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抬棺匠 > 第1510章 悬棺(3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火车渡过了漫长的七个多小时,当天晚接近十点的样子,总算到了鹰潭市。

我们收拾点东西,正准备下火车,结巴忽然拉了我一下,压低声音说:“九哥,你看…。”

我顺着他手指的地方一看,发现在我们前头有个妇人,约摸三十出头的样子,手里抱着一个约摸半岁大的娃儿,而在妇人后面却是一个半大点的孩子,伸手朝妇人腰间的挎包摸了过去。

那半大点的孩子,估摸着也十二三岁的样子,是男是女却分辨不清,原因在于,那孩子剃的是个西装头,看去有几分像男孩,但他手臂却是白皙的很,像是小女生的手臂。

“九哥,要不要去阻止?”结巴又催了一句。

我想了想,正准备前,却发现那妇人朝我看了过去,又冲我摇了摇头。

我懂她意思,她这是让我别去。

这下,我怪了,一般遇到这种事,事主肯定是暴跳如雷,谁曾想到,这妇人跟没事人一样,居然还让我们别阻止那小孩行窃。

这让我着实想不明白。

不过,人家事主都让我别多管闲事了,作为旁观者,自然也不会瞎掺和。毕竟,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当下,我也没怎么搭理,不过,眼睛却一直盯着那小孩,发现那小孩笨拙地在妇人的挎包里捣鼓了一会儿,最终抽出一个钱包。

待抽出钱包后,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一面出现了,那小孩仅仅是从里面抽出一张面额十块钱的钞票,又将钱包塞了进去。

了怪了,隔这么远,我都能看到那妇人钱包里有不少百元大钞,而那小孩竟然仅仅是抽了一张十块钱的。

我跟结巴对视了一眼,彼此眼尽是不可思议,结巴压低声音说,“九哥,这…。”

我苦笑一声,也没说话,便下了车。

下车后,我找到妇人,仔细打量了她一眼,长的慈眉善目的,一看是好心肠的人,问她:“大姐,那小孩…。”

她冲我一笑,说:“那孩子啊,先前跟她聊了聊,是从衡阳车站混来的,听说,是来鹰潭这边找她爸的,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但那孩子性子倔,不肯接受我们的食物。”

“那你怎么不…”

不待我说话,她说:“我知道那孩子心里善,也知道她是迫不得已,倘若我是阻止她,她必定会饿着肚子,甚至会去做坏事,倒不如让她偷点小钱去。”

说着,她掏出钱包,看了一会儿,继续道:“事实证明,我猜测是对的,她仅仅是抽了十块钱,还留了一张纸条。”

我微微瞥了一眼那纸条,那面写的是:阿姨,对不起,等我找到爸爸,一定十倍还给你。

看到这里,我笑了笑,当真是个倔孩子,不过,这妇人也是个心里善良之辈,对那妇人说了几句祝福话,大致是祝她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

说罢,我扭头朝结巴看了过去,说:“走,我们去找那小孩。”

这话一出,那妇人伸手拉了我一下,说:“小兄弟,你真是去找那小孩?”

我嗯了一声,说:“她是从衡阳车的,估摸着是我们衡阳那边的人,在这外地遇到老乡,能帮帮一把。”

说完,我抬步要走。

那妇人再次拉住我,又从钱包抽出五张钞票,说:“你要是找到那小女孩,把这个钱给她,给她买一套新衣服,带她吃一顿好的,算是奖励她的善良。”

我没接,说:“大姐,我们有钱给她置办新的。”

她愣是把钱塞了过来,说:“让你拿着拿着,这是我奖励给那小女孩的。”

我苦笑一声,“要是没找到,这个钱怎么还给你?”

她思索了一会儿,说:“要是没找到,你们又恰好有空的话,到坯子村把这个钱还我行了。”

话音刚落,那妇人的响了起来,她冲我们说了一句抱歉,便抱着孩子朝前头走了过去。

看着她的背影,我感触颇深,当真是人间自有真情在。

我也没久留,领着结巴打算先找到那小女孩,毕竟,我们来鹰潭这边本身是找悬棺,如今没半点线索,倒不如先做一件好事,也算是给自己积德了。

令我们失望的是,在火车站找了老半天,愣是没找到那小女孩的身影,那结巴说:“九哥,有件事我想不明白了。”

“什么事?”我抬头朝四周瞄了瞄。

他说:“你说那小女孩是不是有问题,不愿接受别人的食物,却又偷别人的钱,这不是自伤矛盾么,还有是那妇人,既不阻止小女孩偷东西,反倒还说怕小女孩做坏事,难道偷不算做坏事了?”

说实话,起先,我也有这个考虑,但想到小女孩可能是出身手艺之家时,我立马明白过来,要是没猜错,那小女孩之所以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食物,可能是碍于某个职业的面子。

而出手偷别人的钱,却是靠自己本事吃饭,那妇人估计也是考虑到这点,这才会说那般话。

当下,我把心的说法讲了出来,结巴立马问我:“那小女孩是干吗的?”

我笑了笑,说:“小女孩是干吗的我不知道,不过,我却能猜到她父亲是干吗的。”

“干吗的?”结巴连忙问。

我说:“要是没猜错,她父亲应该是以偷盗为生,否则,单凭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不可能混进车站。”

结巴一听,若有所思地说:“也对,一般这个年纪的小女孩还在念小学六年级,哪有这本事,除非是见惯了父辈的事,耳濡目染了,才会有这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