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十五年的元月初五日,赤城堡西南数里外瑞云寺内,永宁伯张诚正与其核心部下官将品茗议事。
年节过后,张诚便要启程前往宣府镇城接任总兵之职,此前除了对北路、东路略作安排之外,还有对六营兵马的驻汛之地,也有所安置。
朝廷有命,要永宁伯开春后率大军入豫援剿闯曹贼军,六营兵马不可能尽数出战,东路与镇城两边都要有大军留守才行,毕竟宣镇是张诚的根基所在,不容有失。
目下,张诚虽然还没有完全掌控整个宣镇的田土和军户资源,但在宣府地方上,他已经全无对手可言,剩下的只是花费些时间来整合罢了。
就他现在已经牢牢控制的北路、东路,就已近宣府土地的二分之一,剩下的还有中路、南山路、上西路、下西路等。
在宣府原有分守参将七人,分别是北路独石马营参将,东路杯来永宁参将,上西路万全右卫参将,南路顺圣蔚广参将,中路葛峪堡参将,下西路柴沟堡参将,南山参将。
而今,北路和东路都由张诚提督辖制,他虽已升任总兵一职,但接替他分守这两处地方的人选还未确定,暂时仍是由他辖制。
对于剩下的几路分守参将,他也并不准备全部撤换掉,毕竟那样一来不止树敌过多,其阻力也必然大大增加,搞不好还会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连锁反应。
反正现在手里还有大把的银钱可用,张诚决定还是依靠自己现有实力,先打掉一小部分顽固分子,然后再收买一批投机分子,最后将不识时务的中间派再行撤换一批。
如此,宣府镇内便不再有能够阻止自己的地方实力派了,而自己也可以利用宣府的实力,来进一步掌控大同和山西二镇。
“北路与东路是我勇毅军根本之地,当留一大将镇守才是。”
永宁伯张诚接着又道:“况今年还要对延庆、保安二州之田土,依鱼鳞册所载,重新丈量清楚,其阻力必然不小。
所以东路更为重要,所留之人当意志坚定,杀伐果决,否则难以震慑此二州之豪绅仕宦与泼皮无赖之人。”
他并未说出留哪一个坐镇东路,却拿目光在靳新朋、严庆荣、王元景、魏知策、张广达、陈铮等人身上打转,示意他们积极建言献策。
此刻得以进入瑞云寺禅房的都是张诚身边近人,如左侧靳新朋、严庆荣、贺飚、王元景、刘志、曹金旺、刘敏慎等一干文官。
这其中只有刘敏慎是新近才加入到永宁伯麾下,而其他众人可都是张诚出镇北路前后,拉起来的老底子。
右侧就座的是吴志忠、魏知策、张广达、张国栋、陈铮、李际遇等六大营的主将,以及林芳平、靳勇、匡永忠、唐先成等个别副将,此外宣镇老参将郭英贤与镇标左营游击何振雄二人也赫然在座。
张诚麾下很明显的武强文弱,然这也难怪,又有哪一个新兴的武装力量不是如此呢?
强大的武力才是他们开创未来的保证,无论钱粮、人口和土地,都可以靠武力去夺取和守护,至于管理和生产在创业初期并没有那么重要。
毕竟,这样的事情大多发生在王朝末期,人命都太过于低贱,只要有口吃的能够活下去,他们便会成为天底下最勤劳的生产机器!
不过即使如此,张诚仍是未雨绸缪地尽心招揽文人,同时也在勇毅军控制区域内大量培养自己的读书人。
如兵事堂、工坊和遍布各堡的识字堂这些地方,都在为他培养着以实用为主的读书人,只不过时日尚浅,他们所发挥出来的作用还没有那么明显罢了。
现在,永宁伯张诚麾下能用的读书人也是不少,但真正进入其核心圈的却只在座诸人而已。
这时就听永宁卫指挥使严庆荣开口道:“威远、腾蛇二营,必会随大将军往镇城,这留守大将当是从余下四营中选择啦。”
众人纷纷点首表示赞成,并纷纷拿眼打量起张广达、张国栋、陈铮和李际遇,似乎在他们中间甄选着留守人员一般。
开平卫指挥使靳新朋在一旁看着严庆荣,问他道:“本官觉得际遇将军的玄武营留驻东路,似乎更为合适一些。严指挥使觉得如何啊?”
听了他的这番话后,朱雀营主将张广达似乎有些不服气,他正待起身自请留守东路,可就在一转身之时,却猛地看到吴志忠正拿一双大眼珠子瞪着自己,不由又缩了回去。
几人之中就属吴志忠年岁最长,也最为沉稳干练,所以即使在巨鹿之战时失去了一条胳臂,张诚也仍然没放弃他,而是将募兵、练兵的重任交付与他。
而他也是不负众望,非但在募兵、练兵上做得很好,更延续老大哥的作风,在张广达、陈铮等人心中分量颇重,很受尊敬。
这边,严庆荣又如何不晓得他的意思,留守东路的大将避免不了要主持核查田地之事,而东路的田地大部都在那些地方豪强手上,其背后的势力也是盘根错节,复杂得很。
因此,在清查田地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流血冲突,若是这些豪绅背后的势力过于强大,那么留在东路动手之人或许要替张诚来背这个黑锅。
如此看来,张广达、张国栋、陈铮等都是张诚心腹,也是其最为钟爱的战将,而李际遇却是援剿豫省时招抚的贼寇出身,在亲疏关系上首先就差了一层。
其次,正因他是贼寇的出身,就算留守东路期间做下了何等出格的事情,在不得已之际,也便于全部赖在他的身上。
毕竟,作为一个贼寇,还有什么事情是其做不出来的呢?
果然严庆荣一点就透,他边点着头边以手抚腮,轻声说道:“李游击果是最佳人选。”
张诚闻言也是点了点头,不过他却并未出言表态,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坐在李际遇身旁的林芳平见状忙伸手怼了他一下,见李际遇愣愣的转头望来,便努嘴挤眼地给他提醒暗示。
李际遇加入张诚麾下也有些时间,现在更成为勇毅军创军的六大营主将之一,在勇毅军中也是很有地位和分量的人物。
但他自辽东之战归来后,却不再似往日那般积极,很多时候都是一副沉思之态,仿佛经此一战变得更为沉稳起来。
现在经林芳平提醒,他先是报以微笑表示感谢,这才挺身立起抱拳朗声禀道:“禀大将军,际遇愿为大将军守护东路,披荆斩棘,整肃屯务,慑服地方权贵宵小。”
张诚见他能主动请缨,心中甚为满意,点着头问他道:“李际遇,你能勇担重任,本伯很是欣慰。”
他双目凝视着李际遇,又语气沉重地接着说道:“不过,东路的延庆、保安二州,不比其他地方都是实土卫所,该处以民户等官绅百姓为主,很少军户。
所以,若要在此二州之地,依鱼鳞册来重新丈量田土,阻力必然大于北路,其内里的豪绅仕宦还算好对付,而其外也是牵扯极广,
若此事闹了开去,恐本伯亦无法保你之万全,这事你可要谨慎思量,切不可决于一时!”
永宁伯这番话语中略有一些夸大的成分,其意在提醒李际遇留守东路的责任,以及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同时也想借此考验一下他的意志是否坚定。
李际遇闻言后,面上并无丝毫畏怯之色,只见他起身离席并快步行至庵堂的中央,俯身便跪了下来,目光坚毅地看着上首的张诚,语气坚定地高声回道:“大将军,际遇原本就是登封县境一流贼,当时祸乱乡里,完全忘记忠义二字。
有幸遇上将军往豫省剿贼,际遇在落败亏输之际,得蒙不弃,使际遇受抚在将军马前,更得封游击之职,足以安慰双亡的父母大人。
此恩际遇没齿难忘,敢不以死相报将军知遇之恩!”
他说到此处,转头看了一眼魏知策,又开口接着说道:“再有,际遇每次听魏先生讲学,常言‘士为知己者死’,俺虽不比荆轲、侯赢、豫让等古之义士。
但也为他等的忠义所感,今生今世,我李际遇只认大将军一人尔,亦愿将性命交付给将军,为将军披荆斩棘,万死不辞。”
“好!”
永宁伯张诚等的就是他这个态度,只听他接着道:“李际遇,本伯早知你是个重情重义的好汉子,果不其然。”
张诚这时又转头看向永宁卫指挥使严庆荣,对他道:“严指挥使,就让玄武营替本伯留守东路,助你清查二州田亩,重修‘鱼鳞册’。”
严庆荣闻言也是起身回道:“请大将军放心,庆荣绝不辱命。”
张诚这时又转头看向李际遇,笑着对他道:“李际遇,你在东路要听凭严指挥使的话,全力配合他清丈田亩,尽管放开手脚做事,该见血的时候,绝不可手软。
务要使那些拦在我勇毅军前路上的败类,知晓我勇毅军的厉害,莫要怕给本伯惹事,就算是天塌下来,但有本伯给你撑着就是。”
“请大将军放心,际遇凡事都听严指挥使的,定能将此事办妥。”
“好。”
张诚点头表示满意,接着又道:“你领玄武营中军驻在怀来,利用年后这段时间,在东路募选一部兵士,补齐玄武营的兵额。
至于这千总之职,可暂由中军官周如立兼任之。”
“喏。”
“你营副将刘世尊领前部与左部兵马,驻在保安州;副将苟长生领后部与右部兵马,驻在延庆州;镇抚刘志负责各处驻军的镇抚之责,要他往来各地巡察,审理各地阻挠清丈田亩的案犯。”
李际遇大声喝应:“喏!”
接下来又商议了一些其他事务,如募选军壮以补充满各营缺额,以及勇毅军各营驻汛之地等情况。
最后确定由镇标营与威远、腾蛇、白虎三营将士随张诚往镇城驻扎,而朱雀营与青龙营则暂留北路地方,待张诚到达镇城接任总兵一职后,再行安排汛地。
张诚的镇标营仍然是老参将郭英贤统领,不过,原镇标左营何振雄所部兵马,如今已经合并到标营之中,他也出任标营的副将一职。
原宣府总兵杨国柱给张诚留下的老底子,原有军士八千余人马,然到辽东战事结束的时候,又伤亡近千人,只剩下七千上下的人马。
张诚便借着六营扩建的时机,将他们中的半数人马直接合并入自己那六营之中,而剩下的镇标左营就并入了标营。
如此一来,张诚麾下实际上就有了七营人马,光是这有名有号的营兵就足有四万七八千的人马,这还没有计算北路、东路各堡城的守兵和屯兵。
此外,还有外间各处堡寨那些以贼寇名义存在的零散力量,当然,驻守在黄河北面沇河镇的陈忠所部,才是张诚插在宣镇外面的最大一股力量。
然养活如此大军,所费钱粮自是巨大无比,饶是张诚这边通过军票和银元,折抵了他的大部分钱粮开销,却也感觉捉襟见肘。
而这一次扩军还有大批铠甲兵器、火炮火铳等装备的缺口,又不知要耗费多少银钱,却偏偏还“屋漏更逢连夜雨”。
只听一直负责主持钱粮收支的靳新朋禀道:“大将军,还有一事最为紧要,干系我北路与东路的稳定局面,确为当务之急啊!”
张诚虽也知道自己钱粮一直都比较紧张,虽然未因此而断过军中的粮饷开支,然却也是勉力支撑,确实是苦了靳新朋与严庆荣等人。
这时他听靳新朋说得如此认真,自然也不敢含糊,当下便即追问道:“何事如此紧急?尽管道来。”
靳新朋面容忽地严肃起来,只听他禀道:“大将军可曾记得,前次率军援辽之时,新朋便已有禀报,在镇城和大同境内陆续有假冒我宣北军票之事。”
张诚略有疑惑地点头道:“确有此事。”
只听靳新朋接言道:“那时还只在镇城和大同有假军票,而最近在南路、西路也有发现,就连北路与东路境内,都有这假军票在市面上流通。
虽然在北路和东路地方,近期才有发现,流通的量应该不大,然镇城与大同那边却有犯懒之趋势,这对我宣府军票的信誉打击极大。
若是他们同时凭票支取钱粮布帛,恐我之库存,难以应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