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军不可能在吴地待太久的时间,至多就是驻扎到秋季的下旬。
那也是为什么郤锜只愿意给吴君寿梦两个月时间的原因,加上晋君周有意操控吴国之君的君位变更,超过就等于吴君寿梦自己放弃君位了。
吴国的都城“梅里”已经被晋军完全攻下,完成攻城的晋军自然不用全部驻扎在“梅里”的周边。
“需要分出部队扫荡吗?”中行偃尽管是在问,看样子却是无比的心动。
吴国国内的武装力量肯定没有全部被消灭,只是缺乏一个能够将他们集结起来的权威人士。
因为待在“梅里”的吴国权贵多数被俘的关系,晋国君臣已经了解到是什么状况。
一国之君寿梦不在,导致吴国各地的贵族没有收到求援,他们不敢主动集结私军赶来对“梅里”实施援救。
从多名权贵里面得知这样的消息,其他人并没有意识到那意味着什么,倒是楼令得出吴国之君权威极重的猜测。
楼令那个时候在想:“这样看起来,吴国倒是完成了某种程度的集权。”
让楼令不知情的是,只有在吴君寿梦才能够得到那种体现,还是历代的吴君都有这样的权威。
如果历代的吴君都有那样的权威,无疑是吴国走在了列国的前面了。
“需要扫荡吗?”郤锜可有可无。
中行偃非常需要意外之财,说道:“错的是整个吴国。”
作为一国之君的寿梦可以代表吴国,同时他的行为并未得到规劝,错的确实是整个吴国。
只不过……
“我们仍旧需要吴国来对楚国进行干扰。若是极度削弱吴国的话,不要忘记楚国吞并国家的数量。”楼令说道。
中行偃能够没有想到这点吗?他只是饥不择食,顾及不了太久远的以后。
又或者说,吴国怎么样是整个晋国的事情,代价绝不是由旬氏来独自承担。
楼令则是站在晋国的立场,提醒众人吴国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讲完那一句话之后,无论后续怎么样都不会再提额外的意见。
诤臣为什么会惹人讨厌?因为他们总是会说实话。说出的实话不一定是正确,可是一定与利益群体意见相左,破坏了他们的牟利意图。
楼令并不想当诤臣,讲事实也没有那个资格来当。
作为一个大家族的家主,楼令一样需要为楼氏谋取利益,很多时候是无法站在晋国立场之上的。
后面,几位卿大夫对于要不要分兵出去扫荡进行讨论,大体来说就是郤至、中行偃、智罃、士鲂认为应该加大惩戒力度,士匄没有进行表态。
“老夫深思了一番,对上军将所言深以为然。”郤锜环视了一圈,说道:“确实是需要让吴国保留一定的实力。”
郤锜有贪欲吗?他当然有了。
只是,郤锜坐在晋国中军将的位置上,以他的为人会照顾国家利益。
“吴国仅有四座城池,最近的‘鸠兹’不能打,远的在数百里之外。吴人多以山林而居,吴地遍地是山是水。你们要花费多少时间去追逐那些蝇头小利?且不提动用军队所能够获得多少,是否能够抵消耗费的消耗。”郤锜说着摇头,颇有一些瞧不起多数人的意思。
士匄乐呵呵地说道:“是吧?数十上百人聚居,最多千多人,类似的村庄布满山林,跋山涉水的打,两个月能打多少?他们也会闻讯而逃。”
那些之前说要打的人,怎么看都像是士匄在幸灾乐祸。
而因为士鲂表了态的关系,其实其他人都以为就是代表了士匄的态度,弄得他们有点困惑了。
要不要扫荡不是其他人说了算,郤锜明确表示不能干,其他人聊起了其它的事情。
“上军将。”郤锜点了名,说道:“是不是先让一部分部队回去大江北岸?”
楼令不太确认郤锜是不是要加派人手搜索吴君寿梦的下落,根据现实说道:“目前在‘梅里’附近的我军是有点多,留下两万左右就已经足够了。”
这可是两万晋军,以“梅里”为依托的话,对上五六万吴军绝对没有问题。
话又说回来,吴国举国之兵有五六万吗?好像是有。
此前,吴国屡屡侵袭楚国,兵力动用最多的一次是五万,只是要将水军一块算进去。
在当今年代可以征召出五万的军队,讲实话就不是什么弱国,哪怕五万吴军并不是多么能打的样子。
要知道在中原地区,其实有不少举国上下人口加起来还没有五万的袖珍型小国,他们哪怕是进行极限动员,顶多也就拉出五六千军队。
至于说卫国、鲁国之类的国家?他们肯定有能力集结出五万大军,只是他们暂时并未征召过超出周礼限定的部队。
吴君寿梦带了三万多吴军离开。
晋军对吴国实施入侵之后,前后消灭的吴军大约是四五千?
现如今吴国境内肯定是集结不出五万军队了。
“解决了楚国和吴国,老夫明年要率军讨伐鲁国。”郤锜说道。
楼令知道郤锜有仇就报的性格,一点劝说不要攻打鲁国的意思都没有,一些事情却是不能不提:“齐国申请攻打莱国,得到了我们的默认。他们在今年没有实施入侵行动。”
郤锜有点不解地看着楼令,等待着楼令说出下文。
“中军将明年率军讨伐鲁国,一定会吓到齐国吧。”楼令说着说着笑了起来。
得到默许可以攻打莱国的齐国,他们今年当然不会对莱国展开入侵行动了。
那是因为齐国在今年受到晋国的召唤,齐君环亲自率军参与“湛板会盟”的活动。
与此同时,参与会盟的卫国和宋国一样中断了对郑国东部的军事行动。
这不是什么太特别的原因,主要是能够合法合规集结起来的军队数量就那么多,再来也是不想过分吸引晋国君君臣的注意力。
郤锜突然间不悦地问道:“你是让老夫明年不要出兵?”
不是这样的话,楼令为什么会突然提到齐国呢?
郤锜只是相信楼令的智慧,一些事情上愿意询问意见,不代表会成为楼令的提线木偶。
“并不是。”楼令保持着微笑,说道:“齐国知道我们会讨伐鲁国。若是我们不讨伐鲁国,反而会让齐国君臣多想。”
郤锜问道:“那你为什么说会吓到齐国?”
楼令笑眯眯地说道:“我们刚刚压服楚国,一举灭掉了吴国。我们的军队进入鲁国,哪怕没有向齐国边境运动,一样会吓到齐国的君臣。”
郤锜不知道理解成了什么,很难得脸上出现笑意。
大概是没有多理解吧?郤锜就是纯粹听楼令字面的意思,很满意在他担任中军将的时候,晋国能够这么的强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晋军不断有队伍向大江南岸的渡口运动,一批又一批调离的同时,带去了从“梅里”缴获的战利品。
吴国公子以及夫人并没有被送走,他们能够继续待在“梅里”的原因是,需要吴君寿梦来决定他们的命运。
晋军俘虏的其余人肯定是被分批带走,其中包括了吴君寿梦的妾,还有在宫城俘获的宫女与寺人。
必须说的情况是,宫女与寺人肯定是全给晋君周,为人臣子并不会参与分润。
白昼与黑夜不断交替,时间过去一个月之久,一点关于吴君寿梦的消息都没有。
一直到过去一个半月,留在“梅里”的晋国君臣越来越感到不耐烦。
“我们已经将消息散布出去。难道吴君寿梦一点都没有听到吗?”郤锜整个人看上去比较烦躁:“还是他已经知道,不敢露面啊?!”
具体到底是怎么样,除了吴君寿梦之外,有谁能说得清呢?
可能吴君寿梦找了个人迹罕见的地方躲着,真的彻底与外界断了联络,并不知道外界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也有另一种可能,吴君寿梦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他就是不愿意现身。
“他是不是以为我们会轻易撤走?”郤锜话越说越大声:“老夫开始认为君上的提议很不错,也许该为吴国另选一名国主。”
别说郤锜了,其实包括楼令在内的高层都感到很烦躁。
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了一个半月以上的时间,期间晋军并未肆虐吴国的其它地方,乃至于没有高层入住吴国宫城,只是派军把守住宫城的所有城门。
吴君寿梦足足羞辱了晋国四次,攻陷吴国都城的晋军这样,能够说不是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吗?
“数典忘祖之辈,哪里像是一名人主?”郤锜并不太会骂人,一骂却是直接做出了最负面的定义。
自从诸夏这个概念形成,点燃了文明的火炬,数典忘祖绝对是对一国之君最负面的评价。
由郤锜来对吴君寿梦做出那种评价,肯定是下决心要干涉吴国的君位归属,哪怕吴君寿梦在后面的半月内出现,吴国都要换一名国君了。
楼令同意帮吴国换一名国君,只是绝不能是晋国公室来担任。
在郤锜一肚火没有地方发泄的时候,堂兄弟郤至都噤声,自然也让楼令不例外。
在场可以出声说几句的人是晋君周,他却是一直保持沉默安坐着。
心情极度不佳的郤锜没有找人乱发火,后面干脆用酗酒来发泄怒气,连续好几天喝得烂醉如泥。
时间又是过去半个月,到晋国君臣设下的最后期限结束,该出现的人仍旧没有看到人影,并且是一点消息都没有的那种状况。
到了最后的期限,晋国君臣对吴君寿梦的愤怒达到了巅峰。
他们现在已经不在乎真相,有的是想发泄怒火。
当然了,哪怕是极度愤怒,晋国君臣仍旧没有想过将怒火发泄在普通吴人身上。
“我们在大江北岸没有停止过搜寻,先后消灭了八千多吴军,没有人知道寿梦的下落。”邯郸旃刻意来到‘梅里’这边来了。
那八千多吴军肯定不是全死了,被俘的占了绝对的多数。
“当他死了。不!”郤锜近几天不再酗酒,人清醒得很:“不是当他死了。直接对外宣布寿梦的死讯吧。”
有些人活着,其实是已经死了。
天下诸侯要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定同意现在的吴君寿梦就是那种状况,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毕竟,作为一国之君的寿梦,表现实在是太给一国之君抹黑了!
晋君周面无表情地说道:“传寡人的话,向列国会知寿梦的死讯。便说……,饿死于山林吧。”
呃!
饿死?这又是对一国之君最为丢脸的死法。
只要晋国宣布吴君寿梦的死讯,甭管是什么死法,又或者人到底有没有死,列国都会当是真的死了。
“我们需要在‘梅里’长期驻军了。”楼令说道。
既然吴君寿梦又一次放弃了机会,眼看着就是没有下一次的机会,给吴国换一名国君成了势在必行的事情。
晋国要那么干,总不能干了之后完全不管不顾吧?真要是一点都不顾,扶上位的新吴君能够活多久,讲实话就是很难确定。
众人都知道楼令一直反对在吴国驻军,也都清楚为什么而反对。
他们更加知道一旦在吴国驻军,后面会出现的负担,要不然也不愿意给吴君寿梦最后一次机会了。
现在嘛,吴君寿梦死了,活着也死了。
搞到事情的进展让晋国君臣很难办,只能是对君位进行干涉,随之也留有驻军。
“留下一个‘师’驻扎在‘梅里’吧。”郤锜不等他人讲话,继续说道:“就留下中小家族的部队。”
卿大夫对此当然不会有意见,他们才不乐意留下自家的部队长期驻扎在吴国。
中小家族在吴国驻军,对他们不一定是什么坏事。
如果卿大夫不留守,由其他人来负责控制驻军,相信有很多人会抢破头。
毕竟,哪怕只有一个“师”的兵力,能够作为主将进行管理,无疑是在履历上写下来重要的一笔。
“巫臣也留下。”郤锜看向晋君周,说道:“君上,臣以为巫臣大夫很适合担任吴国执政。”
晋君周当然不会驳了郤锜的推荐,先颔首,再问道:“诸位以为谁来担任吴国之主呢?”
几位卿大夫互相面面相觑。
不是他们没有意见可以提,主要是涉及到一国之君的宝座,只能是用暗示的方式,为人臣子不好直接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