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马谡别传 > 第634章 各有谋算(4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次糜竺在洛阳推销粮食,虽然有所斩获,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糜竺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的声望不够,也就是说,炫富的力度还是不够。

在返回徐州的上,他斜靠在舒适的豪华马车上,考虑如何说服家族那些长辈,把徐州的祖宅建成徐州最好的豪宅,让糜氏家族的名声大振。

离徐州还有数十里时,路旁有个美丽的妇人,向他请求搭车。

这个妇人急着回徐州城,是因为家里遭了火灾,回娘家寻求帮助。

那时候科学技术不发达,对抗天灾人祸,全靠众人联手相抗,真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个优良传统,在华夏保持了数千年,同情、帮助弱者,成为一种传统美德。

糜竺是当地的名人,当然无法拒绝一个落难女子的求助,就让女子上车。

糜竺的马车,非常宽大舒适,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是可以带家眷出游的豪华交通工具。

多带一个妇人上车,并没有什么难度。

二人同车而行,只是简单交流了几句,糜竺以礼相待,为了避嫌,他让美妇坐在舒适的车厢里,他自己坐在外面。

那时马车制造技术落后,当时最豪华的马车,车厢也只是半封闭的三个座位,加上一个顶棚遮阳挡雨,美妇与糜竺同车的事情,非常吸引眼球,路人有目共睹。

大约前行了二十多里左右,美妇人下车,向糜竺道谢告辞。

麋竺掌管家族财政大权,只有数年的时间。

他能够顺利掌管家族的权利,就是因为他过人的经商能力。

糜竺得到了范蠡的传承,自然是要用商业手段改变家族的现状。

他努力提高家族的声誉,并大力发展家族商业,尤其重视粮食的销售。

那时候,糜家作为一个以种植业为本的家族,家里的主要的财产就是存粮。

要知道,汉代的粮食可是硬通货。

糜家每年卖出的粮食,得到的钱财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当地是一个非常殷实的大家族。

但糜家长辈们遵守“财不露白”的原则,糜家的祖宅,非常陈旧,没有一点世家豪族的样子。

糜竺并不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但每次和人谈生意,都感觉对方对他不太重视。

经过思考,糜竺认为:这是因为家族太过低调,在徐州的知名度太小,让他的生意大受影响。

糜竺深切体会到,在商界,仅仅有诚信是不够的,还要用各种手段,彰显自己的经济实力,这与现在的商人喜欢购买名车豪宅,是一个道理。

那时候,房子和土地,才是一个家族的根本。

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彰显家族实力,非新建一栋豪宅不可。

但家族的那些长辈,不少人都是过惯了苦日子,可不同意糜竺挥霍家族钱财,大兴土木。

他几次提出翻新祖宅,但都遭受上一代大多数长辈的一致反对。

糜竺没有办法,就采用收买人心的办法,先给那些反对的长辈建造新居,把他们全部安排好。

偌大一个祖宅,只留下糜竺兄弟居住。

糜竺虽然接手家族的权力,但他本人的财力非常有限,要想动用家族的钱财建造豪宅,就必须取得长辈们的同意。

糜竺的收买人心,也不是没有效果,修缮祖宅已经得到大部分长辈的同意,但要想建造豪华大宅,还需要寻找合适的借口。

糜竺一路上,都没有想到好办法,受到美妇家里遭受火灾的启发,他思得一计。

他马上派人回到家里,命令他们把值钱的财物全部搬出来,吩咐心腹手下,在正午时分,悄悄点燃了空房子。

糜竺还没有到家,糜家的祖宅失火了,火势非常猛烈。

房子被烧毁以后,属于天灾,糜竺要盖新房子,家族的长辈们无话可说。

糜家的聪明人,可不止糜竺一个。

糜竺派人提前抢出来这么多的粮食和财物,也引起了家族一些人的疑心。

但糜竺早有准备,他编造了一个“天帝的使者,因为自己是正人君子,提前告知家里将有火灾”的故事。

那时候的人非常迷信,当年陈胜、吴广,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别人用网捕来的鱼肚子里的手段,获得了戍卒的拥戴,刘邦也编导了“醉斩白蛇,自己是赤帝子”的故事,提高了声望。

糜竺只是为了兴建豪宅,应付家族长辈,才编造了这么一个故事,漏洞也不少。

但因为糜竺是正人君子的名声,早已经传开,他车载美妇同行的事情,有很多人亲眼目睹,没有敢怀疑糜竺编造故事的真实性。

很快,糜竺编造的故事,就在徐州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

糜竺的新房还没有开始建造,他的知名度就已经飞速提升,成为徐州的热点人物。

这是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粮食生意,一下子就好起来。

“蹭热度”,可不是现代网络所独有!

看到糜竺的声望越来越高,不少“蹭热度”的商家,主动上门,用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糜竺家着火后从房子抢出来的粮食,显示自己“乐于助人”的品德。

很明显,这些“蹭热度”的商人,是要跟着糜竺刷一波声望。

糜竺得了范蠡经商的真传,这次有人来蹭热度,正合糜竺之意,他可不想失去这个继续刷声望的机会。

糜竺马上宣布,为了感谢天帝使者对自己的特别关照,继续巩固自己“正人君子、乐善好施”的形象,他拿出一部分粮食,送给当地的穷苦人家。

同时,他也投桃报李,用低于市价两成的价格,把粮食卖给那些蹭热度的商人。

看起来,糜竺似乎是亏本了,其实只是减少了一些利润。

糜竺精研《陶朱公商训十二则》,非常赞同范蠡“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销”的经商原则。

以前,他也曾经采取降价销售的手段,但很快引起了整个市场粮价的波动。

这样一来,就触犯了其他商家的利益,受到了他们的集体抵制。

要不是糜竺及时收手,差点就被那些粮商集体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