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图连忙奉承道。“您这可真够专业的,专业词汇都一套一套的。我这不是被镇住了么。”
听说大学生都被自己给镇住了,大爷立马眉开眼笑地,“那是,也不看看这是哪里,这可是农业大学,要不懂点专业,怎么坐镇这里啊。”
当初他可是背了好几天的故事。
一切可真没有白费。
这套说辞,大爷和不少人都说过了,每次都能唬得人一愣一愣的,可别说,不认识的人,还以为他是某方面的专家学者呢。
“难怪上面的人,对他这么重视。”赵宏图感叹道。
大爷从口袋里掏出烟袋子,用报纸卷了一根烟,“那有啥用啊,这人啦,做人要比做事更重要,起更大作用。”
赵宏图又从门卫大爷这边了解了一些赵宏钧的事迹。
然后和杨小平教授等汇合。
直接前往了赵老师的菜地。
几个人赶到菜地的时候,赵宏钧老师刚给几个大学生讲完课,要是再晚来一会,估计又要完美错过了。
赵老师的穿着,和普通农民几乎一模一样。
要不是胸前别着一支笔,没有人能从他身上找出一点点教授的痕迹。
赵宏图表明身份,说从京城过来,想和赵宏钧交流下推广大棚种植的事情。
赵宏钧听闻后,极为高兴。
推广大棚种植,一直是他心心念念的一件事。
他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对每个来访的客人,他都要拉着对方讨论他关心的塑料大棚、农作物生产、薄膜覆盖。
十三年前,赵宏钧足迹从东北、华北到西北,遍及全国各地,开始了他的“塑料大棚万里行”推广活动,但是推进尤为艰难,效果也远未达到预期。
现在听闻赵宏图几个人想推广大棚种植,赵宏钧二话不说,就跟赵宏图他们去了招待所。
“赵老师,我们在菜都、张北、彭州、元谋、HD、新野等地,共建有十几个生产基地。在菜都,我们在1985年就开始,利用冬暖大棚种植技术种植黄瓜。但在大棚种植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听说您在这方面,深有研究,我们想和你深入合作,你看行么?”赵宏图说道。
菜都那边,赵宏图花大力气和价钱请来的土专家韩永三,尽管摸索出来了一套冬暖大棚种植技术,但其实缺陷还是很多,在理论研究上,和推广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而赵宏钧就不一样了。
他多年前就希望能组织全国基础较好的塑料厂和研究人员,尽快研究生产我国自己的农用塑料薄膜。结果,他自己直接做出来了参考配方,第二年,我国第一批农用地膜问世了。
后来,他又设计了“一面坡式”和“悬梁吊柱式”竹木结构大棚的图纸,是世界上最早、也是当时最好利用塑料大棚增产的科学成果。
他编写的《前进中的华国大棚覆盖园艺》,其油印本被雾都大学、江户大学等馆收藏,几十篇论文也不同程度地被各个国家引用,奠定了薄膜覆盖园艺的理论基础。
这是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都极为丰富的大咖。
要是有他的加盟,菜都甚至我国的大棚种植技术,绝对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合作,没问题啊。”赵宏钧想都没想,就回道。
第一层目的达到了,赵宏图开始抛出来第二个话题。“赵教授,这位是我们学校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杨教授,我们想邀请你到人民大学任教,不知道是否可行。”
“我当初是在太古上的学,所有的研究,也都是在太古做的。去京城,那就没必要了吧。”赵宏钧拒绝道。
尽管他在晋省农大,不是特别如意,但他的根在这里,他的家在这里。
只要能进行科研。
其他的,他并不是很在乎。
杨教授就要开口劝说,赵宏图摆手示意先别着急。
听到赵宏钧教授拒绝,赵宏图一点也不意外,继续劝说道,“赵教授,您先别急着拒绝。我也是晋省的,很理解你对家乡的这种感情。但我们在京城,有更好的团队,更好的研究条件,更能推广大棚种植技术,如果你能和我们去京城,我相信,全国人民,能更早解决吃菜问题,甚至能出口国外,让世界人民,都吃我们种的菜。”
对赵宏钧这样的老爷子来说。
说服他,名和利都不管用,他的名气,已经流传到国外了。
也不要说利,他的研究技术,从来都是无偿地传授给农民。
但是可以和他谈理想。
赵宏图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赵宏钧说过,“为人民谋福利,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是我从事科学研究的根本动力。”
如果再过几十年,有人这么说话,赵宏图一个字最多信半个。
但这个年代,很多人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结合前面从门卫大爷那了解的情况看,赵宏钧教授,就是这么做的一个人。
只要和他的理想方向是一致的,这人,完全可以任劳任怨,就像耕地的老黄牛一样去做事。
赵宏图冲着李秋丰撇了撇头,李秋丰得到信号。
连忙和赵宏钧教授讲解宏速公司农业技术研究所的基本情况,讲公司目前有哪些成果,将怎么去研究和推广大棚种植技术。
杨小平教授也连忙上前说道,如果赵教授愿意去京城,将要以他为核心,打造一个专业的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大棚种植技术研究,努力做到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等等。
赵宏图在一旁,又提到了自己了解的后世所了解的荷兰的温室大棚,红球国的精细农业,米国规模化精准农业,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等等。
“赵教授,为了提升我国的农业产出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还是希望你能考虑一下。只要你愿意去京城,关系调动,住房安排,家人的工作,这些你都不用操心。”赵宏图再次邀请。
在听到李秋丰和杨小平提起来的研究条件,赵宏钧已经开始有点心动了,对比京城,太古这边还是条件差了点。
为了查找搜录各种相关资料,他还利用假期,特意到京城图书馆查阅。
在京城图书馆查阅资料那段时间,为节省时间,他中午就在图书馆外就近简单吃点,然后找个阴凉地歇一会,等图书馆一开门就又一头扎进去,不到闭馆不出来。
要是在京城,光查阅资料这一块,就不知道要方便多少。
在太古,制作大棚,还需要他亲自设计,亲自动手,要是去了京城,有一个团队配合,研究进展,要快上多少。
虽说没有条件,他也能创造条件来进行研究。
但是,能有更好的研究环境,又何乐而不为呢。
特别是,赵宏图最后说的荷兰、红球等国的农业研究,更是给他极大地触动。
他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红球国人在魔都趾高气扬的样子,“以你们的水平,还要研究三十年才行。”
不能忍!
“我研究出来的东西,不能用来牟取私利,而是要无偿地传授给农民,如果答应这一点,我,我就答应和你们去京城。”赵宏钧提出来一个条件。
李秋丰听到后,看向赵宏图。
研究所,可不是公益组织和单位。
研究出来的专利和技术,肯定是要握在自己手里。
“行,没有问题。”赵宏图直接答应了。
晋省农业大学,那是农业部下属高校。
人民大学龚校长那边,赵宏图也去沟通过。
龚校长更是派了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杨教授前来。
该做的工作,可以说,也都做到位了。
调动基本上是没有多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