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宋有毒 > 第650章 两淮修河制置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和元年四月底,皇帝下旨,察淮水常年水患害民扰民,屡治不疏,故派驸马都尉、凉王王诜专职治理,判两淮修河制置使、治扬州。

大概意思是说皇帝知道淮水年年害人,可是折腾了好多年也不见成效,这才派更牛『逼』的凉王出马,官职是两淮修河制置使,总揽修河的一切事物,制置司衙门在扬州。

为啥在扬州呢,这地方繁华倒是繁华,可是距离淮水并不近,干嘛不近弄个制置司衙门,如淮水沿途的寿州、濠州、钟离、盱眙、泗水、楚州。

洪涛接旨时也是这么问的,让前来传旨的章惇和李公麟好一顿耻笑。两淮修河制置使虽然是个临时指派的职务,但职责一直都很明确,除了要治理淮水之外还有一项任务,保障邗沟渠和通济渠在淮南东路段的畅通,让江南漕粮顺利进入开封。

扬州是邗沟的最南端,再往南归两浙路管,是漕粮进入淮南东路的起始点。很多和漕粮运输相关的部门都设在这里,本着方便工作的初衷,两淮修河制置使的衙门向来都设在扬州。

自打朝廷公布任命之后,一向门口罗雀的驸马府突然热闹了起来,时不时会有朝同僚登门拜访,连带着生意一落千丈的飞鹰社都跟着受益。

难道说两淮制置使这么好用?绝对不是,这个变化的原因很简单,皇帝重新启用驸马为官,说明站队完毕,王诜不再是臭狗屎沾不得了。

官职大小、权利多少只是一时表象,谁也不敢肯定五年后、十年后这位大宋爵位第一的臣子不会一飞冲天。

这也是混官场的潜规则,除非有很大的利益或者立场冲突,一般来讲当官最稳妥的方式是少得罪、多结交同僚。古人云,谁知道天那片云彩有雨?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嘛。

以前洪涛之所以混的人嫌狗不待见,是因为他做事太淡薄人情,为了达到目的寸步不让。现在他是没有权利了,但没完全失势,还有爵位有声望,只要能重新获得皇帝的信任,保不齐哪天又扶摇直了呢。

被任命为两淮制置使不是死孩子放屁有缓了嘛,最让朝臣们意外的是凉王回京时的表现。本以为他会依仗盖世战功和新皇帝打擂台,结果完全相反,这位素以羁傲不逊着称的疯驸马居然懂得服软了,玩的平时善于此道的官员还高明。

那句吾皇万岁、大宋万岁一喊出来,再加万民附和,很多较了解新皇帝为人的臣子心里多了个想法:疯驸马未来可期!

更让一众老臣大跌眼镜的事情还在后面,疯驸马居然把三十多座皇庄全都归还给皇帝了。这事儿能瞒一时瞒不了一世,确切的说是一个月都没瞒过去弄的满朝皆知。

“太不要脸了!太没有风骨!卑躬屈膝,丢尽了士人的脸!”这是朝臣们私下里的表述。

“太识时务、太『奸』诈、太会做官了,假以时日必在朝成为一股新势力!”这是朝臣们心里想的。

有了想法得付诸行动,趁着凉王还没起飞赶紧联络联络感情,总人家飞起来之后再巴结容易的多,锦添花不如雪送炭嘛。

面对这些同僚,洪涛也不去费心猜测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谁完全立。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阿庆嫂的经营之道用在此时很恰当,干嘛还要去琢磨别的方式呢。不是多摆几桌酒席、多说几遍废话、多展示一下自己的脸皮厚度嘛。

在这些同僚当有几位较特殊,章惇、苏轼、李公麟每次来都被更热情的招待,疯驸马甚至亲自下厨做饭。

外人眼他们是新皇帝登基之后重用的臣子,正得势,疯驸马多巴结巴结太正常了。事实洪涛不仅没巴结,而是对他们提出的改革方案给予了诚恳且逆耳的建议。

说起来特别令人费解,原本玩了命要改革的王安石突然变成了保守派,反对再把改革加深加快,而是和司马光的旧党站到了同一战壕里。

以前部分支持新政、原则反对新政、对新政持无所谓态度的章惇、苏轼和李公麟倒成了新崛起的改革急先锋。而他们的后台还是个原则不支持新政的皇帝,逻辑都讲不通。

不是逻辑讲不通,而是政治这玩意有时候不能光考虑普通逻辑,必须把各方的利益参数算进去等式才会成立。

王安石现在是功成名,成已经做完了,下一步该做的是如何保护胜利果实,也是保护他自己的政治资本。新政是他、他是新政,同生共存。谁脱离他的掌控继续搞新政谁是要砸他的场子,真不能忍。

这种做法有错吗?洪涛觉得一点都没有,太符合人『性』了。啥叫既得利益者?这是,让人扔掉既得利益去无限拔高觉悟才是反人『性』的。

正常的不应该反对吗?洪涛觉得太应该反对了。如果光依靠人『性』治理国家,还分什么能臣和庸才。之所以叫官员、之所以享受普通人多的国家福利,得用更高的标准要求才对,权利和义务要对等嘛。

现在章惇、苏轼和李公麟是王安石的敌人,洪涛的立场自然也是王安石的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个逻辑怎么算都没错。

不过朋友之间也是允许有分歧的,洪涛不太同意他们三个的改革方案,原因只有一点,太激进了。一来打算拿冗官开刀,还要裁撤军镇。在洪涛看来这是在嘬死的路高速狂奔,都有超速的迹象了。

那章惇、苏轼和李公麟是不是也为了博取政治资本呢?洪涛觉得必须是啊,但也不乏对民族国家的热情。

其实没人会完全只为公义奋斗终生,自私是对的,没有自私没有社会,只要能在公私之间找到个平衡点可以。

目前洪涛觉得他们三个在公私问题控制的不错,所以能帮一把还是要帮一把。或者说觉得他们是自己的天生盟友,假如真能从至下的改革成功,自己由下自的改革方法会容易的多。殊途同归,这是洪涛的态度。

但是吧,理想这个玩意任何独品都强烈,一旦瘾很难戒除,还愈演愈烈。章惇、苏轼、李公麟的理想很热烈,烧得他们不能忍受徐徐渐进。

说起来还是洪涛的错,谁让他伙同神宗皇帝这些年把新政弄得如火如荼呢,确实也起到了富国强民的效果。有了这么好的先例,你再说让别人慢慢来,谁会信啊。

“晋卿不要以为修河制置使是美差,朝廷确实不会以河堤修建数量降罪,可河堤一但溃决还是要追究的。且修理河堤的费用大部分要从各州路筹措,朝廷负担不超过一半,还多以民夫、粮秣给予,仅此一项能让晋卿终年奔走无功而返。”

没劝住别人,洪涛反被章惇给劝了。他对修河制置使这个职务有另一种解释,且更贴近实情。这一点恐怕庞皇后和皇帝也不清楚,并不是他们故意要骗自己。

“呵呵呵,章相有所不知,本官在大名府路除了训练新军备战之外还干了一件事儿,是修桥铺路,且一钱也没向朝廷伸手。有些事放到别人眼是极难的,如筹措钱粮,但在本官这里却易如反掌。不过有些事正好相反,本官不太习惯官场的交往方式,如遇到过不去的坎儿,还望章兄、苏兄、李兄能在朝堂伸手相助。不管是新党、旧党,也无论缓缓为之还是雷厉风行,毕竟我等都在为大宋『操』劳,如能守望相助必事半功倍!”

不管他们听不听自己的劝告,洪涛都不想再和改革派成为敌人了。假如在朝堂一个朋友都没有,皇帝再不是特别靠谱,自己干啥都会阻力重重、束手束脚。

算是自己利用他们,或者说自己在忽悠他们,反正只要大方向差不多可以暂时求同存异。百花齐放才是春嘛,也没准人家的办法更好呢,走着瞧!

“晋卿此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不如作画一副留于小丫揣摩。”

双方谁也说不服谁,苏轼不是第一次见识过疯驸马的嘴皮子,知道再说下去恐怕又会不欢而散,干脆不谈政事。

凉王出京赴任、长公主跟随,驸马府除了留下王嬷嬷和几个下人之外可算是举家搬迁。但王诜说了,王小丫不走,依旧留在苏轼府求学。

这么做的动机苏轼能猜到,王诜是怕伴君如伴虎,万一哪天又犯了忌,有自己这位老师护着,总不至于全家都倒霉。这种做法也不是王诜发明的,大家族皆如此行事。

但一想到父女生离、朋友远隔,苏轼忍不住有点动情。这是人出身的特点,同时也是弱点。他们太爱动感情,『迷』人且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