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196年3月中,正值大汉建安元年,风云变幻之际。

汉帝刘协毅然下令,命汉大将军吕布挥师讨伐在徐州割据一方的曹操,意在恢复汉室之威。

接到皇命,吕布即刻召开府议,策划战略。

他计划集结十万精兵,与冀州驻守的兵马,以及青州的高顺张辽分军相辅相成。

大军浩浩荡荡,自晋阳出发,途经洛阳,直抵兖州。

在此,吕布与张邈会师,共同商定兵分三路进攻的策略:

高顺与张辽大军攻打青州;

张邈则与徐荣分兵驻守,以防袁术从豫州来袭;

而吕布亲率主力大军,直扑徐州——这个在他前世与他命运紧密相连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陈宫主动请缨随军。

他决心要修正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以行动诠释“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信念。

经过周密的部署,吕布留下逢纪、荀谌、辛评三位重臣总领大将军府事务。

同时以光禄勋郗虑、尚书丞兼豫州牧贾诩、羽林中郎将张济坐镇朝中,以稳定后方。

任命陈宫、郭嘉为左右军师,辅以许攸、辛毗、司马朗、杨修等智囊团随军参谋军机。

而张合、孙策、高览、华雄、曹性、潘凤、张绣、张燕、孙轻、王当、杜长等将领也各领其军,共同出征。

此刻的吕布,眼中只有一个目标:彻底消灭这个上一世的劲敌,为自己正名。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吕布紧锣密鼓地准备东征之际,曹操也并未坐以待毙。

在讨贼檄文发出之前,他已做好万全准备,并派出使者陈群前往寿春,意图与袁术结成联盟。

陈群一路马不停蹄,历经十多日的跋涉,终于抵达寿春城。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大感意外。

原本以为淮南是富庶之地,但入城所见却是一片狼藉、破败不堪。

在通报袁术后,陈群又等待了三日才得以面见这位割据一方的诸侯。

见面后,他直截了当地传达了曹操的意愿:“袁公,我家主公曹孟德有意与您联手,共同对抗吕布。

不知您意下如何?”

主座上,一名面容如玉、肌肤细腻的中年男子慵懒地垂下眼帘,他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难以言明的深沉。

自从袁绍离世之后,袁术的内心便如同被搅乱的湖水,波澜起伏。他成为了袁家名正言顺、独一无二的嫡长子。

袁家的声望和资源也尽数汇聚于他一身。

然而,袁家的昔日辉煌如今只靠他一人支撑,这让他的内心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陈群微微抬头,细致地打量着眼前的袁术。

他心中暗忖,此人虽然仪表堂堂,但却缺少了袁本初那种令人折服的英雄气概。

城内的百姓生活困苦,衣衫褴褛,而袁术却身着华丽衣裳,生活奢侈。

据传,他连饮水都必须掺入蜜糖,否则宁愿忍受干渴。

“袁公!”陈群抱拳,神色凝重地说道,“请听在下一言。昔日您与我主乃是少年挚友,本无深仇大恨。

袁本初与您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如今他身死,您难道不感到悲痛吗?”

袁术闻言,愣了一下,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实际上,在得知袁绍战死的消息后,他内心的感受并非想象中那般欣喜。

反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甚至感到一丝悲伤。

他回忆起在虎牢关时,与袁绍并肩作战,亲眼目睹叔父被董卓杀害,袁家数百口人也惨遭厄运。

他甚至曾秘密派人前往冀州,试图营救袁绍的亲人,但最终却一无所获。

不过,袁术并不认为吕布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害袁绍一家。

这等恶行连董卓都未敢轻易为之。

“袁公!”陈群继续说道,“您身为四世三公之后,名望遍布天下。

如今汉庭被吕布窃据,您难道就坐视不管,任由吕布篡夺天下吗?

一旦曹公败北,吕布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您。

我们两家如今就如同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袁术听后若有所思,他正视着陈群,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结盟之事,我可以答应。

只是事成之后,曹孟德必须割让一半徐州给我。”

陈群闻言大惊失色,他没想到袁术会如此狮子大开口。

他心中虽然震惊,但面上却尽力保持镇定。他深知此事重大,需要谨慎应对。

“袁公,此事非同小可,容在下回去禀报曹公后再做定夺。”陈群试图争取一些时间。

然而袁术却步步紧逼:“不行!你必须现在就给我答复!”

陈群心中叫苦不迭,但面上却不敢表露分毫。

他迅速权衡利弊后作出决定:“那好吧,在下便冒昧代曹公应承下来。

只是此事需得回去禀明曹公后才能正式定夺。”

袁术哈哈大笑:“陈先生果然是聪明人!

你放心好了只要吕布敢来侵犯我必定出兵相助。”

等陈群离去后,谋士杨弘忍不住出言相劝:“主公,曹操此人阴险狡诈!

与他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

割让半个徐州,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您为何要答应他?”

袁术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你以为我不知道曹阿瞒的险恶用心?

这小子从小就是粗鄙不堪,满口胡言,我又岂会上他的当?

答应他不过是权宜之计,利用他来对抗吕布而已。

等他们拼得两败俱伤时,我再坐收渔翁之利。

区区一个阉宦之后,又如何能与我抗衡?”

“主公英明!”杨弘恍然大悟连忙附和道。

其他人也纷纷表达出对袁术的崇敬之意不吝赞美之词。

然而就在这时一道突兀的声音响起打破了这和谐的氛围。

“明公此举恐非明智之选啊!”

一名相貌堂堂的少年出列站出,目光深邃地看着袁术说道。

此人姓刘,名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

虽然才十八岁,但已经颇有名望。

刘晔七岁时,母亲去世。

其母临终时说:“你父亲『刘普』的仆人有诬害人的秉性,我担心自己死后会出乱局,希望你和你哥哥『刘涣』长大后能除去此人。”

刘晔十三岁时,按照母亲的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的侍者,而后又坦然向父亲请罪。

刘普原先大怒,但知道刘晔的动机后也对他十分欣赏,不作苛责。

汝南许劭善于观人,当时在扬州避难,称刘晔有佐世之才。

因为他的名声,所以被袁术征辟,并且不因为他年轻而轻视。

只因为他还有一个更不寻常的身份,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人!

除了荆州的刘表,以及幽州的刘虞和益州的刘璋,他便是在扬州唯一的汉室宗亲。

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声,加上刘氏后人之名,虽然不是正统,但也绝不容小觑。

刘晔话音刚落,袁术立即收起脸上的笑容,不见喜怒的问道:“子扬有何见教?”

因为汉室宗亲的身份,所以袁术对他并不像对其他人那样轻视。

“明公,您如果准备反抗汉庭,就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刘晔恳切的解释道:“您现在既然已经答应了曹操,却又犹豫不决。

既不想归顺朝廷,又不想联合曹操。

这会把自己置于众叛亲离的地步,这是不智之举啊。

在下不认为在曹操失败后,我们还有单独对抗吕布的能力。

如果与曹操合力,尚还有一线生机。

如果您选择坐山观虎斗,无论哪一方胜利,都会让我们失去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