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众人怎么想,她不知道。
但是从那天开始,好像大家又恢复到了晚上八点左右,就开始陆续离开实验室的作息。
其实实验室并没有强制打卡,大家或早或晚来都没有关系,赖燚德也不太管这些,只要周五的总结会上,表现良好能通过就行。
但是有怎样的老师,就会有怎样的学生,赖燚德是个喜欢加班的。
他虽说不会拉着自己的学生一起加班,但是看着自己的老板加班,下面的人总会自觉地跟着一起。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实验室版本的‘上行下效’。
不过赖燚德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不会经常在实验室里面工作研究,而是在自己一个人在自己办公室独自加班。
后来因为想要时刻关注谭依依的学习状况,这才把办公的地方搬到实验室里和底下的学生一起。
就这样,谭依依才知道自己原来的领队,现在的导师居然是加班狂体质。
她虽然每天晚上人早早就离开实验室了,但实际也并没有把多余的时间用在休闲娱乐上面。
就连手机上突然风靡起来的短视频软件,她都没有发现。
时间就这么一点一点,从阳光明媚的春天到了繁花盛开的初夏。
谭依依现在已经能够完全跟着上,甚至是超越了实验室里除了赖燚德的所有人。
谭依依的这个变化是在大家眼前一步一步发生进行的,大家除了惊叹以外倒是没有任何怀疑或者嫉妒的地方。
四月一个周五的下午,实验室固定一周的这个时间用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各抒己见,讨论赖燚德研究的猜想等等。
虽然只是验证猜想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对于这群学生来说,差不多也是望尘莫及的程度。
这个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装起了哑巴。
赖燚德眼神在实验室的研究生身上略过,直接看向在场的以廖玉才为首的博士生。
身为实验室的大弟子,不只是地位上,还有遇事的时候都是他第一个顶在前的。
廖玉才硬着头皮将自己这周写的数据分析还有论文结论展示在多媒体上,再开始讲解。
好不容易将这些ppt上的内容讲完,再看自己的顶头老板。
赖燚德脸上无波无澜,没有情绪波动:“坐下吧。”
没有批评也没有夸赞,但对于在场的众人,特别是廖玉才本人就是天大的释放。
接下来,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眼神示意对方先上去挨骂。
另一个人立马眼神回击,你怎么先不上去!
众人的眉眼官司赖燚德尽收眼底,正想打破,谭依依主动站了起来。
赖燚德连同大家的眼神纷纷投了过去。
小师妹实在是太好了!冲在前面,以后有什么脏活重活都给我们来干!
谭依依顶着大家的或感激,或惊讶的眼神站在前面,将自己的电脑和多媒体连接,把自己熬夜做好的文档打开。
她倒不是想出风头或者给大家先挡在前面,而是昨晚在系统空间研究这个猜想的理论计算时,她灵光一闪,有了个新思路。
于是,趁着灵光和灵光上来的热情,循着那点思路一点一点计算下来。
从晚上的十点直到天大亮,她堪堪才把这段数据算完,早上还差点迟到了她想蹭的一节计算机专业课。
说到计算机,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她已经用满分的绩点向大家证明了她的实力,再也没有人会问为什么她能够提前辅修第二学位了。
为什么?因为实力出众呗!
京大学子都是天之骄子,谁都有自己的骄傲,但是对于实力远超自己的人一向是敬佩的。
正如谭依依。
谭依依上午因为有课的缘故就没有来实验室。
下午便是实验室的研讨会议了,她没有时间拿出熬夜刚刚完成的计算过程给大家看看,只能趁着中午午休的时间,将凌乱的笔记规整了一番。
但是时间还是很紧张,很多计算的过程和思路还没来得制作成文档,就更不用说ppt了。
大家看着谭依依打开一个文档,又将投影仪旁边的黑板推过来,才开始讲解。
“这是昨天晚上我在研究这个部分时突然冒出的一个新想法......”
随着谭依依的讲解的深入,大家的表情从认真,再到拉过手边的本子或者电脑开始记笔记,又渐渐手上记的动作慢了下来,一脸专注到进而有些疑惑、迷茫。
最后实验室中唯一一个,还能够跟得上谭依依的思路的,就剩导师赖燚德。
原本他只是抱着欣赏的态度看谭依依讲解的,后面神情逐渐开始认真起来。
当谭依依将电脑上的文档讲解结束,又拉过旁边的黑板开始继续一边讲一边写过程时,他也开始和手下的学生一样,一边听着一边顺着谭依依的思路计算验证起来。
不过这时的大家早已开始疑惑和迷茫了。
怎么好像听不懂?
底下的研究生互相对视一眼,皆从对方脸上看到困惑。
而博士生,则是拉着自己的本子,尽量勉强跟上谭依依的思路。
直到谭依依黑板上最后一个字符写完:“这就是我的计算过程,我还没有验证过是否正确。”谭依依说到这个的时候脸上满是坦然。
确实没有来得及验证,谭依依也想看看大家对于自己这个方法有什么见解和看法。
她不确定这样的思路对不对,但是昨晚她算的时候没有卡壳,十分流畅顺利,一气呵成就是了。
谭依依趁着大家还在仔细研究她展现在多媒体和黑板上的计算过程时,脑海中拉出自己的系统背包。
她怀疑,昨晚的那灵光一闪的思路是系统奖励给自己的那张数学灵感的技能卡的功效。
十分钟之后,安静的实验室终于有了声音。
声音来自于他们的导师:赖燚德。
“谭依依,你这个思路如果没有计算错误的话,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换言之,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