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明末称雄 > 第387章 传国玉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要明军撤出辽东,大清愿将小凌河以西诸地尽归还南朝!”

沙岭堡,刘钧看到清军使者送来的议和信,微微一笑,然后直接当着清军使者的面把信给撕了。

使者一怔,面呈怒色。

刘钧将撕碎的信扔进火盆,然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缓缓的道,“回去告诉你们的四位辅政王,如果真想求和,那就拿出点诚意来。我这人喜欢痛快,好开门见山,不喜欢云摭雾绕的。最好别跟我玩什么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戏码,我没那个闲功夫。”

使者返回沈阳,在皇宫金殿上,当着两宫太后、小皇帝和三位辅政王,以及诸王公贝勒大臣们,把刘钧的话如实的转述一遍。

“这个刘继业,狂妄!”阿济格怒道。

“风水轮流转,他刘继业现在有这个狂妄的资本,谁叫我们现在拿他没办法呢。”豪格叹道。“睿亲王,你说现在怎么办吧,是继续求和还是打?”

多尔衮紧皱着眉头,刘钧的态度确实惹怒了他,可他也明白,现在急着求和的人是他们。

“再去一趟沙岭堡,为两家太平,我们大清愿意和南朝永为兄弟之国,从此互不侵犯。大清可以从辽西撤兵,两国以大凌河为界,西归明国,东属大清。做为交换,大明全面撤出辽东。”

使者再次打着白旗来到沙岭堡前,求见刘钧。

这一次刘钧都没有见人,直接让人接了信过去,然后很快就回了信让他带回。

刘钧在回复信上开出了大明的议和条件。

“明人要求我大明除帝号去年号,以后尊大明为正朔,用大明之年号,大清国主改称国王,以后每年派使臣入北京朝贡。永为大明藩属。”

“明清两国在西面以辽河为界,辽西归大明。在辽东,南面的辽东半岛归属大明,辽东半岛包括盖州、复州、金州以及镇江、绣岩。辽东的东北边界线,则以鸭绿江西岸的宽甸六堡为界,宽甸六堡属大明。”

当使者念完刘钧开出的条件后,多尔衮等人已经脸色难看无比。

如果按刘钧的条件划立界线,实际上就等于以后大清的沿海一线全都归属明朝,大清连入海口都没有了。西边以辽河为界,而南面又把辽东半岛尽划归明朝。东面甚至没有以鸭绿江为界,反而把鸭绿江西的镇江和宽甸六堡都划属了明朝。

这样的界线是非常危险的。

明军在西线推进到辽河,那他们距离辽阳、沈阳已经非常近了。而他们控制辽东半岛外,还控制了鸭绿江一线,不但阻断了他们与朝鲜的交界,而且等于从侧面把清朝半包围了,甚至随时能从鸭绿江一线,深入满清的大后方。

“回复刘继业,这个条件我们还得商议考虑。但为了表示议和的诚意。本王向楚国公提议,两家在议和期间各自罢兵休战,互不侵犯。”

多尔衮黑着脸向使者说道。他心里是压着火的,但他也知道形势不如人。现在他们是最急着求和的人,也只能忍耐了。议和也不可能直接露底,肯定是要谈很长时间的。多尔衮希望刘钧把黑旗军那些狗给收回去。

很快,刘钧回复。可以给他们时间考虑,为示诚意,他同意双方休兵罢战。他要求清军把阿济格从蒲河城下撤走。在议和期内,双方各自保持实际控制区,不得肆意越界,也不得挑起攻击。

“把蒲河城下的兵撤回来。”多尔衮向阿济格道。

“是。”阿济格咬牙切齿的回道。当天,阿济格把蒲河城的兵撤回沈阳。

第二天,刘钧也下令黑旗军撤入抚顺、萨尔浒、界藩诸城休整。

两边都互示了诚意,谈判开端不错。

不过接下来,谈判才算正式开始,两边各建立了一支谈判使团,每天在沙岭堡和沈阳城中间的一座村子里面会面谈判。

谈判的进展十分缓慢,两边各自开出条件,然后一点点一条条的争夺,各显本事。刘钧派出了复社的四大公子出马,由李春江亲自带队,规矩不可谓不高,诚意不可谓不足。但刘钧也对李春江提出了要求。

慢慢谈,别急,要一条条的跟对方争,慢慢和他们拖时间。总之楚军是不急的,时间拖的越久,对清军越不利,因为等到冰雪消融后,到时大明的援军就能开过来了。当然,刘钧并不真的想等到那个时候,也不愿意再跟鞑子继续打下去。

不过这是一个策略。

“我们的谈判底线是什么?”李春江问。对于这次谈判,他很重视,也很佩服刘钧对局势的把握。

“在西面,我们尽量把边界定到辽河西岸,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可以以医巫闾山为界,再不济,也起码得以大凌河和其支流缅河为界,这是最低底线,不能逾越。”

“南面呢?”

“南面我们可以多退让些,但不能随意的退让,得让清人拿出其它条件来交换。我们可以把辽沈占据的诸城堡都还给清军,甚至可以把海州盖州都还给他们,但最好能保留复州和金州,起码得留下金州。”

“东面呢?”

“东面可以把宽甸六堡让给清军,但得留下镇江这个桥头堡。”

“此外,所有海上诸岛,都大明所有。”

刘钧并不打算死守辽东,辽东可以先让给清军,但他坚持要留下旅顺和镇江这两个桥头堡。将来等他处理好中原,那时再挥师征辽,旅顺和镇江就是两个最好的桥头阵地。而且有这两个桥头堡在,就算刘钧把主力撤回中原,一时也不用担心清军西向。

镇江和旅顺,就是两根眼中钉,肉中刺,狠狠的牵制住他们。

谈判的底线,最关键的就是用辽、海、盖、复等地,换回辽西松锦义诸地。这也是崇祯和朝廷交给刘钧谈判的底线,他们的目的就是能换回松锦。若是能再换回义州、广宁、大凌河就更好了。为此,他们愿意把辽东所有占领区,都还给清军。

不过刘钧可不会如他们那样败家。

虽然说海盖复等诸城,其实已经都赤地一片了,辽阳这样的大城,虽然很好,可清人肯定不会退让。但刘钧是绝不会把旅顺和镇江让出的,这是他的底线。控制这两处,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还能使得水师对辽海绝对掌控。

谈判在不断的扯皮中进行着。刘钧又重新掌握了辽沈之间的浑河通道。刘钧开始把黑旗军从沈阳东北调回,黑旗军每天都源源不断的从沈阳北面撤回,他们押着大队的俘虏,带着大批抢掠而来的物资,从沈阳城下大摇大摆的走过。

沈阳城里的多尔衮等人心都在滴血,可有约在先,清军不能攻击明军挑起争端。一旦他们敢攻击黑旗军,就钧就有停止谈判的理由。

而现在,多尔衮希望能早点完成这次谈判。好让明军从辽沈撤军。

清军谈判使者向李春江提出抗议,认为明军不能把掳夺的清军百姓带走,应当立即归还那些大清子民。

李春江立即也提出一项要求,除非清国把历年来从大明以及从大明的属国朝鲜掳掠的那百余万子民交还。只要清国再无一个大明和朝鲜子民。那么明军也愿意把所有的女真人还给清人。

这又是一个扯不清的问题。

清人不可能把他们控制的所有汉人、朝鲜人都交还给大明。

从正月一直到四月,双方一直都在谈判。

谈了三个多月,双方已经达成多条协议,双方不断的在下降着自己的要求。

“大人。浑河的冰已经开始化了,最多半月,就能通船了。”王谦很兴奋的对刘钧说道。

“可以加快谈判速度了。”刘钧随后对李春江道。

黑旗军此时已经全部从沈阳北面撤离。他们分批的押送着各种物资撤入沙岭等三堡中。

五月初五,端午节,沈阳城外,刘钧和多尔衮各率兵马出城,然后在两军阵前开始签定和书。

“久仰楚国公威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多尔衮站在那里,对着刘钧拱手。

刘钧身着大红的坐蟒袍,头戴乌纱帽,腰间却佩了把宝剑。

“睿亲王也是英武不凡啊。”

两军当中,早已经摆好一排桌子,和书已经拟好,用汉满两种文字书成。最终成达的议和条件,基本上和刘钧要求的差不多。

大明与清的边界,在西面,最终约定以广宁城与大凌河城为界,这个界线在辽河以西,以大凌河以东。处于医巫闾山的东面,明军不但收回了丢失了松锦诸城,而且还把战前就被清军控制的义州、大凌河、广宁诸城也都一举收回了,可以说是一个大胜利,将天启朝丢失的辽西之地尽皆收回。

虽未能把边界推到辽河,可当这界线传回朝廷时,也让崇祯和一众大臣们喜出望外,完全没有料到是这样的一个好结果。

而且让他们高兴的不仅是辽西诸城收回,在辽东,也并没有完全丢失。按约定,被明军占据的沈阳周边诸城堡,以及辽、海、盖诸州都归还清国,而明朝保留辽东半岛的金州地区,以及辽海诸岛。

而且在鸭绿江口,明军也还得以保留镇江和九连城,同时,清国还承认朝鲜是明朝的藩属。

大明保留了镇江和旅顺,但清朝也坚持了不肯去国号易帝号,大清和大明的正式关系为兄弟之国,而不是宗主和藩属国,清国皇帝福临,尊大明崇祯皇帝为皇叔。

刘钧关心的是实际保留的复州和金州还有镇江城及九连城,对于这个宗藩国号帝号什么的,倒不太在意。那些不过是虚名而已,一旦等他以后腾出手来,打到他们臣服就是。

“和书签定,两国从此和好,永不互犯,共享太平!”多尔衮望着桌上摊开的和书说道,眼里还有份痛苦,那是屈辱。若是这份和书早个二十年,也许后金上下都会开心不已。可是当他们大破明军,攻占松锦,眼看着就要打到山海关下之时,却被迫签定这份和书,把好不容易到手的辽西又放弃,还把辽东割让了两大块给明军,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真的很糟糕。

和书上已经有两国皇帝的签名,在半个多月前,议和已经达成一致,然后呈报两国皇帝批准。崇祯对于这个易外之喜的结果,当然是欣喜万分,立即就签字同意了。

三岁的福临还在用着崇德的年号,他在西太后大玉儿握着手教导下,在和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玉玺大印。

刘钧看了眼和书上的印章。

这印,是传国玉玺的印。而这枚传国玉玺,是当年多尔衮与豪格征蒙古时所得,乃是中国自秦以来,传承千余年的传国玉玺。当年多尔衮得了这印,献给黄台吉。黄台吉得传国玉玺后大喜,随后改国号大清,称皇帝,以这枚传国玉印做为国玺。

“睿亲王,只差最后一样东西了,东西交接好,你我就可以签字,然后和书正式生效了。”刘钧微笑着道。

多尔衮手紧捏成拳,胸膛急促起伏,好久,他才克制自己那刚想要暴走的心。

“把传国玉玺拿上来,请楚国公过目。”这一刻,多尔衮内心是崩溃的。当年他从蒙古人手里夺到这枚传国玉玺,现在,这枚大清的国玺,又从他手里失去。

玉玺放在一个精美的锦盒之中,刘钧看着这枚玉玺,面露微笑。向后一招手,一群人上来,对着这枚玉玺仔细观察,半天之后,他们都对刘钧点了点头。

刘钧其实不太相信这枚玉玺居然是传承千余年的传国玉玺,但既然大家都说是,那他也就信了。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相信那是真的。一枚玉玺本身的价值有限,但有了华夏千年传国玉玺这个身份,这枚玉玺就已经是无价之宝了。

“请楚国公签和书!”多尔衮咬着牙一字一句的道。

“睿亲王先请。”

多尔衮先在一份和书上签下名字,然后看着刘钧挥笔在另一份上签下大名。

他把手里的和书拿起,与刘钧的那份交换,然后再上面福临那个歪歪扭扭的名字下,签下自己的名字。

刘钧也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一刻,明清沈阳和约正式完成,即时生效。

一手捧着传国玉玺,一手拿着刚签好的和约,刘钧笑着对多尔衮道,“和书已经签定,等郑亲王撤出辽西之后,刘某立即班师退兵。”

这也是和约上的条款,清军先撤兵,然后明军撤兵。

“郑亲王马上就会撤兵,希望楚国公也能遵守和约。”

“放心,我不会坑你的。”刘钧笑的很开心。

回到沙岭堡后,上到傅宗龙李春江,下到王谦等一众武将,无不欢呼。这个结果,在大家看来已经是非常好了。

“准备一些,等确认济尔哈朗撤出辽西,我们就立即班师。”北洋舰队已经进入辽河,并派出大批战船和运输舰抵达辽阳和沈阳附近的浑河上,等着掩护大军撤离了。

有了水师战舰的移动炮台掩护,刘钧终于可以放心的撤军了。

十天后,辽西传回消息,济尔哈朗已经把三万兵马全都撤到了辽河西岸,吴三桂祖大寿已经率兵成功接收了塔山、杏山、松山、锦州、义州、广宁、大凌河诸城。

“传我军令,全军班师,凯旋!”

“凯旋!”

一声声吼声响起,在沈阳城外过了一冬加一春的楚军,终于要离开了。

刘钧站在沙岭堡上望着北方的沈阳城,轻叹一声,“我还会回来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