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当他们犹豫不决之时,龙吟军的巡逻士兵巡逻到了这边。三人不再犹豫,跳入湖中,往前游去。

“你们快看,那湖里是不是有人?”果然,士兵发现了三人,只是距离有点远。一些会游水的士兵也跳入湖中,追了过去。毕竟孙策的脑袋太值钱了。

然而,孙策三人久居江边,水性精湛,很快就摆脱了龙吟军的追兵,消失不见了。

这事很快就上报到刘鑫那里,刘鑫立即下令,让龙吟军找来船只,在具区湖上搜索,包括岸边和具区湖上面的岛屿,都要一一搜寻,不能错过任何一个角落。

……

许褚回来,告知追捕的结果,说是只杀了两个人,后来找了解孙家的人问了一下,才知道死的是孙权和孙翊两人。孙策家眷之事,也只能暂告一段落。

于是,刘鑫召见了张昭、张纮、顾雍、虞翻、秦松、严畯等孙策旧臣。他希望尽快解决吴郡遗留之事。

“诸位,我大军攻孙策,今已有占据吴郡,孙策败亡,孙策和周瑜只身逃跑,躲藏于具区湖中,我动用数千兵力抓捕,两人迟早会落网。届时,我必将他们斩首示众。”

“简单来讲,孙策亡了,扬州归我所有。我听闻诸位在战前曾劝孙策投降于我,只是孙策没有答应,可有此事?”

“正是!”“是的!”这帮人承认得倒快。

“识时务者为俊杰,诸位能看清当前局势,亦是明智之人,只可惜孙策执迷不悟,我只能兵临吴城,害得吴郡百姓遭受兵灾,我心中不安呀!”

“丞相言重了,丞相顺应天意,孙策本该归降丞相,却执意相抗,此乃孙策之错,非丞相之错,丞相击破孙策,江东从此稳定,此是丞相之功。”虞翻一开口就拍刘鑫一个马屁。

“你是?”

“虞翻虞仲翔!”

“哦!既然你这么认为,为何不离开江东,投靠于我呢?以你的才能,必会得到我的重用。”

虞翻也听到刘鑫口中不满,吓了一跳,看来这马屁不能随便拍,他连忙解释:“丞相,我早有去洛阳之心,只是我乃会稽郡人,路途遥远,家中又有老幼,实不敢轻易动身。”

“孙策据会稽郡,我亦无奈才为其效力,只为养家糊口,今丞相攻破孙策,当尽快进军会稽才对。”

“嗯!”刘鑫只是微微表达一下不满,倒没有怪罪虞翻之意。他不再理虞翻,又看向张昭:“你便是张昭张子布?”

张昭行了个礼:“正是!”

“听说你经常为孙策出谋划策,为其督运粮草,助其与我为敌?”敢情刘鑫是来挑刺的。

“丞相,我乃吴侯之臣,自然要为吴侯出谋划策,若我是丞相之臣,亦会尽心为丞相出力。”

“你既是孙策之臣,又为何屡劝孙策投降于我?”

“吴侯虽败于丞相之手,但其不失为雄主,吴侯割据一方时,天下大乱,朝廷微弱,江东之地,失去管控,而吴侯能者居之。丞相起于北境,又是汉室宗亲,南下攻袁绍、曹操,平定大汉之半壁疆土。”

“丞相顺应天命,重振朝纲,汉室恢复强盛,吴侯本是汉臣,于乱世之时,才据一方之地,今汉室稳固,吴侯自当投降丞相,归还汉土,可吴侯却野心膨胀,想据江东而与朝廷划江而治。”

“此为大逆之举,我奉吴侯为主,自然要劝其归于正道,可惜他不采纳,反而执意与丞相为敌,此非明智之举。我相劝吴侯,不过是尽其本分而已。”

张昭劝孙策投降,其主要原因自然是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孙策与刘鑫为敌无异于螳螂挡车。不过,他这一番话,既没有贬低孙策,也为自己劝降提供了个很好的解释,又拍了刘鑫的马屁。

高,真是高,至少比虞翻高明很多。刘鑫明知张昭有辩才,能把话说得这么漂亮,他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刘鑫又看了看顾雍:“顾先生是吴城之人吧,不知你又为何为孙策效力呢?”

顾雍微微想了一下,只拍马屁肯定是不行的,只能学张昭。他很快就有了说法:“丞相说得没错,我是吴城人,我希望家乡之地,能够得以安稳,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受战事侵扰,然吴郡盗匪极多,山越人亦会作乱。”

“孙策据江东,盗贼少了很多,山越人也畏惧其势,吴郡这几年倒也平稳,孙策亦有几分功劳。然,丞相顺应天命,天下归附,孙策却与丞相为敌,致使吴郡战火再起,百姓罹难。”

顾雍向刘鑫行了个礼:“丞相起于幽州,传闻幽州乃僻壤之地,然在丞相的治理之下,幽州越来越富庶,从幽州回到江东的人,都称赞丞相之仁德。”

“江东之地,与幽州一样,素为中原之人瞧不起,称之为贫瘠,今丞相据江东之地,以丞相之能,江东必能像幽州一样,日益富庶起来,为中原人所羡慕。”

“哈哈哈哈!”刘鑫大笑起来,看得出,他心里很高兴。

“元叹说得没错!当年据幽州,我北攻乌丸、鲜卑、高句丽、三韩……很多人都问我,北方酷寒,皆不毛之地,占之有何用?我嗤之以鼻,天下之地,皆是有用之地,只是我等没有发掘其用处。”

“江东之地,气候温和,适合种植粮食、果蔬等,北境草原丰茂,适合养马、养羊,各有不同而已,何来贫瘠之说?今日幽州治理的成果,则验证了这点,你们若能去幽州,便知道如今幽州的富庶,已然超过中原。”

顾雍连忙站出来:“丞相所言极是,我愿为丞相效力,远去北方之地,见证北方的繁华,借鉴北方之地的发展经验,为我南方所用。”

“元叹此言甚是,只是南橘北枳,人如此,治理之策亦是如此,若是照搬北地的治理方式,恐怕不妥,正如元叹所说,需借鉴其发展经济,并慢慢探索出适合南方的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