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壶一对,春秋早期,壶通高42.3厘米。椭方体,长颈微束,鼓腹,低圈足沿外侈,颈部有一对衔环螺旋角兽首耳,盖上有方圈状捉手。盖沿饰吐舌的双头龙纹,捉手壁饰窃曲纹。”
“颈部饰环带纹,腹部饰一头双身蟠龙纹,并由若干龙蛇盘曲其中,圈足饰窃曲纹。口内壁铸铭文6字,铭文意为‘秦公作铸樽壶’。”
“春秋早期秦公鼎三件,其一高35.2厘米,口径35.5厘米,重克;其二高32.4厘米,口径33厘米,重克;其三高30.5厘米,口径31厘米,重克。”
“三件秦公鼎形制、纹饰相同,大小相似。口沿外折,上设宽厚大耳,上厚下薄,略为外侈。束颈,宽体,器腹外垂,浅腹平底,蹄形足。器型颇具西周晚期的气度。整个纹饰风格粗犷、简约。”
“器内壁铸铭两行六字‘秦公乍宝用鼎’,行款右行。从这三件秦公鼎的形制、纹饰、铭文看,属于同一套列鼎。”
“春秋早期秦公簋两件,其一高16.4厘米,口径18.7厘米,重5200克;其二高16.2厘米,口径18.9厘米,重4471.3克。”
“两件形制、纹饰基本相同。失盖,弇口,体宽鼓腹,圈足上有三兽首,下连短状兽爪形矮扁足。腹部两侧设兽首形耳,造型宏伟,耳端龙首宽厚,卷身,下有垂珥呈卷尾状。”
“器内底铸铭两行六字:‘秦公乍铸用簋’。”
“春秋早期垂鳞纹鍑一件,高22.1厘米,口径18.8厘米,重2999.6克。直口,方唇,深腹,腹壁略微斜收,喇叭形高圈足。口沿两侧设有绹索纹立耳,耳的内根部呈蛇头状,紧贴于器口的内缘。”
“西周中期晋伯卣一件,高27.5厘米,口横16.2厘米,口纵15.5厘米,重5077.1克。器呈椭圆形,直口高盖,盖面两侧有耸起的犄角,束颈,垂腹。”
“圈足外撇有折沿,提梁两端设兽首,为尖喙大耳的貘首形。颈部饰两道弦纹,前后各有一个高浮雕貘首。盖和器铸铭文十三字,记晋伯作此卣。”
“西周晚期晋侯苏鼎一件,高23.4厘米,口径26.9厘米,重4580.8克。折沿,腹部为半球状,下收为圜底,腹部两侧有附耳,并有小铜棍与口沿相接,腹部饰重环纹和一道弦纹。”
“腹内壁铸铭文三行十三字,记晋侯稣作此鼎。”
“西周晚期晋侯对盨一件,高17.4厘米,口横21.5厘米,口纵13.7厘米,重3085.5克。器呈圆角长方形,盖顶有四个环形丫状钮。腹壁较直,兽首形附耳下有垂珥,矮圈足下接四个环形丫状小足。”
“盖和器内有铭文六行三十字,记晋侯对作狩猎时用对盨。”
……
来利古董店不愧是主营华夏艺术品的,店里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黄色面孔,一个操着弯省口音的男店员用中文“讲品”。
学好英语才能出国?
不存在的。
只要你兜里钱够多,哪怕你说那个山旮旯里的土话,照样有人能听得懂,“钱语”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
男店员“讲品”讲得很细,刘一眼看东西看得更细,一看就是两个多小时,都给李爱国看睡着了。
“请放心。”詹姆斯边给李国庆和珍妮倒工夫茶,边用蹩脚的中文说:“我们来利店的艺术品,保真。”
“保真?”李国庆玩味地看着詹姆斯,道:“好像就算是索斯比和克里斯蒂那拍卖行,他们也不会对买主保证东西一定是真货吧?”
“来利是我的姓氏,我以我父亲和祖父的名义保证,从我们来利店出去的艺术品,没有假货。”说汉语还是不顺溜,詹姆斯改用英语。
“错,艺术品不存在真假,只有新旧之分。”李国庆指着那一对秦公壶,问:“那两样东西,多少钱?”
“它们本来是要送到大苹果城索斯比拍卖行参加今年的秋拍,已经做进了宣传图录里面,起拍价预估在50-80万美刀……”
“说你的卖价。”李国庆打断了詹姆斯的话。
“150万美刀一对,不单卖。”
李国庆走过去拎起一只壶,掂了掂,道:“干你们这行还真是暴利。这东西出自于华夏西北某个小山坡上,当地售价绝对不超过5万软妹币,出趟国,这是翻了多少倍啊?”
“来源合不合法,我不知道,但我购买它们的手续肯定是合法的。”
詹姆斯轻笑了一声,道:“至于价格,做贸易,我得保证合理的利润,不是吗?”
“合理。”李国庆敲了敲青铜壶,听着壶身发出闷闷的响声,一脸的沉醉,然后道:“150万美刀,我要了。”
1号秦公鼎,100万美刀,成交。
2号秦公鼎,95万美刀,成交。
3号秦公鼎,94万美刀,成交。
……
不多时,李大老板就签出去了1000多万美刀的支票。
肆意花钱的感觉,爽!
最后李大老板总共在来利店消费了2000多万美刀,把大大小小二十多件青铜器收入了囊中。
宾主尽欢,李国庆安排保镖们开车把东西运走,正要跟詹姆斯告别,詹姆斯却让他等一下。
等了大概有十多分钟吧,詹姆斯的俩手下抬着一个大檀木箱子过来了,打开箱子,里面全是“石片片”:“我慷慨的朋友,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刘一眼拿起“石片片”,只看了一眼,眼睛一下子亮了,然后冲李国庆点点头,李国庆道:“那就谢谢你了,我的朋友。”
刘一眼亲自抱着箱子上了老死来死,这回李国庆跟他乘一辆车。
看着抱着箱子傻笑的刘一眼,李国庆道:“老刘,你傻了?”
“我是傻了,乐傻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小李同志?”
“不就是刻着字的石片片嘛,又不是玉。”
“这叫石磬。”
“石磬?是什么?”
“石磬是我国古代出现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在我国古代的‘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音乐器分类中,磬居石音类,以石料或玉料琢磨而成,并钻孔悬挂于架下。”
“击打传声,清脆悠扬,因此人们也常常把石磬称作‘会唱歌的石头’。”
“会唱歌的石头,不还是石头?”
“不一样,上面刻上字,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