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秋时代的诸夏大陆有天花这种病吗?答案是:没有!

根据相关的历史记载,东汉将军马援在与交趾的交战中缴获了大量俘虏,天花病毒在这些俘虏中传播开来,因此得名“虏疮”。

那么,春秋时代的传染病有哪些?史书只记载某国或某地爆发瘟疫,并未具体归纳是什么病,连得病之后的病状也一样没有记录。

楼令魂穿二十多年,第一次碰上疫病的传播,看症状认为是一种流感。

“种牛痘能够避免相同流感二次感染吗?”楼令真不知道这个。

事实上,种牛痘主要是防止第二次感染上天花。这是因为种牛痘期间,其实已经算是感染了一再经过“稀释”而减弱的天花病毒,让人体具有天花的免疫系统。

所以,种牛痘并不会杜绝对流感的第二次感染。

随着季节变为秋季,楚国、宋国、卫国……等等国家,他们因为出征的军队将病毒携带回去,疫情开始在各地爆发。

反应快的国家对城池进行封锁,并且在城池内采取了隔离措施。城外的村庄之类,不具备封锁的条件,只有进行警告而没有其它行动。

城池有城墙,城门一关就能完成封锁。

城内各区域有“闾”的划分,每一个“闾”也有自己的围墙,可以很便利地实施隔离。

村庄的篱笆墙也就是防止野兽进入,人可以翻墙进行出入,怎么封锁呢?

“该回国了!”楼令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这个观点。

军营之内没有出现新的感染者,郑国的疫情却是在蔓延,不跑还等着疫情传过来啊?

“‘城颍’要做好充分措施,绝不允许随意往来。”郤锜说道。

中行偃立刻说道:“根据下军将提供的应对方法,我安排了足够的哨卡,并且有做好措施的队伍在巡逻。必要的情况下,会对警告未听者采取武力。”

所谓的做好措施就是捂住口鼻。

毕竟,流感就是通过飞沫和接触进行传播,捂住口鼻能够避免直接受到感染。

楼令不是嘴巴一张一碰就让他们相信,有足够的病例对事实进行支撑。

晋国的卿位家族是存在对抗,玩得却不是党争那一套。

一个国家爆发党争,必将会进入魔怔人的节奏,凡事根本不分对错,甚至会直接无视为了什么而起争论,无视掉结症的逻辑,演变成你赞成我反对或你反对我赞成。

留在“城颍”的驻军大多来自荀氏,考虑到“杨梁之战”出现的损失,那些部队经过了残酷战争的考验,怎么不会让中行偃可劲的宝贝着呢?

在“城颍”留下了足够多来自缴获的粮草,短时间内中行偃根本不怕驻军出现缺粮的情况,他对于断绝跟外界的往来是认真的。

“什么时候启程?”晋君周早就想归国了。

楼令先看了一眼郤锜,不见郤锜有任何反应,转头与晋君周对视,开口说道:“最快需要三天。”

他们有大批缴获而来的物资。

并且,尽管这两个月俘虏死了一批,数量方面还是比较夸张。

伤员?他们在“虎牢”休整了一个多月,无法康复的重伤员早就死去,活下来的伤员已经不影响活动。

事实是什么?哪怕没有那些缴获和战俘,大军也是不可能说走就走,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准备。

士匄眨了眨眼睛,说道:“能不能在‘虎牢’再留下一千石粮秣?”

今年轮到范氏对“虎牢”的防务进行接管。他们事先有运来一批粮草,撤军期间也能留下一批,考虑晋国进入闭关锁国的状态,多准备一些总是没有错的。

这个闭关锁国是真正意义上的闭关锁国,封锁对外的通道,断绝与列国的民间往来,一直到疫情结束。

所有时代的“民”都会出现变更,特指能够影响国家政策制定的群体。

上古到春秋战国时代的“民”是巫和贵族。

两汉到隋、唐的“民”是勋贵、百官和豪强。

两宋和明王朝的“民”是官员与读书人。

满清的“民”是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

后面?没后面了,原因是不能说。

在当前,能够大批生产量出物品的人就是拥有大片封地(资源)和众多人口(劳动力)的贵族,只有他们才具备进行商贸的资格。

那些同样拥有一定封地和人口的准贵族?他们所掌握的资源和劳动力过于有限,基本上也就只能是争取做到自产自足,大多数不存在产量过剩的可能。

晋国实施闭关锁国,对外商业行为被摁下暂停键,受到最大影响的只能是贵族。

“会不会太小题大做了?”郤至一想到闭关锁国会造成的损失,心里感到极度的不情愿。

楼令知道怎么回事,说道:“我们可以在内部互补。”

一个国家由众多的家庭组成,当前就是贵族掌握绝对多数的资源。

既然有区分家族,多数的家族又有属于自己的侧重,肯定是能够进行互补的。

比如说,郤氏和范氏分别掌握晋国的两大产粮区,他们产出的粮食过剩,完全可以用粮食换取需要的物资。

郤至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立刻凑到楼令边上,商讨起了粮食换武备以及牧畜的方案。

“看来不用对布匹进行减产,可以找范氏或郤氏换取粮食啊?”中行偃刚才还在苦恼自家的纺织业会受到很大冲击,该怎么来解决呢。

与会的人,他们也反应过来,脑子里对各个家族持有的资源过一遍,找机会跟人进行商讨。

“寡人去年才开放山林以及河流的专利……”晋君周脸色发苦。

在目下,山林以及河流的专利是属于一国之君,哪怕是在某贵族封地内,一样是属于一国之君所有。

晋君周开放山林以及河流的专利,背景是晋国连续两年动用四个军团出征,太多贵族强调自家已经快破产,寻求得到晋君周的帮助。

几乎是空手回国的晋君周,他没有接收到多少来自晋厉公的遗产,哪有资源支援出现困难的贵族啊?只能是允许特定的群体从山林或河流取得收获了。

是的,就是特定的群体,也就是只有贵族具备资格,普通黎庶仍然只能干瞪眼。

那样的情况下,贵族阶层多了可获取资源的渠道,等于增加了新的话语权,对治下群体更有权威和掌控力。

没有太明白的概念?

知道保长吗?别看只是保长,他们的权力超乎想象,要是出现贪污或霸凌的情况,村民根本就没有什么反制措施。

举报或上访?当然可以,只是不一定有结果;乃至于可能的结果是村官被撸掉几年,稍微低调一段时间又可以继续作威作福了。

小小的保长都能轻易整死人,何况是封建时代的贵族。

当然了,古典时代的贵族可不会随意去整死人,并非他们的道德很高,纯粹就是傻了才糟蹋自己的财产。

对于晋君周来说,刚开放山林以及河流的专利,只是一年又进行回收,再心疼也没有那个脸。

所以,热闹成了别人的,晋君周只能一脸愁苦干坐着。

几位卿大夫一阵交流和协商下来,发现仅仅是卿位家族之间互补,竟然可以互补到不是那么缺少必需品。

所谓的必需品是什么?首要肯定是粮食,再来就是布匹、食盐、牧畜和各种陶器了。

这是晋国几十年霸权之下,卿位家族快速膨胀下的成果。

他们的封地足够大,治下的人口起码二十来万,有那个条件进行产业规模化。

如果有卿位家族想要实现多样化发展,讲事实也是具备一定的条件,只不过大概率是搞得全部的生产规模都很一般。

楼令比谁都渴望让家族达到“全能”的成就,他一番思索与考证下来,没有头脑发昏到搞什么全部都要。

荀氏占据着晋国最大的纺织业市场,他们也一直可以挤压齐国在列国的市场。

制作陶器的前置条件并不高,为什么范氏能够拿贩售陶器当主要产业?

凭什么楼氏的牧畜在晋国和列国可以卖得最好?

每一个家族都有粮食产出,独独郤氏享有优先出售权。

并非独家的情况下,发生那些现象的原因太过于现实,直接说就是因为他们的拳头足够大且很硬!

在食盐方面,晋国由于有盐池的关系,对外的依赖并不大。

晋国的卿位家族在盐池占到的“股份”并不低,完全够本家族使用。

楼氏一再从齐国采购食盐,并不是因为缺少,其实是用低廉的价格从齐国采购,当二道贩子卖给列国,尤其是楼氏负责邦交的那些国家。

知道霸权的好处了吗?

一定也同时知道卿位家族掌握对外邦交权力的获利方式了。

三天之后,必须留下的部队屯驻“虎牢”,其余的晋军开拔回国。

他们进入周王室的地盘,抵达“王野”附近,按照旧例邀请周天子检阅大军。

周天子也玩旧例,只是派来公卿应付了事,并未亲自到场。

“陛下询问,什么时候重新与郑国修好?”单公朝不出意外又成了天使。

晋君周先扫视一眼一众卿大夫,再与单公朝形成对视,说道:“请转告陛下,时机成熟便与郑国重修归好。”

“陛下又问,重创楚国之后,晋国是不是应该休养生息了。”单公朝一边说,一边看晋国一众卿大夫的脸色,果然看到晋国的卿大夫纷纷变脸。

单公朝不等晋君周回答,主动说道:“十数年来天下纷争不断,近年来更是加剧,天子在忧虑万民受苦。”

周天子可以关心各分封国的贵族生活质量吗?讲道理是可以的。

解释的话,可以说是担忧各国贵族活得苦,有可能会抵制国君的统治。

进行关心嘛,又不是越级管理,对不对?

一般的情况下,周天子看不惯某位诸侯,便会表示对某国民生的担忧。

因此不管单公朝怎么解释,晋国君臣知道周天子对晋国产生不满了。

而周天子会出现不满,一定跟晋国实际占领且控制郑国大半疆域有关,尤其是大批郑国贵族转投了晋国。

要说谁最不愿意看到列国进行兼并,该是周天子没跑了。

列国只要不进行互相兼并,再怎么打生打死,败者给胜者进行了什么赔偿,并不是太动摇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如果列国出现大兼并潮流,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周天子不再对诸侯拥有实际统治权,不正是列国兼并之下出现超级强国吗?

现在,楚国被晋国打得元气大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注定是要不存在制衡了。

晋国率先对郑国实施兼并操作,只要实现政治目标,必定会胃口越来越大。

其他国家看到晋国的所作所为,他们无论是早有打算或是被迫,怎么会不顺应潮流呢。

有实力的国家都开始展开以兼并为目标的战争,周王室一点阻止的实力都不具备,每消失一个国家,等于是重重甩周天子脸上一巴掌,也是在掘周王室统治的基础。

随着兼并战争的展开,势必要再来一轮礼崩乐坏。

若是“礼”不存在,便是周王室的连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地位将变得不具备,马上就要成为历史遗留的垃圾被扫除了。

“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郤锜将话说得比较硬。

听到那些话的单公朝脸色一变,只不过也仅仅是变了一下脸色,什么训斥或痛斥那是绝不可能的。

晋君周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摇头苦笑。

其余的卿大夫也有脸色变化,只是一样没有人开口说话。

“检阅得胜之师吧。”单公朝既愤懑又无奈,想着走完流程赶紧离开。

该走的流程走完,晋国君臣设宴款待了单公朝,当天没有逗留继续行军。

“虽说现在没有国家具备挑战我们的资格,中军将那样做是不是……不妥啊?”智罃半途跟楼令同车。

楼令笑着说道:“我们想要走新的赛道,没有什么不妥。”

其他人并不知道一点,郤锜都建议晋君周不再向周王室进贡礼器了。

诸侯每一年都需要派出队伍向周天子献礼,众多的礼物中就包括礼器,并且是分量最重的那一类。

因为周王室没有多少收益的关系,已经出现过周天子拿到诸侯的礼器融了当钱花的事情,次数方面还显得比较多,在列国间并不是什么秘密。

晋君周当时用沉默回应郤锜的提议,可以视作为在默认。

关于不向周天子敬献礼器,原历史上也是晋国开这个头,时间发生在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年)。

那个阶段的晋国哪怕是内乱非常严重,国外仍旧没有可以产生实际威胁的对手,期间还发生了范氏和中行氏在晋国除名的大事件。

“也就是君上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想法?”智罃问道。

楼令先点头,再说道:“知道就行,不要拿出来讨论。”

智罃直接懵了。

讲事实就是,晋景公就有取代周天子的想法,他多少算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好一会过后,智罃才回过神来,实在是忍不住问道:“真的啊?”

楼令不搭理智罃了。

没有楼令给晋君周画饼的话,历史上晋君周也有取代周天子的想法,尤其还付出了行动。

所以说了,那是某个国家变得足够强大而导致的一种必然,不是楚国想取代,就会是晋国想取代,也能是其他觉得比自己很强的国家。

根本原因则是在于周王室太弱,弱到几乎连自保的实力都没有,完全就是列国互相牵制,有幸继续当那一块招牌,时不时派出天使给诸侯分一块祚肉。

“有闲工夫,不如好好琢磨怎么攻略三戎吧。”楼令认为智氏的危险在增加。

智罃苦笑说道:“我倒是想,可力有不逮。”

“谁还没有困难?与其只想到困难,为什么不先做。打三戎而已,先打再说。”楼令也就言尽于此。

攘外必先安内就是错的吗?恐怕未必。

打从事实上来说,外部可能生变的情况下,哪一位首脑不会想着先解决内部的麻烦呢。

中行偃已经对来自外部的威胁足够敏感,能够想象到他有多么想要解决内部问题。

除非是中行偃暴毙,要不然留给智罃的时间绝对不多了。

当然,智罃也能够用自杀来换取中行偃不再针对智氏。

楼令不敢说绝对了解智罃的为人,相关的性格则是自认为了解得比较透彻,结合其它的情况,很容易断定智罃的选择。

智氏世子智朔的病情已经确认,尤其是智罃从楼氏这边得知暂时没有医治的手段,一定要搞得智罃不敢死。

这样一来,智罃必须抓住所有能够增强实力的机会,可以在某个旮旯地方存在退路最好。

可供智氏开拓的地方不多,无疑三戎那边是目前最佳的选择了。

位处晋国西南方向的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他们互相之间有仇恨,时不时就会爆发一场冲突。

在面对外来强敌的时候,三戎是会进行联合,只是上面已经提到他们互相之间的恩怨情仇,注定哪怕联合也会存在很多尔虞我诈。

三戎所栖息的地方只是缺乏开发,要不然环境真差不到哪去,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放牧,想要展开农耕也具备条件。

别说,还真别说,原历史上就是智氏攻占了那边最为精华的部分,获得大量的人口,几年内出现产出,极大增加了智氏的实力。

楼氏的扩张方向在北边和西边,要不然楼令会有兴趣去攻占。这是因为楼令知道那边在历史上是商鞅的封地,猜测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毕竟,商鞅可是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秦孝公怎么都不至于给出太差劲的地方当封地,反而是会尽量地择优进行赏赐。

楼令没有表示要支援什么。

智罃倒是想求援,每每话到嘴边吞咽回去。

以前智罃好几次恶心到了楼令,事后才被智罃后知后觉醒悟。

另外,楼氏可以极大程度保障智氏的存在,处在窘境状态的智罃头脑变得更清醒,知道人情磨一点就少一分,最好还是用在最为关键的时刻。

“你觉得我可以邀请哪些中等家族一起入侵三戎之地呢?”智罃问道。

楼令注视了智罃好一会,才说道:“邀请祁氏吧。”

“啊?”智罃听得呆住。

祁氏不是中等家族,并且祁午太弱,扯上其他公族有超大机率帮倒忙。

“自己悟去吧。”楼令说道。

智罃开始沉思。

刚才智罃那样问,主要是试探能不能拉上魏氏。

魏氏只是楼氏名义上的附庸,关于这一点哪位卿大夫不知晓?

正是因为那样,智罃才腆着脸进行试探。

而魏氏的封地距离三戎之地很近,同时魏氏的实力也很可观,有魏氏加入会让智罃觉得很稳。

“有祁午的加入,一定会拉上其他公族的封君,可以借君上来避免宗主的强力制止。”智罃想明白了这一点。

智罃情不自禁地说道:“你怎么每一次都能想出好办法。”

“可以再邀请籍氏和解氏。”楼令说道。

如果智罃没有想明白第一层,不会让楼令再给建议。

不是楼令聪明到妖孽的程度,更多的原因是他站在全局进行思考,其他人没有相同的观念。

在往后的归途中,智罃只要有机会就找楼令帮自己参谋,弄得楼令非常郁闷。

光操国家的心还不够,连智氏怎么发展都要帮忙规划,算什么事嘛!

“帮吧,不帮不行。一旦中行偃真的对智氏动手,就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智氏去三戎那边,能够安身立命的话,中行偃想解决智氏将成为奢望。”

“有智氏待在那边,日后也便于从侧翼威胁楚国,同时可以成为我家的屏障。”

楼令做什么都有明确的目的,要说完全是抱着利用智氏的想法则是不至于。

只光索取而没有回报叫利用。

在生死存亡上面,哪怕只是贡献出智慧,谁敢说恩情不够大?

从出发到抵达“新田”城外,他们一共耗费了二十七天的时间。

大军班师之后,晋国君臣并没有马上分配战利品,第一时间投入到了解疫情有没有蔓延到晋国境内,随后就是处理各种政务。

看似君臣都尽心尽责,内核却是关于战利品怎么分配存在疑虑,需要一段时间作为缓冲……