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贞观俗人 > 第989章 后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中捷报频传。

昆州刺史爨弘达、姚州刺史爨归王父子在朝廷压力下,不得不挥兵东进与东爨血拼。

而东宁州都督府长史张士贵领着黔中诸州刺史豪强们引兵西进,西宁州都督府长史段志玄又领着洱海六诏为首的河蛮诸部,和姚州都督府诸蛮东进。

通海都督程处默虽然正带着他新建的通海牙军四处出击,攻打和蛮,却也不忘记做出态势,于玉溪增兵。

西爨的爨弘达爷俩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上,段志玄和张士贵这两员大将,当然也不只是坐山观虎斗,两人都在紧要的时候,给了爨干福爨崇道崇崇圣等东爨诸刺史致命一击。

将东爨几位刺史全都干倒,攻占州县后,紧接着对那些负隅顽抗的乌蛮部也是穷追不舍。

“乌撒部属乌蛮三十七部之一,划到黔中道不好吧?”

应州都尚寨中,秦琅召开会议,一名参军道。

贾务本却是呵呵一笑,“年轻人终究是嫩了些,都没弄明白三郎的用意,正因为乌撒原是乌蛮三十七部之一,也向来归属东爨,所以三郎才要把乌撒部之地设为威宁州,并划入黔中道的,这里面用意可是很高深的,好好想想。”一把年纪的贾务本,眼光老辣,一眼就看穿了秦琅的用意。

这次对东爨用兵,数路齐出,可谓是痛打落水狗,东爨的爨干福等错误的预估了形势,结果倒是被群殴。

大唐朝廷确实没出动多少大军南下,可张士贵和段志玄一东一西,赶着黔中、洱海等地的诸部过来,程处默又逼着西爨进军,朝廷三面驱赶着诸蛮来围,偏偏乌蛮内部也有些部落投了西爨,这仗一打,东爨连一击都没挡住就败了。

也算是所有南中各部都料想不到的。

可既然这一击奏效,那么没理由再把东爨的地盘留给西爨,也不会留给乌蛮,先前秦琅已经对战败的东爨做出了处置,将东爨这些造反的各家直系的都杀了,其余的为奴。

剩下的东爨之地的那些大小豪强等等,但凡地主富户全都要迁走,迁到通海、交州、广州、西宁、东宁等地充实人口。

说白了,就是要彻底把东爨数百年经营起来的所有势力连根拔起,不给他们半点死灰复燃的机会。

这一动,绝对是伤筋动骨,甚至根本就彻底的把东爨这个族群势力给摧毁了,分散各地之后,也就再不复有东爨。

只留些一些普通的穷困小民,朝廷给他们分田授地,编户齐民,紧接着还能有许多土地,可供接纳安置移民过来,到时滇东地区的人口成分,都完全改变了,东爨怎么还可能再起来。

但也得防着东爨被连根拔起后,其它势力来抢占这个真空区。

最有可能的当然就是滇东北地区的乌蛮诸部了。

“谢元深是黔中土酋,酬功可以有其它安置,何必授他威宁州刺史?”

“小子说你嫩还不服,谢元深现在是应州刺史没错吧?三郎现在以他破乌撒首功,授他威宁州刺史,甚至可以提升威宁州为下都督府,直接授他个都督之职,这便算是升赏了。”

老贾很有耐心的对这些年轻的参军等讲解其中关键。

“谢元深本是应州刺史,虽说如今应州明面上改土归流了,他不再是世袭的土官了,可谢家毕竟在这根深蒂固的,所以借这机会,把他调到威宁州去当刺史,朝廷是不是就可以顺利的再安排个刺史来?”

明升实降,或者说叫调虎离山。

对调一下,谢元深从刺史到都督,升了。

可却被调离了老巢应州,这就有利于秦琅下一步正式提升应州为都督府,并置平南军,以及开路建堡等等了。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之处,便是以谢元深这个刺史为黔人为借口,把威宁划入黔中道。

这虽不是什么正当理由,但秦琅也只是需要一个理由而已。

威宁划入黔中道后,便将成为黔中道突入云南道的一个钉子,三面皆是云南道的州县。

而秦琅给这个威宁州划出的界线,是西以牛栏江为界,牛栏江是金沙江的支流,到了牛栏江畔,实际上就已经是控制了黔滇的一条重要门户通道。

把门安在黔中这边,对于进一步削弱乌蛮,并打压爨氏,有很好的作用。

从威宁州沿三岔河而下,汇入鸭池河,可直抵播州(遵义),而威宁直抵牛栏江畔,可通过牛栏江汇入金沙江,直下曲靖(昭通),也可南通南宁州(曲靖)。

这个位置可是精心考量过的,尤其是若细看这威宁的沙盘,还能发现,这里是一片难得的四面开阔平坦的坝子,完全能够筑城屯田的,且能供应的起很多兵马,筑一座城关,不仅能联通滇黔,而且有助于对滇东地区的控制,对乌蛮的威慑。

“既然这个威宁如此重要,那不是更应当派一位咱们自己人过去吗?”

老贾笑笑。

“谢元深在应州,那是呼风唤雨一呼百应,毕竟家族几百年经营了。可他到了威宁州还能如何吗?他拿什么来号令威宁,你们可别忘记了,就算乌撒蛮首领自焚而死,可这边依然是以乌撒为主的各乌蛮部落聚居区,除了乌撒,还有卢鹿部等大小诸部。”

谢元深就算从应州带些人马过去,也必须得依靠着朝廷授予的官职威信才能号令的了乌蛮各部,甚至光靠自己也不行,他肯定也需要朝廷在威宁设军屯兵驻守,这才有可能震慑的住那些蛮部。

“谢元深是第一个攻入乌撒大寨的,也逼死了乌撒首领,所以这仇是结下了的,让谢来做刺史,可利用他谢家在南中的名声和实力,也正好削弱应州的谢氏实力,朝廷一石二鸟,拿下两州,岂不正好?”

这番分析很透彻,几位年轻的参军们恍然大悟,齐叹姜还是老的辣。

秦琅指着地图,“威宁州划入黔中道,西以牛栏江为界。北面的播州也应当重新调整一下与滇地的边界,便以曲水为界(赤水河),曲水河以东划属黔中道,归播州。”

这一划,又把好大一块地划出去了。

“剑南道与云南道便以泸水为界,南北划分!”

泸水,便是金沙江,上游称为磨些江。

秦琅的这个划分,基本上与后世的川滇黔的界线差不多。

“何不干脆把乌蒙山全都划入黔地?”一名年轻参军问。

秦琅道,“乌蒙山实际上并不是一座山脉,他跟秦岭、大娄山等不同,乌蒙山实际上是三座大山,凑的很近,北到南并列的。”

乌蒙山区很大,所以才有了乌蒙三十七蛮部,北起昭通、镇雄,南到威宁、宣威,横跨滇东黔西诸地,地域广阔,蛮族林立。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片大山区分开来,分别由云南和黔中各管一座,然后再以中间的为界,分管两面。

这样一来,也是让乌蛮诸蛮以后很难再整合成一个势力。

甚至原本北面的一些乌蛮,以后也归剑南道的卢、戎、嘉几州管辖,通过这样重新调整区划,把原来一个完整的乌蒙山区诸蛮部,打散,分属三道的七八个州来管。

一道管一片,一州管几蛮,相对来说,肯定控制能力要强许多。

有些强迫症的一位参军,看着新调整后的蜀滇黔三道的界线,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十分难受。

他指着蜀滇的界线,“要不把西宁州划给云南道,要么就把曲靖二州划归剑南道啊,这样多别扭?”

老贾瞪了他一眼。

“贾老,难道我又说错了?”

“当然,大错特错矣。”

“可曲靖等州,原本不就是由戎州所领吗?如今直接划入剑南道也没错吧?”

“哼,你以为这道州界线划立,岂是随心所欲的,划分州郡界线,只按两条来,一是考虑山川形胜,所以一般以大江大河大山为天然界线,就比如这蜀滇两道的边界,便以这沪水为界,沪水从西南向东北走向,曲折蜿蜒,所以边界自然也蜿蜒。”

“再者一个,划分界线,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形胜之地,便需要把一些完整的形胜之地,拆分开来,这样有助于军事需求。就比如说巴蜀本来一体,但为了避免蜀地拥有汉中后所有的完整地理形胜,所以要把汉中从蜀地分出来,特设山南道以治。”

“所以三郎划分滇蜀界线,以泸水为界,既符合山川形胜的原则,而在这条边界线导致两道各有一块突入对方的情况,根本没必要调整,反而更符合第二条分界的精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看这边境线上,西宁州和曲靖咬合,就如犬牙交错,也像是隼卯一样固定在一起。”

对于如今还不太平静的蜀滇之地,尤其是滇地来说,朝廷更加需要加强控制,而以泸水为界,使的剑南道的西宁州从东面深入滇地,距离滇地核心昆州和洱海很近。

而又让滇东北的曲州靖州处于剑南、黔中的包围中。

从军事角度上来说,这就使的云南道的战略空间很差,这也正是朝廷所需要的,西昌和威宁两个突出部嵌入云南东西,再加上被半包围的曲靖二州,整个云南道已经没有了半点军事防守上的立足之地。

别忘了,通海都督府如今又占了玉溪两个坝子,由镇南大都督府代管,这就使的立足滇地称雄四百年的爨氏,现在真的已经没有半点反抗的本钱了,被肢解了。

“年轻人,多看多听多学!”

经过秦琅这么一番分割,整个云南道,如今大致分为了五个版块。

东北角被三面包围的曲州靖州,刚被攻灭的东爨控制的滇东地区,以及如今全面倒向朝廷的滇西洱海六诏为首的河蛮诸部,以及如今划给镇南大都督府代管的通海都督府的滇南地区。

最后便是仍为西爨控制的滇池一带的昆州、威州等地,但如今只剩下了很小的一块地方,四面被围,朝廷接下来要修路要筑城要屯兵要移民,西爨都毫无反抗之力了。

“唇亡齿寒,乌蛮诸部估计也不会就这样任我们分割吧?”年轻的参军问。

秦琅笑了笑,把手中的笔放下。

“反抗肯定是会有的,但大势所趋,他们就算反抗也不过是螳臂挡车而已,是挡不住历史的滚滚车轮的!”

议事结束。

秦琅坐在那里有些心不在焉。

“三郎还真担心乌蛮会群起反抗?”

“我并不太担心乌蛮,乌蛮不过是群山里蛮,平时就喜欢窝里斗,所谓乌蛮三十七部,也只是指较大的三十七个部落而已,实际上部落何止百个,这些人千百年来斗来斗去就没停过,以前爨氏势大,勉强压的住他们,如今爨氏都已经沦落以这种地步了,乌蛮这次也是混乱的很,打来打去,连跟着谁都搞不清了。”

“那三郎在担忧什么?”

“在在担忧西海,担忧太子殿下。”

刘仁轨坐下,也是叹了口气。

“太子虽然有些胡闹,但也应当不至于太过份吧,他总该分的清轻重,更不会拿自己性命开玩笑的,只要太子不过份,应当不会有什么危险。”

“谁又说的清呢?”秦琅叹气,“若太子真分的清轻重,又何致于闹出如今这样的局面来?”

这几天秦琅一直睡不好,眼皮子老跳,他有种不太好的预感,总觉得承乾会出什么事。

想想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比如明朝的土木堡之变,英宗御驾亲征,带着几十万大军出塞,结果却兵败被俘,并导致了明朝主力部队几乎丧尽,让蒙古军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

再说近点的,杨广征辽失败,却还要北巡抖威风,却不料被早看透他虚实的突厥始毕可汗带着几十万大军突袭,将他包围于雁门,要不是雁门关险,勤王军也来的快,杨广可也就成了突厥人俘虏了。

再有那个北齐有名的昏庸后主高纬,北周攻打平阳,晋州危急,高纬御驾亲征,结果却还忙着打猎,求援告急的驿骑来了三次,高纬却都不理会,等到说平阳已经陷落,他才打算去救援,结果宠妃冯小怜一说余兴未尽,还要再猎一次,这高纬居然就不管不顾,又带着冯小怜继续围猎。

后来他带着大军赶到晋州,北齐军挖地道攻城,把城墙都挖塌了一大段,士兵们正要趁势攻入,结果高纬却下令暂停,却是要接冯小怜过来一起观看,可冯小怜却硬是梳妆打扮了大半天,等来时北周军已经把缺口堵上了。

后来两军大战,高纬又带着冯小怜骑马到阵前观战,本来两军打的正厉害,齐军稍稍后退,结果冯小怜就在阵前高喊败了败了,高纬马上就带着冯小怜往后跑。

本来两军你来我往的正在血战,北齐军一看皇帝都跑了,也是无心作战,齐军因此大败。

本来南北朝末期,齐周陈,齐国是最强的,可在高纬的各种折腾之下,最后硬是把北齐折腾亡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