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马谡别传 > 第六八八章 七擒孟获(2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八八章 七擒孟获(25)

马谡与张嶷之间的交锋,诸葛亮提前知道了结果,他好奇的只是马谡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

诸葛亮自己,至少有数种方法让张嶷无功而返,而马谡用的是那种方法,对诸葛亮非常重要!

诸葛亮与马家兄弟交往十余年,在荆州,他与马良配合默契,对马良过人的才干非常认可。

在刘备生前,主管军事的军师,最早是徐庶,赤壁之战后,由庞统主管军事,庞统阵亡后,由法正继任。

诸葛亮唯一以军师身份参与而获胜的战争,是赤壁之战,但他的筹谋,主要在战略层面,而具体的战术安排,是周瑜和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完成的。

此后,诸葛亮主要是主管政务,而马谡偏好军事,他与马谡的交集还真不多。

这次马谡主动来投,他对马谡的期望很高,需要他在今后的北伐中原时,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马谡与张嶷之间的暗斗,诸葛亮希望他这次用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上策。

当然,中策也是可以接受的,他最不希望的是马谡用的是下策,那马谡对他的助力相当有限。

诸葛亮启用马谡为丞相府参军,是希望他能在以后的战事中充当军师的角色,替自己出谋划策。

一个优秀的军师,不见得是一个杰出的统帅,因为他虽然能提供多个可选择的方案,但他自己却很难作出最佳的决策。

刘邦本人的文韬武略并不出色,但他是一个天生的统帅,他总能从张良和手下其他谋士提供的方案中作出最佳的决策。

而项羽精通兵法,有万夫不挡之勇,而他手下的首席军师范曾的谋略并不在张良之下,并在两人的对决中牢牢占据上风。

因为项羽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最后败在刘邦手下,说明一个好的统帅,可以决定成败。

刘备本人的武功和谋略并不出众,但他也是一个天生的统帅,刚开始屡战屡败,是因为缺乏优秀的军师。

刘备发动对孙权的战争,其所以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还是因为军师人才缺乏。

很多人认为,如果诸葛亮当时能够跟随刘备出征,就没有了夷陵之败,也许匡扶汉室得以实现。

但如果诸葛亮真的跟随刘备出征,且不说蜀汉的后方是否安稳,曹丕是否会出兵攻打汉中,但刘备与孙权的战争,就算刘备得胜夺回荆州,也是两败俱伤,蜀汉的损失绝不会次于夷陵之败,而且还会把损失惨重的孙权彻底推向魏国,而元气大伤的蜀汉,不得不面对曹丕和孙权的联合进攻,其下场不会比袁绍更好。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在职位虽然没有多大变化,但他充当的角色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他不再是单纯出谋划策的军师,并不是谋划几个方案供刘禅选择就可以了,而是在出谋划策的同时,他还需要作出正确的决策。

蜀汉皇帝刘禅,本来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他就相当于一个傀儡般的存在。

但刘禅并不是因为丞相诸葛亮架空了他的权力而成为傀儡的,而是他自己贪图安逸主动放权充当傀儡,也可以说他有自知之明。

因此,在诸葛亮主政期间,蜀汉的政体表面上与吴国、魏国并无区别,实际类似于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刚开始,诸葛亮谋划与决断同时进行,集蜀汉大权于一身,有掌控一切的感觉,给他带来了愉悦。

但以诸葛亮的才智,当然不会迷失在权力之中。

相反,他对权力的使用非常谨慎,从不滥用权力。

因害怕手下人在执行政令时阳奉阴违,他事必亲躬,力争把每一件事件做到再好。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诸葛亮也想手下有一些能干的人替自己分担政务,他重点选拔了蒋琬、费祎、杨仪、向朗、董和等人进行考察和培养,用着很是顺手。

本来,刘备留下遗命,让诸葛亮主管政事,李严主管军事,诸葛亮也不想插手军事。

但因为李严不作为,把精力都放在拉帮结派、徇私舞弊上,连一个南蛮叛乱都束手无策,别说以后要北伐中原了。

兴汉灭魏,是诸葛亮的既定之策,自然容不得李严破坏,他果断起兵南征,掌控军务。

诸葛亮在军中的根底并不深,他不得不考察选拔一批军事人才,而张嶷和马谡,都是他重点考察的人选。

已经用了高定的人头立威,诸葛亮的内心,是不想再要李求承的人头,以免激怒高、李两大世家。

诸葛亮在心中,已经把张嶷和关索移出了重点考察的名单,但并不是不任用他们,而是不让他们参与北伐中原。

如果这次张嶷和关索能够杀了李求承为龚德绪报仇,他会毫不犹豫地任命张嶷为越巂郡太守,并准备任命关索为越巂郡丞。

但将来他出兵北伐,就不会征召张嶷和关索参加。

现在尘埃落定,张嶷并没有能够擒杀李求承,而关索更是眼睁睁地看着李求承逃走。

诸葛亮留下马谡的目的,是彻底掌控越巂郡,杀不杀李求承,其实无关大局。

现在马谡已经圆满完成了任务,他也并没有拿李求承逃跑的事情说事,反而在功劳上对关索有所倾斜,是看重马良和关羽的同僚之谊。

数天之后,马谡、张嶷领军赶到永昌,诸葛亮马上召见了两人。

按照张嶷的意思,马谡作为主将,应该为三千人马攻城扑空和李求承的逃走负责,而且他希望在众将面前与他辩驳,而马谡也表示赞同。

但诸葛亮却不想将此事弄的满城风雨,否定了张嶷的提议。

因为那样一来,失败的一方再也没有脸面在军中继续待下去。

平心而论,诸葛亮虽然更加看好马谡,但对张嶷的武功而谋略还是非常欣赏的,并没有因为他是李严推荐的而另眼相待。

尤其是现在与孟获对峙,正是用人之际,他可不想因为两人之间的竞争,而导致其中一位优秀的将领离开军队。

于是,只有诸葛亮、张嶷、马谡三人参加的辩论,由张嶷拉开序幕,他出言指责:

马谡数天按兵不动,延误军机,导致邛都守将李求承弃城而逃,鉴于马谡与高家、李家交往密切,有私放李求承的嫌疑。

张嶷打好了如意算盘,让马谡出言辩解私放李求承的嫌疑,然后他慢慢拿出证据,坐实马谡私放李求承的罪名。

谁知道,马谡却不按套路出牌,对张嶷提出的质疑避而不谈,反而是虚心向张嶷请教道:“如果易地而处,张将军是这次进攻邛都城的主将,会作出什么样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