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事情,就是两孩子在同一班上,又是同一个大院,家里来往又多,自然而然地玩在一块。
虽然周雨信一般不掺和院子里小孩之间那些帮派争斗,但和成烨鑫走的近,自然就被归到他那一派去了。
都是十来岁的小孩子,也跟着学会了大人趋炎附势那一套。
邱博超的父亲比周雨信和成烨鑫的父亲都官大一级,一群孩子有模有样地讨好他。
种种小冲突和小心机都是常有的事。
相处多了,周雨信自然知道小伙伴不是院子里喜欢家长里短的女人口中顽劣的人。
许多别家告状他做的坏事,也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也有他手下的那群小弟们闯出来的祸。
然而自诩大哥的他,从来都喜欢拍着胸脯义气凌云说小弟有事大哥扛。
骨子里有义气,遇事有担当,对人热情好助。
这是周雨信眼中的成烨鑫。
成烨鑫以其敢作敢当、冲锋在前的突出品质,虽在外名声不好,但在大院的小孩中的威望极高,身边总是聚集着一堆信服着他的人。
渐渐长大,成绩依旧不见起色的成烨鑫和越大越出色的周雨信依旧关系密切,但是两人差距确实越来越大。
好不容易上到高中,成烨鑫便被早就想把他丢进部队好好锻炼锻炼的成老爷子托老战友给提前送进去了。
每个假期,成烨磊都浸淫在部队之中,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本就硬朗的面庞变得更加坚毅,还有不俗的身高和长相。
不知是不是周雨信和他这样的人时间呆久了,还是心静久了生了叛逆,周雨信对于这样的集体生活感兴趣极了。
甚至萌生出报军校的想法。
这个事放在成家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成老爷子巴不得儿子早点去部队发泄过剩的精力,省的在家里大院使劲霍霍自家和别人家。
但是在周家,这个想法不亚于地震。
周家上下,无论老小都不同意周雨信要报军校的念头。
周雨信自小听话又体贴,也不知怎么,这次就非犟着一股劲不肯松口,一定要和成烨鑫报所谓的军校。
周家人见劝不住,便上了成家找罪魁祸首去了。
六七十岁但精神矍铄,丝毫不见一点老态龙钟的周国强硬是在成家捧着心脏,
嘴里诶呦,喊着‘我那聪明又懂事的儿子,就是被你家臭小子带的要报什么军校,要是以后出了事,我这一副老骨头怎么活得下去啊...’,哭天喊地的声音在成家环绕,直到日落西山周国邦才回家。
周家的宝贝幺子大院谁不知道,和他家私交甚密的成家更是知道周家是如何疼爱这个孩子的。
简直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具象化。
更别说,这周雨信脑瓜子聪明好使是广为人知的。
周家从来就没有想过把他往部队里那些空有蛮力的新兵方向培养,他那股聪慧劲家里人看在眼里,早就为他请来不少知名老师上门教课,往知识人文化人,或者说学者方面涵养的。
等夜幕漆黑,成烨鑫赶回来吃饭,刚进门就被架在火堆上烤了一天的老爹揍了一顿!
无辜被打了一顿的成烨鑫还没来得及喊冤,就被老爹喊去给周家道歉,并且让他别带坏周家小子。
才明白为什么平白遭了一顿打的成烨鑫一听是这件事,顿时更委屈。
不是,周雨信想报名军校,怎么我要挨一顿!
再说,他也不觉得这就是“带坏”啊!
当兵多好!又威风还能摸到真家伙事儿!
至于,每天的训练对于他这种一天到晚到处耍,精力多到无处发泄的正正好。
不仅每天精神面貌更好了,身板还越发结实强壮了。
梦寐以求啊!
...
拗不过周雨信的周家人,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想法。
他们想的是自家小儿子从小没有吃过一点苦,就大学几年时间,他们可以找人照应着,不至于让人劳累过度,说不定还不等他们操心,儿子就觉得太累,放弃了。
想法是好的,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周雨信从小只对书本上的知识感兴趣。
他们觉得这只是儿子一时的好奇罢了。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周雨信不仅出乎意料地坚持了整个大学,而且还以出色的成绩毕业了,并且和我弟弟分到一个军属区。”
成烨磊的表情沉重。
后面的事情就是基地训练和完成任务。
即使周家和成家在部队都有人脉,但是涉及到任务的事也不是想知道就能知道的。
每次回来,周雨信迎接的都是全家人和风细雨的问候,而成烨鑫则像是小时候一样,在周家极其不受待见!
“再后来,我弟弟捧回了周雨信的遗物。”
大家都没有想到是这个结局。
“任务因为保密的缘故,所以知道的信息很少。”
说到这了,后面的事情差不多大家都能猜到。
谭建明面色沉重:“所以,因为我的..生父,所以周家那个小儿子跟着参军,后来一起执行任务牺牲了,所以成家和周家因此结仇?”
“是,”成烨磊顿了顿,“也不只是...”
“周家的小儿子周雨信,遗体没有被找回,现今埋在烈士园的只是他旧时的遗物。”
!!
众人被这话震住。
在老一辈的观念中,遗骨无衣冢,何处是故乡!
这对一向将孩子放在手心里宠着的周家人是多大的打击!
谭奶奶和谭妈妈身为女人最为感性,从说到周雨信牺牲之时就红了眼眶,眼泪不止。
而谭依依和爸爸爷爷一样虽没有流泪,但是也为此十分震动悲痛。
难怪!
现在不问成烨磊,谭家人此刻也明白为什么周家要在谭建明的事上横插一脚。
上辈子的恩怨显然不是现在这辈人能够解决的。
更何况当事人也和那个留在他乡的少年一样,为国献身了。
“那他的遗体回来了吗?”
大家都知道谭建明问的‘他’是谁。
“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