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楼令为什么要分封楼武已经提到过,不再进行长篇累牍。

庶子却是成为小宗之主,其实有过相关的例子,只是例子非常少,多少有点特立独行的意思。

到底要将楼武分封在哪里,楼令前后纠结了三次。

最后楼武被分封在哪里,事实上就是决定了楼氏的整体战略。

可以确认的事情是,楼令不会将楼武分封在晋国的北部或是西部,恰好在郑地获得了新封地,当地也增加了楼氏的很多附庸,很适合将楼武安排过去。

“不能让某个附庸成为一众附庸的首领,由楼武替家族代管那边的附庸是存在隐患,总体来说那种隐患可以接受。”楼令也知道所谓的可以接受指的是自己,对于楼小白则不是。

那么,所谓的隐患所指的就是楼氏可能形成南北相争的局面,极可能还会演变成动用武力解决。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晋国的赵氏身上。

赵氏大宗与邯郸氏这个小宗闹到矛盾无法掩盖,当时的赵氏之主赵鞅将邯郸氏之主邯郸午召唤到家中,再实施家法将邯郸午给杀死了。

中行氏因为跟邯郸氏联姻的关系,父亲被杀的邯郸稷向中行寅求援,赵氏的内部矛盾演变成了晋国的内战。

关于这一次晋国的内战结果已经提了几次?这里就不再阐述了。

必须要提到的事情是,那一次的晋国内战,用兵规模属于前无古人的级别,双方前前后后投入交战的兵力超过四十万,尤其是赵氏搞到连解放奴隶的操作都干了。

没错,春秋时代第一个解放奴隶的家族就是赵氏,后面商鞅在秦国施行变法,大纲很大一部分就是抄赵鞅的答案。

商鞅抄了赵鞅哪些答案?便是解放奴隶,外加给予普通人上进的通道。直接说就是商鞅将赵鞅的那一套系统化,设立了军功爵的制度。

同时,上缴多少粮食可以得到什么名誉也是赵鞅首创,不止商鞅抄了答案,后面西汉也从制度上抄了。

楼令有想过进行制度改革吗?绝对是有想过的。

而楼令之所以没有做,起初是楼氏太过弱小,后面变成了负担太大。

因为任何的改革都会损害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以多数的改革都是迫不得已之下才进行。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属于不成必死,成了极大概率也要死。

加在楼令身上的负担不是其它,首先他自己成了既得利益者,再来就是楼氏壮大过程中也产生了利益群体。

拿解放奴隶来说事,一旦楼令干了解放奴隶的事情,一来是造成楼氏的极大损失,再来不止损害了楼氏其他人的利益,也将对其余贵族的利益造成冲击。

到时候,楼氏必将内部民怨滔天,外部也将是举世皆敌的格局。

楼氏正处在上升期。

任何一个势力处在上升期的阶段,由于大环境极好的关系,任何的阴暗都将会被掩盖和冲淡。

正是因为楼氏处在高速上升期,所以并不需要楼令冒险来打破陈规。

换作楼令活得艰难,一些险就变成必须去冒了。

毕竟,人在做出任何抉择的前提都是为了逐利,循规蹈矩无法完成目标,行险而为就将成为必然。

面临的处境越是艰难,完全就是在逼人越加发狠,一切只因为不发狠就要活不下去了。

“齐国那边已经给予回信,疫情结束便订婚,再择日完婚。”

今天,楼令将楼小白和楼武喊过来,告知他们上面那个消息。

在三年前,齐国公室就已经给予楼氏极好的回应,碍于各种大事发生,一直拖着没有正式确认。

齐国内部其实有经过比较激烈的讨论,原因是楼武并非嫡出,认为公室女嫁给一个庶子,哪怕是晋国卿大夫的庶子,简直是太掉份了。

持赞成态度的齐国大臣,他们拿出韩氏曾经答应的例子作为依据,认为有韩氏答应在前,再答应也算有例可循。

至于说本来要嫁嫡女给楼武的韩氏被灭?只要齐国公室有相关的合理性,扯什么晋国的内部事务啊。

要嫁给楼武的公室女并非齐君环的嫡长女,也不是齐君环的嫡出女,外嫁的翁主是齐顷公所出。

最重要的事情是,齐国极度需要经营好跟楼氏的关系,哪怕没有韩氏在前,他们自然也会找各种理由来证明联姻的合理性。

“小白需要提前过去一趟?”楼小白问道。

楼令颔首道:“需要先送去订婚信物。你和武去的时候,务必遵守好防疫的一切措施。”

讲实话,齐国正在发生疫情期间,真不适合过去出访。

问题是什么?该走的礼仪必须走完,要不然就是辱人与自辱了。

楼武对楼小白行礼,说道:“有劳兄长。”

楼小白回礼,一脸笑意地说道:“分内之事。”

“等你们回来,将露与武的婚事办了。”楼令说道。

楼小白稍微皱起眉头,他对露姒和秦武的婚事一直是反对态度,奈何家族事务还轮不到他说了算。

之所以反对,直接说就是楼小白有门户之见,认为露姒嫁给一个只是“士”身份的人太掉份,可能会让其他家族看笑话。

楼武倒是乐见其成,碍于楼小白看上去不开心,不好发表什么意见。

庶子出身的楼武,他当然对露姒嫁给一个“士”没有太大的意见,几次与秦武相处下来,认为秦武是个不错且有上进心的人。

“这一次,让秦武跟你们一块去吧。”楼令已经有心栽培秦武,给予出差任务多少能够增长见识。

两兄弟不管乐意或不乐意,只能是答应下来。

楼令让两兄弟下去,一边吩咐:“将魏氏之主、狐氏之主、战氏之主……”,点了六个家族的名:“请进来。”

楼小白应:“诺!”

论起来,看似楼令对疫情很警惕,干得一些事情无疑会让人看了觉得不太当回事。

当然,那也是疫情暂时没有蔓延到晋国内部的因素,真要是晋国国内也爆发疫情,楼氏可要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了。

晋国针对交通实施封锁,不是采取什么只可出不可入,使用的是楼令提出想进入晋国实施十五天观察期的策略。

完全禁绝往来?无论任何时代都办不到。

真要是完全断绝与外界的往来,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会异常夸张。

讲实话就是,晋国也不可能真的与外界完全断绝往来,真那样等疫情结束之后,晋国大概率需要多个国家揍一顿了。

“上军将!”

一众人入内,先根据引路者的引领来到座位,他们没有立刻坐下,各自站着再齐声对楼令进行致意。

楼令环视再回礼,只是没有一个一个称呼身份进行问候。这就是所谓的回以半礼。

“坐罢。”楼令比了一个手势,等仆人将该上的酒、食物和餐具上齐,举起酒觞邀请:“诸位,同饮!”

其实,晋国的卿大夫已经可以使用“爵”这种饮酒皿器,像是郤锜、中行偃、士匄在家中就已经在使用,楼令则是比较低调。

那是在楚君审用一国之君身份向晋国卿大夫求和之后,给晋国以及当今天下带来的改变,晋国之君晋周碍于形势没有干涉。

起初,晋君周觉得是好事,理由是晋国的卿大夫可以与楚国之君平起平坐,是不是意味着晋国之君比楚国之君高了一头?

等后来,晋君周回过味来,卿大夫位比诸侯不等于晋国有了君外之君了吗?

跟很多事情一样,不论晋君周愿不愿意接受,不想彻底撕破脸只能承认既定事实。

现实太过于现实,卿位家族实力太强,作为一国之君的晋周忌惮却是暂时无可奈何。

楼令是更喜欢得到实惠的人,不属于得到了什么阶级权力就想尽情显摆的类型。

所以,楼令也贪,只是贪的样子不太一样。

“这一次邀请诸位前来,有一事需要相商。”楼令再次邀请他们同饮。

狐氏喝完放下酒觞,行礼说道:“楼氏之主但有所需,狐氏倾力而为。”

有人率先那样表态,其他人再不愿意也只能跟着说场面话。

“据悉,秦廷将要西迁,我决定衔尾。”楼令主要注视魏颗,看得魏颗心理压力极大。

狐雍看上去听得傻眼,说道:“秦廷要放弃他们的国都,向西进行迁徙?”

任谁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傻眼。

多少年没有听说哪个国家迁都了呢?

正常的迁都都不进行,并非君臣满意当前居住的城池,实在是没有那份财力筑造新都。

而被迫进行大规模迁徙这种事情,近期干过这事是许人和蔡人。他们都是被逼无奈,为了国祚的延续不得不整体逃亡。

他们所惊讶的事情是,秦国可不是蔡国或许国那样的小国,秦国一度还有争霸的雄心壮志。

敢于表态进行争霸?不是君臣脑子有病,起码要是一个有实力的中等国家。

历史上有一位曹国之君就是属于脑子有病。曹伯阳听了从庶人坐火箭担任司城(司空)的公孙强的鬼话,认为曹国有当天下霸主的实力,立马跟宗主国晋国断交又入侵宋国,十六年后宋国灭掉了曹国。

其实,秦穆公表态要争霸的那一会,恰好是晋国和齐国发生内乱,楚国也陷入自己的麻烦之中。

私底下,秦穆公对当时的霸主楚国给予的说法是,他们在图谋东出,并没有跟楚国争当老大的意思。

秦穆公的东出之策前后执行的时间很长,以为到了外孙晋襄公当政是绝佳的时机,结果晋襄公不讲信用对秦国悖盟,更是在“崤之战”后让秦国东出计划破产。

晋国跟秦国有什么恩怨情仇,身为晋国的贵族多少了解一些情况。可以肯定的事情是,作为晋国的贵族不可能秉承公正,一定会往秦国脑袋上狠扣黑锅。

两国的交恶已经很久,再论谁对谁错已经没有意义。

“秦廷竟然要放弃都城,举族进行迁徙?”魏颗知道楼氏一直在对秦国实施军事行动,只是更详细的情况并不知情,心想:“楼氏将秦国打得多狠啊?”

楼氏在后面并未与秦军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只是使用了针对性的打法,竭尽全力破坏秦国的生产。

大肆杀人或抓人,以及破坏生产,讲事实就是秦军先对晋国这样干,晋军只是将同样的事情施加在秦国身上。

只是呢,说到底就是显得骇人听闻,楼令肯定不会对外大肆宣扬,有秦人控诉的话,还会极力进行否认。

俺干了什么是一回事。

别人能够知道所发生的事情可以是另外一回事。

进行舆论上的管控而已,现代不说各国玩得贼溜,对于各种公众人物来说也是必修课。

猜猜怎么着?反正列国哪怕相信秦人的控诉,所公开的表态是选择相信楼氏的说法。

不是其它什么原因,单纯因为秦国是在被挨打的那一方,并且晋国是当今的天下霸主,楼氏是晋国的卿位家族之一。

在秦人看来,那一定是列国跟晋国狼狈为奸,属于是沆瀣一气了。

得出那种结论的秦人会很悲愤,一气之后再一气,除了生气之外,其它办不到。

这一件事情再次证明一个道理:正义从来只属于强者,弱者只配在有需要的时候得到怜悯。

与会者在震惊之后争先恐后地表态,但凡楼氏有什么需要,一定要尽情地吩咐。

魏颗也做出了相同的表态。

秦国要从现有的都城圈迁徙走,不说能够趁机咬下多大的一块肉,起码等秦人迁徙之后就是出现了一大片的空白。

按照楼令以往的做法,历来就是采取利益均沾的模式,参与进去的人绝对可以获得好处。

怎么,楼令对自己的附庸还要用商量的方式,不能直接下令吗?

是的,哪怕是附庸,当前也需要进行协商,不是蛮横的给予指示。

他们想得也没有错,楼氏想要进行指使,真的需要在事先对利益进行分配。

这样的相处方式保持了极大的尊重,也正是这种相处模式,好多附庸跟随某个家族,一跟就是好几代人,搞到最后甚至是进行了共存亡。

直白说就是,宗主的利益就是附庸的利益,一旦宗主利益出现受损,附庸也会跟着失去利益,利益捆绑之下一定会显得更为团结了。

楼令等众人表完态,主动提起了利益分配的事情。

以“雍”为核心的秦国都城圈,占地方面显得非常大,暂时属于是楼氏一家填不满的情况。

楼令拒绝其他卿位家族来利益分割,主要是同为卿位家族的情况下,很难形成以楼氏为核心的格局。

带上一众附庸……,哪怕是带上魏氏,楼氏有那个条件占据绝对的核心位置。

拉附庸去填补空白,其实也有利于楼氏日后面对各种变局。

说得更透彻一些,到了卿位家族瓜分晋国,或是晋国之君取代周天子的那一天进行分封,他们将成为楼氏统治下的一员。

即便是楼氏不独立,只要楼氏一天不倒下,他们难道还能够摆脱楼氏的控制吗?

因此,楼令先跟实力比较强的附庸先谈妥,后面还会引进实力弱的更多小家族,一块去充实那一片土地上的人口。

想让马儿跑,肯定是需要喂草。

楼令拿出一些城池来作为分配,谁有异议再行商议,第二次之后就不允许出现异议了。

这也是作为老大该有的态度。

若是真的任凭附庸索取?到底谁才是老大啊。

意见达成了统一之后,楼令才开始按照各个家族的出兵数量。

“七千?我家可以出动一万吗?”狐雍不是要占更多的好处,纯粹就是报答楼令有好处能够带上狐氏。

楼令笑着说道:“先期就七千,有需要再让狐氏多出力。”

狐雍笑呵呵答应下来。

其余几个人也进行表示,希望楼令可以视情况给他们加一加担子。

这是楼令的信誉太好了,他们不怕出了力却一无所获。

“你们在打楼烦,还能再拉出一万?”魏颗很是吃惊。

狐雍一脸纳闷地说道:“当然是以上军将的需要为先,打楼烦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一放。”

啊?

那就是说,狐氏真真切切就是将楼氏的利益视为自家的利益,乃至于楼氏的利益要排在狐氏的前面?

魏颗只能心里评价:“狐氏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家族啊!”

然后,魏颗不得不思考,要不要在这一次打击秦国上面出更大的力气。

“只需要一个‘师’吗?那颗安排两千披甲之士。”魏颗得知自家的出兵数量,主动进行了加码。

楼令当然希望魏颗能够出动精锐,脸上的笑意很真实。

按照制定的计划,楼令需要至少两万五千骑马步兵担负袭扰任务,再集结至少四万传统部队在恰当时机入场收割。

楼氏集结八千骑马步兵,再征召一万五千的传统部队,剩下就由附庸们来拼凑而成了。

魏氏属于是楼氏名义上的附庸,他们出七千五百传统部队。

剩下的一万七千五百会平摊到多达五十多个中小家族,里面没有算上郑地的那些附庸。

如果军事行动顺利,楼令自然是不用再增兵。

要是行动进行的不顺利?楼令会视实际情况进行安排,首先召唤郑地的附庸参战;再不顺利就晋国本土的附庸,进行第二轮的征召;到了再需要加码的情况下,不情愿也只能寻求郤氏的介入了。

所以说了,楼令凭什么有那个胆子以一个家族的力量去抗衡秦国?因为楼令随时可以喊帮手啊!

这就跟富有的人通常会比较豪横的道理一样,一切只因为他们有足够大的底气。

“什么时候集结部队?”魏颗问了比较关键的问题。

楼令对此没有给出准信,只是让众人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

郤氏或其他卿位家族有没有参与,魏颗没有问之类的话。他又不傻,整个讨论过程没有提到其他卿位家族,一定就是没有参与其中。

其他人可能不理解,魏颗却是能够理解。

那是其他人的家族实力还达不到一定程度,无法滋生出更大的野心。

魏氏早有角逐卿位的实力,奈何就是时运不济。

有了某个野心之后,心智难免就会得到开拓,站在不同的层次来看待局势。

最大的事情谈完,一众人进入吃吃喝喝的节奏。

后面没有其它事情,想回自家封地的人隔天就能走,愿意留下来做客也行。

魏颗趁此机会参观了楼氏的众多学堂,去学宫的次数最多,见识到了楼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众人之中,只有我的嫡长子没有来‘太原’求学。我到底应不应该送颉过来学习啊?”魏颗心里无比的矛盾。

楼氏的其他附庸,他们满足于当前的地位,也乐得加强跟楼氏的统属关系,甚至是能够来学知识,提防心理不像魏氏那么强。

而魏氏也真的该有提防心,首先就是避免成为楼氏真正的附庸,再来就是害怕自家的宗子被教育成其他人想要的模样。

宗子?对,并非卿位家族才有大宗和小宗,魏氏也有大宗和小宗,魏颗的继承人魏颉自然就是称呼宗子。

魏氏当然有族人来“太原”求学,只是并非宗子或世子的身份。

在当前,晋国好多的家族都派人到“太原”求学,乃至于已经有他国贵族子嗣过来。

因为形成这样的风潮,楼氏所“发明”和制造的纸张已经开始在向外流通。

比较新奇的事情包括,周天子要求的贡品之中就包括了楼氏的纸张,要求的数量还不算少。

光有纸张并不够,还需要新式的墨与笔。

楼令暂时没有兴趣去做纸张和文具的生意,更没有大公无私完全教授出去的想法。

这样的楼令很自私?从文明的角度来说,确实是显得很自私。

换一个说法,世界首富那么有钱,为了对万众进行造福,是不是该将钱拿出来平分啊?

如果楼令是一国之君,只要有益于整个国家,将比谁都要大公无私。

毕竟,国家越是强盛,受益最大的就是楼令本人,还能惠及子孙后代。

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现在的楼令最需要秉承的态度是什么?他必须一切以家族的利益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