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汉祚高门 > 0522 家为国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保乃是台城内如今地位最为尊崇者,因而官署距离苑城也不远,紧挨着太极东堂。

新建成的太保官署是一座四方高阁,规制仅仅略逊于太极前殿,较之尚书台还要更高一些。周围错落有致分布着许多掾属办公的场所,自有高墙环绕,俨然一个独立的个体。

其实不独独只是东晋,中朝包括两汉时期,类似王导这种级别的重臣,独立性都是很高,并非仅仅只是依附于皇帝的应声虫,各自都有一套班底,共同治理天下。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皇权日趋强势,渐渐的宰辅之臣在皇权面前也就没有了原本所具有的制约之能,乃至于沦落为奴仆一样的存在。

沈哲子他们到来的时候,王导正在与几名属下掾属商讨事情。如今台城内三个实权的大佬,虞潭只是专注于军务一项,只打理护军府事宜。而尚书台分权太过,诸多分曹交错理事,职事之间颇多重合。温峤也谈不上专门负责哪一方面,更多的还是居中协调。

相对而言,王导的责任便重要得多,他以太保而主政台城,本身又担任司徒。而司徒某种程度上来说,便兼具丞相的一部分职责。除此之外,他还担任着扬州刺史,可以说从中枢到地方上的事务都系于一身。

看到沈哲子入内,王导倒也没有刻意的冷落,暂停议事,让人将沈哲子安排去一个侧室,过了一会儿才匆匆行来,望着沈哲子微微一笑,神情也谈不上亲近或疏远,只是说道:“台内事务繁多,亟待贤能任事,驸马能够勉为其难,也是让人心振奋的好事。”

沈哲子连忙起身下拜道:“太保此誉实在让晚辈惶恐,征诏早达,只是生性疏懒,拖延至今才应诏入拜,实在惭愧。”

“居野未必无劳,居内也不乏懒政,倒也无须一概而论。”

王导讲到这里,语气略有复杂,深深望了沈哲子一眼。身为如今台城内的主政者,他对沈哲子怎么可能没有怨言,只是以他的身份再絮言此事,终究有些欠缺仪度雅量。

沈哲子自然听得出王导弦外之音,自己在野这段时间何至于是无劳,简直就是比三公还要忙碌一些,也无怪王导言有讽意,在这方面他确实有些理亏,一时间不好作答,只是讪笑回应。

王导见沈哲子此态,心内也不乏感慨。

他对于这个年轻人的感官实在有些复杂,首先对其能力不乏欣赏,别的不说,单单如今这个台城焕然一新的局面,便可以说是这个年轻人一力促成。本身既有经营的能力,早先又是军功卓著,这样的人才不要说是在眼下的江东,哪怕是在中朝时,单纯以能力而论,都算得上是拔于人前,少有比肩。

哪怕是王导自己,都不得不承认,沈哲子所做的这些事情,换了自己做也未必能够做得更好,甚至有可能还要略逊。

另一方面便是缺点与优点一样明显,自恃其能,把持众心,而且所谋每能让人心旌摇曳,难作自持。这对个人来说或许是件好事,但是对于世道而言,尤其是对于江东这个残破局面,实在是好坏难断。

王导向来秉承一动不如一静,一方面是因其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世道实在已经承受不住太大的动荡。今世之局,乃是古来未有,夷狄肆虐于华夏,王业却要苟存于一隅。王导承认他并没有太大的进取之能,所以也是全心全意只求能够维持局面不至于变得更坏。

所以沈哲子这样的人,跟王导在本质上就是有所区别。王导虽然承认其能力,但却并不认可其做事的风格,或许早先屡有建树,但并不意味着一直都能剑走偏锋而有所斩获,江东这个局面实在太脆弱,底蕴也要远逊于中原,一次失败就有可能造成全局的崩盘。

这样的教训不是没有,江东至今都没能走出苏峻之乱的阴霾。而以王导观察沈哲子所得,这个年轻人行事较之庾亮还要更加激进。

一个人有能力是好事,但如果自恃其能而不加节制的自逞其能,那么能力越强,便可能给世道造成越大的伤害。

所以,对于沈哲子这个人,王导如今已经从最初的欣赏渐渐转为有些失望,乃至于隐有提防。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真的希望能够将其禁锢永身,这样的人越居高位,对世道的危害便越大。可是他也知道这个想法从目前来看已经不太现实,哪怕他能把持住中枢,但却防不住地方,勉强为之,只能加剧时局的分裂。

尽管对沈哲子有所不满,但又不得不接受对方活跃于时局内的事实,所以王导也是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影响,让这个年轻人能够暂敛锋芒,最起码不要做太多时局能够承受之外的举动。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也是因为沈哲子早先在收复京畿的时候,不乏有维稳时局的努力,可见这个年轻人是有大局观的,最起码不想一般吴人那样只求专据一地。

“江应元那一篇《徙戎论》,过江来我也多与同侪论起,但是感慨之余,更多是有感于时弊积深,虽有良药,未可猛除。这大概也是时局的悲哀,未可轻罪一人。”

沉吟少顷之后,王导还是决定就近来哗噪之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沈哲子听到这话,心内却是不乏冷笑。他对于王导其实是不乏敬重的,因为其人对于时局的贡献确是有目共睹,并不能一言抹杀。但是王导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良好的家世给他提供了强大的资本,但是也给他施加了很大的限制。

譬如江统的《徙戎论》,确实是将问题想的过于简单,提出的方案也趋于理想化,实际的实施性并不高。但是最起码提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以及可怕的前景,单单这一点便已经足够引起当权者的重视。

但是并没有,无论是当时执政的贾后,抑或取而代之的赵王司马伦,乃至于东海王司马越和王衍的搭档,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利益的得失,甚至是不加限制的让胡人武装自己,作为他们争权夺势的筹码。这群人的昏聩和短视,是注定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哪怕王导不愿意承认,事实就是事实!

不过时势自有公论,沈哲子也没必要在王导面前据理力争、针锋相对,闻言后仍是如在温峤面前一样的说辞:“这件事我要对太保道歉,所为实在是欠于考虑,并没有想到居然会对时人造成这样的影响。其实对于江公《徙戎论》,晚辈也并非完全认可,因而有所删减、选录而登。羯奴势成,确非一人之罪,也非一时之患。执一而论,确是有欠公允。”

听到沈哲子这么表态,王导面色稍霁,他最忧虑的其实还不是眼下的物议沸腾,而是由这一桩事所显露出来沈园摘星楼对于舆论的导向作用。可是经此一事,台中如果再针对摘星楼有所举动,针对性不免过于明显,由此也会激发出更多的不满。

“驸马自有宿慧,时人皆知。但智计之长短,终究要逊于世道之深远,人又怎么能够算无遗策。所以高位者每每深思熟虑,举止慎重,唯恐一虑有差,便给世道造成极大戕害。小民之众,寡思而多忿,难以常情度之,易动难安,缚于田亩可得长安,若是轻驭擅使,一时不慎,便能反害于己。”

既然决定要对沈哲子包容规劝,王导再说起话来便更用心得多,希望沈哲子不要再靠煽动民众而搅风搅雨。因为这在他看来,实在是本末倒置,而且隐患极大。

王导的这种说法,便是典型的精英式思维,说的好听一点,那叫做士族对于世道的责任感,但其实本质上就是,压根就不承认士族之外的那些寻常小民是独立存在且能平等交流的个体。

沈哲子虽然并不认可这种思维,但也没必要因此责难王导,其实不独只是王导或是这个年代的士族是此想法,再往后数千数年,统治阶级都不觉得小民有什么自主能动性。哪怕同样是平民出身的明太祖,小民在其眼中不过是需要更多呵护的禾苗而已。

而在沈哲子那个年代,同样有许多所谓的精英阶级,都在煞有介事的讨论乌合之众的劣根性。但是乌合之众一旦觉醒,他们所具有的能动性和进取心,远远不是原本的上层阶级能够比拟的!

虽然心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沈哲子也没有必要现在跟王导讨论什么意识形态的问题,王导说什么,他便点头称是,态度可谓恭敬。

王导谈了许久,他相信以沈哲子的才智肯定能够听得出自己的言外之意,但是沈哲子虽然态度很诚恳,但究竟接受到几分,王导心内还是存疑的。不过这些事也不必急在一时,以后自然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将对方潜移默化的改变。

眼见天色将晚,王导便笑语道:“一时健谈,竟然耽误了这么长的时间。驸马不要怪我絮叨,今天就先到这里吧。稍后名籍归于有司,应该还会有同僚宴请驸马,你们年轻人自得其乐,我就不再强留了。”

“日后晚辈便是太保属下听用,太保表字相称即可。”

沈哲子又起身,再拜道。

“下武维周,寄望可谓深远,家为国用,代有嗣传。那么,维周你就先去吧,待到得暇,我再与你深谈。”

王导也站起身来,他如今也是事务缠身,却能够抽出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来与沈哲子谈话,对其重视可想而知。

沈哲子拜过上官,再出门时,除了袁耽仍然在外等候,还有吏部属官也早已经等候在此。另外还有许多不认识的人,也都立在廊下,似乎是等了很长的时间。

“太保良言有教,不觉日晚,有劳彦道兄久候了。”

这会儿天色已经渐暗,沈哲子也没想到王导会与他谈上这么长的时间,出门后便对袁耽致歉笑道。

袁耽收了对方珍贵礼货,这会儿也没有什么怨言,笑着摆手道:“如此足见太保对驸马的看重之念,来日公府共事,许多事还要请驸马帮衬成全。我既然负责引导驸马,又怎么敢辞劳。”

说着,他便又转过身,指着那个吏部官员说道:“这一位乃是吏部陈举陈郎中,负责将驸马阀阅录入籍中。”

阀阅不只是一个家族内部的传序和功勋表,也是一个人在当下的身份证明。一个官员如果没有阀阅可览,那么便意味着家世殊不足道,在入职的那一刻便要承受诸多薄视目光。

所以官员在入职的时候,总要挖空心思,竭尽所能的美化自己的阀阅。哪怕祖上并无名爵可论,也要编造一些清雅轶事充数,这也是沈哲子那个《世说新语》市场所在。这大概等同于后世那些求职的简历,名校毕业在职场上天然便有更大的优势。这倒不是说名校生能力便一定高人一等,而是社会对于资源倾向的一种认可。

吏部虽然已经脱离了尚书台独立起来,但是在时下而言,尚没有达到后世那种完全掌握官员升迁渠道的地位,但趋势已经显露出来。沈哲子虽然担任的是公府官员,但是名籍仍然要存在吏部才算是正式入仕履职。所以吏部高人一等的地位,也就渐渐凸现出来,就连主官都被称为大尚书。

作为台内这样的显重部门,吏部为官者自然也就不乏傲气。旁人即便履任上交阀阅名籍,也要老老实实去吏部官署排队,如果遇上不对付的官员,拖延三五个月都是常事。但这份傲气也要因人而异,沈哲子人还未到吏部,负责的官员便已经先一步来到等候,这在台中也是一桩异事。

沈哲子转望向那个陈郎中,还未及开口,对方已经先上前笑语道:“驸马今日履职,署内也是早有耳闻,名籍之事其实早已经办妥。我来此通报一声,只是请驸马安心就任,不必再多行一趟。”

听到这话后,不独沈哲子略感诧异,就连旁边众人也都不免色变。难怪说势位的高低只有在权力场上才能完全显露出来,旁人入职都要排期数日,可是真正势位隆高人家,还未到场,吏部那里已经先一步将事情做好了。

“有劳陈郎中亲行告知,我本来还担心天色将晚,此时登门有劳未免不恭。”

“驸马客气了,这都是小事,何劳挂齿。”

那个陈举又笑着说了一声,然后看看旁边众人,又说道:“驸马入台,我等同僚本应共贺。不过想必驸马已是早有约定,那也就不再叨扰,来日再往驸马署内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