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大家忙忙碌碌中,地里的庄稼又迎来了新的收成,幸好这一次赶在大旱之前,再加上家禽粪便做肥料,大家种下去的土豆,红薯都大丰收了。

大家为了更便于储藏,除了留下足够了种子,其他的都做成了干。这样一来,工作量就无形中增加了,每个人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村里也在商量着要不要出去,但是如果不出去的话,这样下去村里的那些必需品都会渐渐的供应不上。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村里在后山挖了那道长长的壕沟,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气太过闷热的原因,后山的蛇都躲在了壕沟坑底下。起先大家看到坑底密密麻麻的蛇都头皮发麻,这简直都快赶上传说中得万蛇窟了。

后来山上的野物不知道是不是想到村里来找食物,还是被坑底的蛇给吸引过来,渐渐地,大家就发现偶尔会有猎物直接掉到坑里面去,发现早的还可以把它勾出来,如果晚些发现就会被蛇直接毒死或绕死。

本来大家都还不是很在意这些,直到有一天,坑底掉入了野猪一家子,村民看到他们还活蹦乱跳的,还苦脑着怎么把它们弄出来。但是后来发现,它们在里面居然开始吃起了蛇,而且这些蛇碰到它们居然开始纷纷避让,让大家看了觉得很稀奇。

既然它们能吃蛇,大家也就不想着把它们弄出来,干脆放任它们在里面自生自灭。自从它们入住以后,坑底下的蛇渐渐的变少了,而坑底的野猪也渐渐的变大,变肥了,这里都成了天然的养猪场,大家都决定把坑里的野猪当做村里的共有财产。

现在既然要准备出去,那就要准备一些物资,除了各家准备,村里也准备捞两只大野猪出来做成腊肉,到时候一起带出去。

能换购的东西都商量好了,但是具体去哪里?能换些什么,大家心里都没有数了。

“现在当务之急大家缺少的是食盐和油菜种子,大家想想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地方有这些?”这天村长把大家又集合到广场上,让大家出出主意。

“油菜种子的话隔壁镇里就有,在大灾难以前,那时候我们还到那里观看的油菜花。那时候他们那里有几百亩的油菜田,可漂亮了。”陈宝国以前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开着车子到处去游玩,对于这周边他还是很了解的。

“至于盐我之前听到帜新说过一次,原本部队有储藏很多食用盐的,但是由于大地震加上地壳运动,现在那批盐都被埋在地底下,他们现在也找不到,所以就没办法保障咱们这附近的用盐需求,只能让咱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二爷爷比谁都惋惜这一批食用盐,按照儿子描述了数量足够这附近的人用上几十年的,现在都成了泡影。

“那咱们不是要跑到海边去寻找,之前不是说沿海地区有大地震跟海啸吗?现在就算咱们找过去也找不到盐,总不会到时候自己晒盐吧。”

“就算能到海边晒盐,那晒出来的盐你也不敢吃,经过这样一阵大地震,那海里还不知道有多少有害物质,这几年根本就不要想着从海里去取盐。”

“那怎么办?人总不能不吃盐吧,早知道当时我储存它个几十吨。”

“哪那么多早知道,还是赶紧想想办法吧,就算跑到隔壁省去换也要去,要不到时候没有盐怎么活下去。”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除了海盐不是还有矿盐,井盐吗?隔壁省份s省就有井盐,只是这一路路程太过遥远,可能要付出很多时间才能过到达,而且途中会有很多未知的危险。”从大家一开始说要寻找盐的时候,云起就已经提前查找的书籍并找到矿盐的分布,还真让她找到离这最近的井盐,但是以现在的情况,那来回的时间可就要多了。

“不管多远都要走一趟,就算现在大家都不急缺,但是盐总有用完的一天。”

“是啊,幸好之前从县城那里带回一批,要不现在早就没有了。”

“要是哪里再有帮派咱们去缴了他们,再来个黑吃黑,那多过瘾!”孙绍雷陷入幻想中。

“净想这些歪门邪道。”站在他旁边的堂哥孙绍风直接拍了一下他的脑袋。

“如果这样子,每家又要出一个壮劳力跟着出门,而且一出去归期未定,村里的安全不是就没有保障了吗?”吕家富首先想到村里的安全问题。

“这点你们不用担心,到时候如果出行的话,肯定要联络附近几个村庄,他们肯定也会需要盐,等到你们都出发了,到时候再让帜新他们守好县城那段路,再每个村都做好封村的准备,那就万无一失了。”这些问题之前村里就已经考虑进去了,要不也不敢放这么多人出去寻找食盐。

“既然大家都准备要出发,这几天就做好准备,等到时候通知了附近几个村庄商量好出行的日子,大家再一起行动。不过趁着这几天你们还在家里,就赶紧把地翻一下看能不能再种一些耐旱了粮食,接下来了日子肯定都不会好过,能种一些还是种一些吧。”三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道,根据有史以来的记载,很多时候干旱都是连续几年,如果不做好准备,那到时候就会很被动了。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在商量着怎么去,由谁去?

这次出门机会比较难得,为了背回更多的盐,每家都想让两个人跟着去。但是这样一来,村里就会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

司城看到大家一整天在为这个问题争执不下,想到之前大家一起进山背茶籽的情形,干脆给二爷爷他们出了个主意,让每家都可以派出一个壮年和女人,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体力跟得上才可以同行。这样子既能保存村里的一部分力量,也可以尽可能多了背回食盐。

这个办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并蔓延在附近的几个村落,这样子每家每户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搭配的,无形中队伍也就更壮大了。

但是接着问题也就来了,这么多人出行,是各自管各自的,还是选出一个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