国来说,不大张旗鼓的攻打大汉,这在政治上不正确,对大汉来说,不跟燕国堂堂一战,建国似乎也不牢靠。

所以这场糊涂账谁都没用力,谁都无法用力。十二都地区翻越茫茫哭山很难,大汉国同样很难,因此双方在哭山之中,几乎都是围绕一座座山城要塞,进行了武装展示;最激烈的战斗,实际上是在玛雅地区。

第六都、第七都,两都联军,不到一万人,从汉海大道出击,进攻东部汉国控制的玛雅城和汉海港,在李靖亲自统军之下,大败而归。十二都没能夺回汉海大道东部,汉国皇帝也没能夺取汉海大道西部。

大战过后,双方息兵,既没有议和,也没有继续开战,很默契的保持了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和平。

仗打的莫名其妙,但气势造的很大。打仗的时间只有几天,但之后汉海皇帝在玛雅地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武装行军,带着大军不走海路,而是沿着陆路,从玛雅城出发,往北途径这两年刚刚吞并的托尔特克地区,最后沿着汉海平原(墨西哥湾滨海平原)回到了都护城。

回到都护城之后,李靖大摆庆功宴,最后才秘密接见了晏青,提出了他的下一步打算。

“不妥!”

面对李靖打算尽快进行一场北伐行动的打算,晏青态度坚定的表达了反对意见。

“如何?”

李靖疑惑。

他新君登基,正是该大杀四方,巩固皇权的时候,此时征伐四夷,具有极大政治价值,晏青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晏青当然知道这些道理,他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他少年得志,十八岁就进入大宋官场,靠着晏氏家族的势力,他步步青云,不到五年就做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但他的个人能力也是很强的,不完全靠家族势力。否则他不会被派到东洲来作为大宋跟汉国的纽带。

“陛下之患,不在四夷,而在肘腋!”

晏青坚定的说道。

李靖长叹一声,他当然知道他最大的软肋在内部。豪族太强,这不是一两年的事情,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早在他来东洲之前,东洲地区就出现了豪族。之后他跟豪族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因此一直都无法打击豪族。最后他任命折彦文主持编户齐民的时候,豪族势力发展到了巅峰。他之所以要请晏青当宰相,除了跟宋国搞好关系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晏青在东洲没有根基。

“你有什么主意?”

李靖问道。

晏青的背景他很清楚,这是他舅舅晏湲推荐的,他母亲也亲自写信,举荐他当宰相。绝不仅仅因为他是自己的远房表亲,因为在晏氏家族中,比晏青血缘更亲近的多的是。晏青甚至都不是晏殊的后人,在晏殊父辈的时候,他们才是一家,早就出了五服。而晏家亲表兄多的是。

之所以推荐晏青,是因为晏青虽然是科举出身,但却是扬州府学才子,学的是民业科,在地方任职期间,多有建树,是晏湲最看重的后辈。

晏青道:“开科举,兴工商!”

李靖道:“我以为你会支持我办府学呢?”

府学已经建了一所,但水平十分低劣。东洲根本请不来大儒,虽然在都护城建了府学,可东洲地区最高教育水平的代表,依然是各地豪族的家塾。府学培养出来的学子,虽然容易做官,但执政能力很差。开科举,倒是能将大量豪族的优秀子弟,吸收进入自己的朝廷。

尤其是东海岸豪族,大都是大宋朝堂斗争失败后的贬官家族,要说东洲学问最高的,往往就是这些贬官。他们的子弟之前进入汉海都护府的通道很不畅通,而且对出仕汉海都护府也没多少积极性。因此都是在各自家族中经营,把一个个豪族经营的越来越壮大,不把这些优秀子弟吸纳进入中央王朝,只能让他们为家族服务,将豪族慢慢发展成门阀,于公于私,都不好。

如果能吸引这些人才,也算是大宋朝廷留给他的一笔丰厚遗产,可惜他舅舅晏湲极力支持的开发海外给他留下了庞大的遗产,他亲生父亲死后却什么都没能给他。

每每想到这里,李靖就赶到无比的不公。

“只是开科举利弊参半。兴工商,兴许会引起内乱,还望陛下早作准备。”

晏青提醒道。

李靖道:“你是说三柱国?”

如今作为跟大汉皇室李靖联姻的三大豪族,李逵家族、折彦文家族和宋进家族,已经被称为大汉三柱国了。

晏青笑道:“这不是明摆着吗。开科举,三柱国也有子弟可以入仕。但兴工商,可就要断三柱国的财路了。”

李靖沉默了片刻。他知道这是事实,折彦文进行编户齐民,他是支持的。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他的实力,让他可以控制两百万熟番。如今编户齐民已经完成,虽然番人村镇时有反叛,但大体稳定。他可以从编户中廉价征发大量士兵。

但编户齐民,将老百姓死死控制在土地上,不允许流动。甚至许多不习惯定居的番人,经常逃亡北方投奔大湖部族。这严重影响了商业,因为普通老百姓不允许流动,就很难经商。只有大豪族,才能从官府获得有限的官凭,穿州过府的运输货物。一旦兴工商,就算不废除编户齐民政策,也会大大影响豪族的特权。但许多中小家族,甚至普通百姓,可以凭借聪明才智获利,成为一方大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