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恐怖灵异 > 尚不知他名姓 > 第1083章 观复(18)如今的蚂蚁得咬得动水泥才能给蚁巢开个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83章 观复(18)如今的蚂蚁得咬得动水泥才能给蚁巢开个门

当下,张小普对周游和江月心简略说了说对这大墓的勘测经历。那是张小普刚工作不久,有一次,九江邻省省会的一处建筑工地发现了大型古墓,由于那墓地出乎意料的庞大,又要进行抢救性挖掘,因此当地人手不够,就来九江借人,新人张小普也便有幸参与到此次的活动中去。

邻省省会这些年扩张很快,许多郊县乃至曾经的农田都被划归进了城市的范围之内,改头换面之后,相应的建设也就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因此那地方几乎建筑工地遍布,似乎整座城市都在大兴土木。

张小普他们所去的建筑工地距离那省会市中心很远,差不多在该市的南郊了。这工地据说盖的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Mall,虽然以张小普浅薄的经验,丝毫看不出在这种住宅都没几座的荒凉之地,有什么建造商业综合体的必要性。

也许是金主比普通人张小普目光要远大吧,反正人家就是开工了。但是工程刚开工没多久,就被一个开挖掘机的哥们儿一铲子挖出座古墓。

据工地上的工人们说,当时资方是打算遮掩这事儿的,毕竟上报后就得涉及到停工,停工就有损失,这绝对是资方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他们工程可拖不起。

但是最先发现古墓的那位挖掘机司机哥们儿,一时财迷心窍,又占了个首先发现的天时地利,因此从土里刨出来不少金光灿烂的物件儿,偷偷带回了家。

这种事儿向来是一传十,十传百,结果从工地上的工人开始,到他们的亲朋好友,再到附近的居民,得到消息后一拥而至,愣是把个建筑工地变成了声势浩大的大型挖宝现场。

这下子事情想瞒也瞒不住了,工地方面气的鼻子都歪了,可还是没办法只得上报,张小普所在行业随即进入接管,这工地的资方再不情不愿,此时也只好停工配合了。

停工虽然是那建筑工地方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已经捅出去的事儿,他们也不能公然阻挠,甚至为了表示高姿态还得大力配合。因此张小普他们的抢救性挖掘进行的很顺利。

包括张小普在内的,当时所有参与挖掘工作的专业人员们一致都认为,这工地上意外发现的墓地是属于帝王级别的,而且根据墓地的形制以及发现的文物来看,这大墓应当还是隋唐时期的,无论是学术价值还是文物的经济价值,这大墓都算得上是轰动世界的重大发现。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却让这种看似顺理成章的结论出现了一个难以自圆其说之处,那就是,这个帝王级别的大墓,没有棺椁。

这里所说的没有棺椁,并非是因为时间漫长、地下保存环境较差或因盗墓等原因导致棺椁损坏、腐朽,而是干干脆脆的就没有!

再说白了,就是这座帝王大墓,压根就没埋人,看那样子,似乎从建造开始,这建造者也根本就没想往里头埋人。

可既然并不想让这里成为阴宅,又何必建造成坟墓的样子呢?这样建造有何意义呢?

这些问题,专业人士怎么分析也分析不出,查看资料也从未见有类似的情况,一时间他们行内对此墓的处理便出现了两种意见声音,一种是按照原计划公之于众,宣布这一大墓是近年来的一次大发现,有不合常理的地方也正在研究之中;而另一种声音,则是认为这大墓有古怪之处,不能排除伪造可能,因此认为最好按下去不要让太多人知道,这一方面为了避免尴尬,万一他们现在说是大发现,但日后有新证据发现就是伪造建筑,那岂不是打脸?另一方面,悄悄的不声张,也才会有更大的空间去研究,不被外界过多打扰地去发现真实啊。

两派意见吵了很久,最终勉强达成一致,遵从了前一种选择:公之于众。毕竟,这种几乎可以改变历史的大发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发表了便是青史留名的事情,哪个研究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呢?而且,当地管事儿的也很支持向大众公布,因为,这地方完全有可能发展成着名景点啊!九江邻省省会这地方,一直想搞旅游业,但是一无名山大川二无名胜古迹,正愁少个噱头,这大墓的发现,不正好是个机遇吗?

专家和管理者一拍即合,本以为顺理成章开个发布会就把这事儿定了,可是没成想,一直很配合的工地的资方却突然跳出来反对了。无论当地管事儿部门怎么劝说,晓之以利动之以情,资方却是毫不松口,不仅不松口,而且还不知道用了怎样的奇招,最后竟然说服了当地管事儿部门,令管事儿的和资方成了一条线儿上的。

这下专家们势单力薄,再加上本来就有分歧,因此发布会自然就搁置了,公布的事情也就再没了下文。

也正是因为如此,像周游他们这样的“外界”人士,直到今日都完全不知道竟曾有这样的大墓发现。

像张小普这样的新人,自然也就只是埋头干活的,当时的种意见争论他也参与不进去,而且他生性也不喜欢吵闹,只是专注干好自己手头的事儿,旁的事情他很少关心。因此,发表不发表什么特大发现,对他完全没有影响。他仍是按部就班地清理着墓室,做好记录整理,至于不合情理的矛盾之处,他也只是悄悄记下,等待完工后自己回家慢慢再查。

在临近勘测结束的一天,张小普负责清理一间堆满了陶器的耳室。这间耳室简直像是粮仓,里面靠墙堆着的陶器里面,大多装满了谷物,当然发掘出来时都已经碳化掉了。大部分的陶器在前些日子已经清理干净了,张小普这天被派过来重新测量一个漏掉的数据。这活儿不算大,张小普三下五除二便做完了,可他也没急着收工,而是留在这间耳室里四处看着。

张小普只是觉得,出现场虽然辛苦些,但这样却可以直接面对历史,会得到更丰富直观的细节,因此他干这活儿一向认真。

尤其是这一次,上头的专家光顾着吵嘴了,实地的勘查反倒没有那么仔细,大约是专家们认为,单就没有棺椁一条,就足以够上重大发现了,其余的便不是特别上心。因此,清理过的耳室里,仍然留存了不少的器物碎片,张小普就跟那些来工地“寻宝”的闲人一样,在泥土里细细过筛子,想看看还有什么重大发现。

耳室靠东墙的地方有一只石质供桌,桌子下面当初堆了不少陶罐,张小普在这里进行地毯式搜索,这还真叫他从泥里刨出来几件小物件,比如玉佩啊,金制香囊啊,小陶俑啊之类的,张小普都欢天喜地地收了起来。

有了收获,他也便得到了鼓励,于是在那块儿刨的就更起劲儿了。这间大墓是砖石结构的,地面也很奢侈地用砖石铺了地面,哪怕是这间小小的耳室也不例外。虽然看起来这耳室里泥层挺厚,但那大多是随着地质变化,灌进墓室的地下水带来的淤泥。

因此张小普挖了没多深,铲子便碰到了硬物。他也没有太过在意,只当是碰到了铺地面的砖石,因此只是小心地清理了泥土,把供桌下面的一大块儿地方清理露出了原貌。

但泥土尘埃拂去,露出的地面却令张小普当场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