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就这张胡 > 第47章 老辈的努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仨大的都不在,端茶送瓜子的活就是小四小五干了。小四端着装着花生瓜子的小浅子,里头还放了一小碟芝麻糖,给嫂子们送来。

放下东西也不走,就在张莲边上打转,一看就知道有事要说。

“咋了?”

“我想去看三爷爷做饭……”小四小声说。

“去呗。”张莲心想,想去就去呗,这还用问她?

“他们说我小屁孩,把我给撵出来了。”小四说着,突然觉得自己委屈坏了,眼圈子都红了。

屋里几个嫂子笑得不行,十二岁的小子也算半个大人了,别人谁不是上蹿下跳要扒房子,偏小四内向得像个小闺女,一委屈就要掉金豆的那种。

“走走走,嫂子给你出气去,看谁不让咱们小达达进灶房。”胡千的大儿媳妇吕氏拽着小四就去给他撑腰了。

到这会子才发现,一直没见到胡兴他们仨,那俩就算了,平日净围着媳妇转的胡兴也没看见人影。

“你家那仨大的呢?”

“老二老三上工去了,兴子在我娘家呢。”

“哦~回娘家了啊,我说今儿没见他在你边上晃悠。”

“娘家有事儿?”

“我哥,九月里娶媳妇儿,家里起新房子,他就去帮忙了。”

“好事儿啊,人手够不够?咱家铜板没几个就是人多。”

阮氏这话是打趣也是事实。不知是不是受十二姑奶奶诅咒的影响,老胡家两百多年没闺女,生起儿子来,要不一个没有,要不就一窝一窝的。

胡兴兄弟五个也只能算个平均数,据说祖上多的能有十来个,最少也有三四个。像三爷爷家就胡千一个的,算是特例了。

只是日子实在难过,生的多,夭折的也多,最后能留住的也不到三成。而且,平安长大不代表就能娶妻生子,还有一大半不得已打光棍到老。老胡家也因此两百多年间人口始终不算庞大。

那些年,老胡家过得是鸡飞狗跳,成日里吵闹得不成样子。最后逼得老人只能提前分家,给谁娶了媳妇谁养老,别人就分些铜板去外面讨个活路。

只是,历年间,能再回来娶妻生子的太少了。这些人要么回乡孤独终老;要么做赘婿断了来往;亦或再也没了音讯。

而三奶奶是难产伤了身子,就胡千这一个。胡千媳妇段氏怀孕生子又受了大罪,也是段氏争气得了一对双生子。前有三奶奶,后有段氏,胡千觉得生孩子这事太过受罪了,说什么都不肯再生了。

“总算能跟王家有个了断了,就是不知道咱家啥时候能添个女娃子呦。”

“两百年多年都没动静,谁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

“说,别人起来倒像是咱家不知好歹了,多的是想要儿子要不到,咱家可好,儿子跟棵草似的——不值钱。”

此话一出,几个小媳妇顿时娇笑连连。甚至还有人语气骄傲的指出:

“也挺好的,没有闺女,连带咱这些做媳妇的也受重视。”

接着话题一转,又说起老胡家为要个闺女,想过的各种怪招。去寺庙许愿、拜送子娘娘都是基操;改风水贴符纸是加成;查黄历、清宫表做辅助……甚至连给儿子娶亲都曾筛选过。

“还有,专挑家里闺女多得姑娘结亲,说是随娘,都是生闺女的命,巴巴求媒婆找这样的人家。”

说到这儿,正好吕氏回来了,还没进门就接上了话。

“我不就是么?婆婆一听我家九个闺女,别的都没问,直接就下定了。”

这可是个能干又泼辣的主儿,就因为是个闺女,在娘家没少受罪。她撒起泼来,可不管个远近亲疏,段氏就常说她是个二愣子,在外可没少给她操心。

屋里一下就安静了,莫名有种说人坏话被抓现行的错觉,都不敢吱声了。吕氏反而没放心上,要真计较这个,她出嫁前就死过几回了。再说了,进门几年了,这些人啥性子她清楚的很,都不是那种人。

“可惜了,闺女多也照样没用啊。还不是乖乖生儿子?输了输了。”

吕氏佯装无奈的摊摊手,她正月里刚生了个儿子,这可把她亲娘高兴坏了。更讽刺的是,因为她生了儿子,妹妹的婚事却顺利了许多。

张莲看吕氏一副被打败的模样,没忍住,噗嗤笑了,屋里的气氛也缓回来了。

“这话没毛病,在在方面咱都得认输。”阮氏给吕氏竖起大拇指。“也不怪你打不过,实在是祖上不做人呐。”

“嫂子,你这一杆子把胡家祖宗全得罪了,那个不做人的早不是咱们祖宗了。”

四爷爷的孙媳妇儿小阮氏赶紧纠正,她原本是阮氏的堂妹,俩人在娘家就要好,阮氏成亲后也没断了来往,后来被四爷爷家大孙子拐回去,姐妹变妯娌。

“对对对,就那一个不做人的。”阮氏赶紧改口,说完又笑了一阵。

张莲发现,她那所谓的泼辣和厚脸皮,跟这些人一比根本不够看。就说现在,人家说热闹,她都插不上嘴。

“盼娘,你刚才去灶房,看着做的啥菜了没?”

吕氏大名吕盼弟,她不喜欢,就让人家叫她盼娘。

“肉刚分好 ,还没下锅呢。菜也刚切好,天黑能吃上都不赖。”

“少不着边儿啊,这才未时中,一大帮老爷们儿忙活,咋能到天黑啊。”

有人不信,但,顶着月亮吃饭的时候,只觉得脸皮子生疼。

屋里瓜子皮、花生皮吃出来一箩筐,灶房的烟囱终于开始冒烟了,肉终于下锅了,米饭也终于蒸上了。

终于,李氏屋里有人坐不住去催了。

是的,就嘴上催催而已,是万万那不能动手的,老辈们打下的“江山”,可不能坏在她们这。

看了半晌切菜的小四,实在待不住也跑回来问张莲能不能去做饭,说三爷爷太忙动作又慢,等做好天都亮了。

三爷爷做饭是真好吃,也是真费工夫。

“都准备好了,开炒就快了,再等等昂。”

“我饿了。”小四装可怜,又怕张莲不同意,加了句。“小五和弟弟们还有小侄子们也都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