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武侠修真 > 小村潜龙 > 第448章 划江而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半年之后,大成军完成了长江以南所有省份和青藏西北省的占领,留给武家王朝的只有下河省,上河省,西山省,辽吉省和黑江省,其余的临东,江浙,沿建,青藏,绵阳,南湖,南云,东广,南竹,北望十省已纳入了大成地盘。

这其中在收取北望省的时候,有些波折,用了一个多月才占领了宝岛北望省。这并不是说北望省抵抗有多强,实际上乾朝并没有在北望省驻有军队,只是设立节度使和地方警力,这是沿袭了盛朝的节制,也可能是乾朝立国未久,还未管理到位。

因北望省是一个海岛,与沿建省隔海相望,相距沿建省总有百多海里,需要很多运兵船,而大成改造鱼船变成运兵船,颇费了一番时间,所以用去一个多月才成功运兵登岛。

杨刚在第一次出国游历时就专门去过北望岛,对这个经常被他国侵占,时不时游离在外的宝岛非常注重,早就暗下决心,一旦大成立国,必定对宝岛派驻军队,断了外强的眦睐。

这次派驻北望岛的一万兵将,都是从老牌军团中挑选的二十五岁以下未成家的年轻士兵,这是打算让这一万兵生根于北望岛,达到长期统治。由第六军军长何天积担任军团长,副军长卫靖担任副军团长,占领北望岛后,何天积即兼任北望省省长,卫靖兼任副省长,成为封疆大员。

之所以选何天积和卫靖,除了两人有能力兼治地方民政,军政都很出色之外,何天积还是杨刚的外家村人,忠心没问题。

出兵前杨刚就找何卫两人作了详谈,对驻军宗旨和地方民政的管理做了规定,特别强调了两点: 一是有兵将愿意在当地落户生根时,可以延期退役,并给予扶持;二是可以在当地征兵充军,征兵方法按大陆建制施行。

再说乾朝这边,乾军寅夜退出平陵战场后,在长江北岸构筑防线,设置重兵,并将所有渡船扣留江北,只允许少量船只摆渡来往两岸的商客,严防大成军渡江北上。

同时乾朝加紧了外请强援,内聚武功强者,要组建一支灵虚兵与大成军抗衡的动作。武进还派近臣前去武功山,大理,北漠进行了私访,想请三绝再次援手,条件不论。只是派去的人在武功山和大理都吃了闭门羹,而漠北的欧阳朝不知所踪,欧阳家还反过来向乾朝要人呢,真是怪事了。

三面碰壁之后,无为国师想到了不是还有两绝在国外吗,何不以国礼之隆和武林之道,派使者前去高丽和东瀛邀请两绝施援手,只要条件足够,兴许会成功请到。

一番商议之后,就派出了三老祖,无为国师,张从阳太师,一名武家内官为首的十人国礼队,带上乾朝皇帝的邀请书,首先前往高丽邀请五绝之一,以兰花手绝技闻名天下的女绝丹高丽(原名丹山花,华夏人)。

见到丹高丽后,先许之以愿,后给之以利,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满足条件和张从阳一番同是黄种人,都是炎黄子孙之类的狂轰滥炸下,最终请到了丹高丽。

请到丹高丽后,乾乾又紧锣密鼓的派人前往东瀛,同样的一轮操作,也请到了忍田野(原名田野,华夏人)。不同的是,忍田野自己又邀请了几个东瀛武道高手同去华夏,其中就包括了东瀛武林侥楚,曾与杨刚交过手的柳生家族长柳生大宫,以及藤田原雄,武藏式宇和早稻正义四人。

此时已是平陵兵败将近一年之后,在这一年中,大成军气势如虹,侵州占省,攻城掠地,势如破竹,一年不到就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大片地区,将乾朝领地压缩到了只剩下五个省,武家王朝已经岌岌可危。若是再请不到强援,在暗势力上翻本,武家王朝就只有坐以待毙,注定灭亡了。

所幸成功地请到了国外的两绝,更可喜可贺的是,忍田野还多请来了东瀛武林界的泰斗,让乾朝有了更多的底气。众高手齐聚京城后,武进以国礼在礼仪厅为众高手接风,接着以两绝和东瀛武者为首,东并西凑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灵虚兵,共分或五队,每队一百人,由两绝和东瀛武者分别带领。

能组成这样一支五百人的灵虚兵,已是乾朝的极限,好在两绝和东瀛武者都是当代最强者,只要其他三绝不出手助大成,乾朝就有翻盘的机会。

有了这支灵虚兵,武进总算找回了一些信心。

这天,战报送到朝廷,大成军因受大江阻隔,已暂时止步于长江边,正准备造船渡江。

武进随即召开了朝会,为显重视,还特请两绝参加了朝会,本来武进要请东瀛武者参与朝会的,被丞相陆向谋阻止了,毕竟朝会是国事,让外番参与,这算什么事?可不能丢了炎黄子孙的脸!

朝议中,有朝臣提议应与大成沟通,看能不能暂时停战,只要我朝派去使者,最少也可以拖一段时间,让我们多做准备。

更有朝臣提出和大成划江而治,承认大成立国,以长江为界各分天下。

对于划江而治,群臣相辩激烈,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两绝也各表见解。

忍田野认为以双方明势力及气势相比,划江而治不失为一条缓兵之计,可以派使者前去谈判。

丹高丽认为划江而治是乾朝的软弱体现,一个朝廷被迫到割让国土,情何以堪?

两绝由此也争论起来,一个认为这是妇人之见,头发长见识短,一个认为这是软弱不行,有失爷们雄威。

朝议到最后,多数大臣都认为划江而治为上策,丞相陆向谋和一班文官,还有部分武官都赞同这一缓兵之计。再说了,等乾朝恢复了实力,难道就不能再打过长江去,重新收复失地吗,只怕你想划江而治,大成那边还不愿意呢!

朝会后,武进最终决定派使者去大成那边,谈判关于划江而治的事。

武进当然不能亲往,他就派乾朝的二号人物,乾朝丞相陆向谋代表他前往谈判,份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