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喇嘛索南丹增有求于林重,自然不会拒绝回答。

“正如老僧之前所言,脉轮密法来自于古天竺,大概一千五百年前流入西部行省,在梵宗内部广泛传播,尤其是西派禅宗。”

苍老的声音在禅房里回荡:“其具体可分为三脉七轮,即左脉、中脉、右脉,海底轮、本我轮、脐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

索南丹增一边讲述,一边用手在身上指出位置:“所谓的轮,用炎黄武道术语来讲,就是穴位,以及穴位附近的神经丛。”

“海底轮对应会阴穴,本我轮对应长强穴,脐轮对应神阙穴,心轮对应膻中穴,喉轮对应大椎穴,眉心轮对应印堂穴,顶轮对应百会穴。”

“脉轮密法的修炼方式,就是由下往上、由左往右,依次打通,在体内形成左、中、右三条经脉路线。”

说到这里,索南丹增闭嘴不言,给林重消化的时间。

林重若有所思。

以他目前的眼界,能看出三脉七轮的修炼方式,虽然与炎黄武道截然不同,但是却可以作为补充。

而老喇嘛所修炼的密宗苦禅行功,也是一门不输给洗髓金经、盘古太乙桩功、混元无极桩功的顶尖功法。

这让他对西派梵宗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据他所知,在中原,梵宗与道门是游离于武术界以外的两大组织,不受武盟管辖,只服从于国家。

不过,真武门、无极门、宝林派以及曜日宗,都跟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多谢大师。”

思虑及此,林重朝索南丹增拱了拱手,正色道:“三脉七轮的理念,确实别具一格,令我感悟良多,往后若有收获,全拜大师今日所赐。”

“尊者既与老僧有缘,互相交流修行经验,本属寻常之事,又何必道谢?况且老僧亦有求于尊者。”

索南丹增合十回礼,然后一脸严肃地盯着林重:“老僧想问尊者,您继承了杜怀真尊者的道吗?”

林重摇头:“没有,师公的道不适合我,我有我的道。”

索南丹增怔了怔,眼中闪过一抹失望。

他显然抱着和陈寒洲相同的念头。

陈寒洲在丹劲巅峰蹉跎多年,始终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最后迫不得已,选择复制杜怀真的途径,因此性格大变。

而老喇嘛索南丹增的年龄比陈寒洲更大,即将达到丹劲的寿命上限,黄土埋半截脖子,一只脚踏进了棺材里。

虽说梵宗讲究四大皆空,老喇嘛亦佛法深厚,无惧生死,可在轮回转世之前,他仍想做最后一搏。

毕竟他不但是僧人,也是武者。

身为武者,谁不想勘破虚实之谜,破丹入罡,见识武道绝巅的风光呢?

若非有此执念,他早就圆寂成佛了。

“老僧心中有两个‘我’。”

沉默片刻,索南丹增缓缓道:“一个我,要放弃武道,专心佛法,以求功德圆满;另一个我,要放弃佛法,专心武道,以求长生超脱,这两个‘我’谁也战胜不了谁,所以老僧始终没办法踏出最后那一步。”

虽然索南丹增讲的相当委婉,但林重明白对方的意思。

他心中的“我”,指的是“本我”,“本心”。

“我”有两个,即本我不纯粹,本心不通达。

若用玄虚点的说法,在这两个“我”里面,只有一个属于真正的“本我”,另一个则属于心魔。

佛法的最高深处,需圆满一切功德,寂灭一切烦恼,放下一切欲望,斩断一切执念。

但是,若无强烈的欲望和执念驱使,又怎么能够屹立于千万人之上,打破超凡的界限,登临武道绝巅呢?

在这里,佛法和武道的本质,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

佛法求解脱,武道求超脱。

解脱与超脱,虽仅一字之差,含义却有天壤之别。

就在林重思考的时候,索南丹增看着他,目露期待之意:“尊者,对于老僧的烦恼,您可有解决之法?”

以索南丹增的年龄,当林重的曾曾曾曾曾祖父都够了。

一般而言,应该是年轻者向年老者请求指点。

在两人身上却反了过来。

但不管是林重,还是索南丹增,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

谁更强大,谁就掌握着话语权。

林重眼帘低垂,思考良久,终于不疾不徐地开口道:“大师可曾听说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典故?”

索南丹增摇了摇头:“不曾。”

“六经,即六部主要的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春秋》、《礼经》、《易经》、《乐经》。”

林重并非博学多才之士,但是胜在过目不忘,看过的书籍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并且在需要时能够自动浮现:“这句话来自于一位古代哲学家,姓陆,名九渊,东华派现任掌门陆浮沉就是他的直系后代。”

索南丹增没听说过陆九渊的名字,不过对陆浮沉的大名却如雷贯耳。

每一位丹劲大宗师,包括索南丹增自己,都曾经是惊才绝艳的盖世天骄。

虽然不明白林重为什么要提起一件毫不相关的事,但是索南丹增知道肯定有原因,依旧保持专注,认真倾听。

“六经注我是以‘六经’为主,‘我’千方百计地解读经典原意,就像大师解读梵宗的那些经书典籍一样,不能有丝毫差错,务必准确无误。”

听到这里,索南丹增眼底精芒一闪而逝,似乎抓住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抓住。

“那么请问尊者,我注六经怎么解释?”他主动问道。

“我注六经,当然是以我为主。”

林重淡淡道:“‘六经’不过是我在阐述自身思想时,作为注脚所引用的经典,我并不在乎它的原义,我只在乎它能为我所用。”

索南旦增的心脏陡然剧烈跳动起来。

几乎是一瞬间,他便听懂了林重的潜台词。

把“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里的“六经”,换成“佛法”同样适用。

所以,究竟是“佛法注我”,还是“我注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